王文华露出招牌笑容。(摄影:王尧)
从《蛋白质女孩》横空出世,台湾作家王文华就被贴上了爱情专家的标签,经常有女性友人深夜登门、被迫披着棉被听失恋故事的际遇;两岸三地的记者采访,话题也都绕不开都会男女的爱恨情仇。藉由文字散发出的风趣幽默、体贴入微等特质,令王文华成功跻身台湾女性的梦中情人之列,聪明如陈文茜者也感叹,如果我年轻15岁,会爱上王文华。
《61X57》、《倒数第二个女朋友》……王氏爱情小说一本接一本地出笼,2007年以后的王文华,却似乎更愿意谈论另一个话题:社会企业。
改变始于2005年。一路建中、台大、美利坚走来的优等生王文华,辞去了在企业界的任职云游欧美和大陆,开始了一段不刮胡子、不穿袜子,爱上旅行、爬山、美食、公益的日子。2007年6月,王文华联手趋势科技创办人张明正一起创办了若水公司,投资社会企业。
对王文华的采访依他的意见约在了若水公司。虽然他在电子邮件中提供了详细的地址和参照物,找起来仍颇费周章。座落在一楼的若水公司没有招牌,铁艺的院门、露天咖啡座一般的庭院、书吧般明亮而温馨的办公室,入口处的墙上有半杯清水。冒着找错门的危险叩门,难免有点鬼鬼祟祟。闻声而来的女职员表情戒备,记者急忙通报来意,申明并非王文华的疯狂女粉丝,大家相视而笑。
约定的时间到,王文华准时出现。身穿蓝色套头T恤,斜背大包,1967年出生的标准中年,乍一看与台大校园里的大学生没什么区别。眼看天色将晚,记者想先为他拍张照片再开始采访,王文华坚持先到洗手间“整容”。不过,“整容”前后的他差别不大,也就是头发用水梳得更整齐了些。在半杯清水旁,面对记者的镜头,王文华露出招牌微笑。
“这是我们的LOGO------一个半满半空的水杯,提醒我们:永远为匮乏的那半个世界努力。”2004年的最后一天,王文华辞去了MTV电视台董事总经理的工作,暂时告别职场。“我告诉自己,再回到职场,一定要做一件百分之百让自己开心,对社会有益的事。”之所以强调百分之百,只因为,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志愿”的王文华,很多时候的选择,身不由已。中学编校刊时已显现文艺青年的特质,台大外文系毕业时得了联合文学新人奖,但王文华赴美读书时仍选择了斯坦福的MBA,择业时首选华尔街。开心与否在彼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一条最安全最主流的路。
什么事才是让自己开心又对社会有益呢?
2006年8月,王文华和好朋友-------趋势科技创办人张明正和陈怡蓁夫妇在阳明山达成一个共识:我们前半生都太专注在营利事业,投入公益的时间太晚太少。做公益,最简单的就是捐钱,但捐钱后往往没人去关注钱的下落和效果。更重要的是,给鱼不如给钓竿,只有帮助公益组织自给自足,才能长期解决问题。王文华和张明正夫妇,开始在台湾推介社会企业这个概念。
“什么是社会企业呢?”王文华解释。所谓“社会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首先必须是有营收、能获利的公司。与一般公司不同之处在于:提供的产品、雇用的员工、或服务的顾客等方面,解决了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创造了社会公益。公益的领域包括教育、环保、贫穷、公共卫生、弱势族群等。张明正和王文华的若水公司,就是遴选符合社会企业条件的项目,加以投资。“若水”承诺在三年内拿出至少一亿台币投资社会企业,但“若水”在投资任何一家公司之前,会坚持在公司章程中明订:该公司将获利的10%用做公益,而且其社会公益的目标不能因为上市等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这“10%”,被王文华称做“有爱心的资本主义”。
若水公司成立以来,举办过“社会企业创业大赛”,征集创业提案; 接着又采取主动出击的机制,推出“社会创业家计划”,积极寻求愿意以创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的代表。
“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做公益,而是为了做公益而赚钱。能赚钱,公益事业才能永续。能赚钱,才有更多人愿意投身公益。”王文华说。创建能营利的公益企业终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王文华和张明正在投资上当然要慎之又慎。“不过,帮助别人,每个人都可以做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你有想法,若水可以帮助大家实现这个愿望。”为此,“若水”又推出了“公益创新者计划”,鼓励民众在业余时间以更多更好更新的方式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民众提出公益计划的提案,经“若水”遴选认可后就可得到资助。
目前已经在进行中的项目有:“梦想之家青年中心”让原本对前途茫然的青少年不再游荡于西门町街头;“不老骑士”带80高龄的阿公阿嬷骑车环台,沿途拜访老人院慰问住院老人……
“‘若水’鼓励的是,做没人做过的事,用没人用过的新方法,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王文华说。“参与公益,应该从年轻时开始。公益不是退休富人的赎罪券,而是青春年少的蛋白质。”但有人为了加入“若水”愿意因此放弃到美国念书,却被王文华斥为“发神经”,一顿连珠炮式的轰炸把他骂醒:“你真的要改变世界,先把资产负债表学好。真的要帮助别人,先充实自己!做公益比赚钱还难,你连赚钱都做不到,怎么做公益?你有机会到美国念书,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应该去,练就一身本领。最好毕业后在美国做几年事,把世界一流的东西学到手。更重要的是要赚一点钱,因为将来做公益的薪水不高。这样将来你回来,才能放手一搏,大干一场!到时候不是你加入我的公司,而是我加入你的公司。”
这就是王文华,外表温文尔雅,阳光灿烂;一张口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一如他笔下的爱情,他说,“别人写的是甜蜜的第一次约会的晚上,而我写的就是第一次约会的第二天”。他说:所谓爱,是当你爱的对象给你造成很多不方便时,你还爱她。所谓爱,是一切变得很脏很乱很麻烦后,还愿意努力。当你的爱人不再有初识时的尊贵和优雅,当你自己不再有初识时的耐心和宽大,你们还是要在一起,那也许就是爱。所谓爱,从你感到不方便的那一刻开始。
这就是王文华,在投身社会企业的同时,他也没放弃为自己取得话语权的“副业”----爱情小说创作。2008年10月,他的新作《我的心跳,给你一半》在台湾出版。2009年情人节在大陆首发。和之前作品不一样的地方,新作的整个故事在内地发生,男女主角来自海峡两岸。
“自从2002年《蛋白质女孩》出版,我开始常去内地。认识了人、爱上了人、听到了故事、也创造了故事。《我的心跳,给你一半》,是我为了这七年,为了在内地那些我爱,和爱我的朋友,所写的故事。”这是王文华为新书所写的文宣。
“发现两岸有什么不同吗?”
“两岸的共同点比差异要多,很多东西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两岸三地都有令人惊艳的地方,沈阳啦、长春啦都不错。”王文华举了两个非常北方的城市作例子,虽然他最熟悉的可能是上海。新作《我的心跳,给你一半》以上海和杭州为背景。和之前作品一样的地方,是仍是一本爱情小说。四个主角,各有秘密和创伤,却仍有梦想和欲望。在这个故事中,他们跨越了实体,和心灵的,海峡两岸。
“会在你的小说中宣扬‘社会企业’吗?”
“不会刻意为之。我做社会企业,不一定要写社会企业啊。”王文华断然否认。
也许,爱情,将是王文华小说的永恒主题。
后记:
告别了王文华,走在台北街头。这个城市总让我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却又惘然说不出心动何处。不象王文华之于巴黎,他可以明确地说出,“最让我动心的,是‘莎士比亚书店’的角落。‘莎士比亚’是一家小店,窄小的三层楼,木头的书架和楼梯摇摇欲坠。书架之间摆著床,是穷苦作家,和他的猫,夜晚落脚的地方。你看你的书,他睡他的觉,互不干扰。
那张床,有味道、也有跳蚤,有灰尘,也有体温。我坐在上面,感觉和所有穷苦挣扎的年轻作家相遇。我想起自己也曾一无所有、投诉无门。如今我能畅所欲言,是否就忘了自己的出身?”王文华,显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也没有浪费自己的话语权,正在利用它做有益于更多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