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户分离”的解决之难
刘效权,华东政法大学劳动法律服务中心志愿者
我国的户口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户口分类管理模式,曾经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也造成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不平等,如不取消附着于城市户口上长达半个世纪的各类不同“福利”、继续现行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现阶段的“人户分离”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也必将愈演愈烈,而现实中的“人户分离”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管理、难以达到最初设定户口管理目的,彻底解决“人户分离”已经破在眉睫。
“人户分离”情况非常严重,原因各有不同,无外乎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和本地人在本地的“人户分离”。外出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导致的“人户分离”,以杭州为例[①],2008年,杭州登记在册的外来流动人口为293万多人,常住人口为677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导致的“人户分离”近30%;本地居民由于拆迁、购置新居、工作等原因导致“人户分离”,以北京为例[②],北京市户籍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的人口达到228.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19.4%;以上海为例,卢湾区“户在人不在”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7.37%,闵行区“人在户不在”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0.01%。粗略计算,我国大城市“人户分离”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样的,农村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导致的“人户分离”也非常普遍,大量的“留守村”逐步形成。
现有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机制不适应解决“人户分离”问题。一九五八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户口管理的职能划归公安机关管理,使得在管理机制上、各部门信息联系上不适应现阶段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公安机关本身主要职能履行的难度;而该法规在其他内容上也间接导致了“人户分离”现象,建立新的户籍管理机制和修改、颁布新的户籍管理法规才有可能解决“人户分离”问题。
彻底剥离附着于户口的福利和变相福利,是解决“人户分离”问题的最终之路。抛开近二十年以前跟着每个人户口走的“粮油关系”,现在与户口紧密相连的福利或变相福利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有孩子入学、入托选择校区的、有因没有本地户口导致办理不同社保待遇的、应聘工作有因没有本地户口导致机会不同的、计划生育也可能因不是本地户口给人们带来一些实际困难的,多了去了,这些给予或变相给予本地尤其是大城市户籍的人带来的所谓福利和便利一天不去除,“人户分离”一天无法彻底解决。
各地政府实行的“居住证”制度试点或改革,对解决“人户分离”问题意义不大。笔者肯定各地政府在解决“人户分离”问题上作出的努力和尝试,但是,正如上海市推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可以看出,其并未触及“人户分离”解决的根本,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或者只是一种过渡而已。
[①] 新民网,傅一览:杭州如何领跑"居住证时代"持证可享社会保障等待遇,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6/04/2045805.html;2009年10月25日14:51访问。
[②] 中国经济网,魏铭言:城市规划加剧人户分离 两成居民人户分离, http://www.ce.cn/cysc/zgfdc/csgh/200610/26/t20061026_9132243.shtml;2009年10月25日14:5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