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中未能展开的话

     8月12日至14日,“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在京举行。这次论坛和展示会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三家共同发起,21家活动主办单位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家社会组织,80余家企业,50余位专家学者,10余家国际机构和近百家媒体的代表参加本次会议。笔者有幸参会进行了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观点,现展开论述。

 

     一、需要政策支持。政策的瓶颈已成为阻碍民间慈善事业自治发展的制度障碍,大家还记得吧,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天津火车站,救助那个白血病患儿,对于那个孩子是幸运的,可是还有千千万万重大疾病患儿呢?靠温总理个人,是解决不了的;政府行政的手段,目前是担负不起的;靠商业保险,当初没有投保;剩下最后一条道,靠整合人均超过GDP3000美元的社会力量来解决,整合社会资源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才能做到规范有序。在论坛上笔者胆言:“一元钱照样大有作为----一元钱互助基金会(全部理念可网上搜)是“不缺钱”,缺政策的基金会,它是目前解决0-18岁儿童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把金钥匙”。

 

 

     二、公益伙伴/ngo组织要务实的倡导/操作公益慈善活动。爱心是公益慈善事业的灵魂,如何去“爱”是值得大家研究、思考的。按范围来把“爱‘分类,可以分为小“爱”、中“爱”、大“爱”,小“爱”是爱家庭、爱朋友、爱同事、爱员工、爱邻里等;中“爱”是爱社区、爱街道、爱居住的城市、爱家乡等;大“爱”是祖国、爱世界、爱和平等。咱们中国人最懂得圈子,所以小“爱”就不用描述了;对于中“爱”,举例说明,南京某ngo组织,为救助一名外省女孩,在南京组织义卖,最终取得爱心款2-3万元,而南京某居民小区,只有2-3千人,居委会倡议该小区居民为本小区一名患儿募捐,取得了2-3万元。这是主要还是居住距离产生了情感差异,文化上的认同---“住那条街,修那条路”。所以,咱们公益伙伴/ngo组织需要做好中“爱”,让广大居民开始有认同感,最终有归属感,为实现大“爱“集聚社会资本,如果做不到,就改变这样的局面:5.12地震3、4月后,曾活跃在灾区的志愿者和民间组织象“潮水般”地退却了。ngo组织现已不足50家,志愿者不足5万人。一方面民间组织没钱花,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手中的几百亿的捐款成了政府头上的“堰塞湖”,发愁如何花出去。

 

 

     三、公益慈善文化需要创新。公益慈善象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创新,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数的农民成为工人,村民成为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唯一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爱,才是共同的。通过公益慈善文化创新,把每个人的“爱”串联起来,让广大民众从容、自信、合作、团结,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公民,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以上是笔者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欢迎广大公益伙伴多多指教(张培愉njpyyk@sina.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未能  未能词条  展开  展开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