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姚遥:慈展会是个好活动

       慈展会对非公益和慈善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不过想想全国范围内相当数量的民间组织和从业者在这一天都聚集在一起,也是个很壮观的事情。但不容忽视的是,从2011年的深圳慈展会,到升格后的中国慈展会,几乎每年办完之后,都会收到很多的吐槽与质疑。

 

       本届慈展会槽点之一:城管局关爱环卫工人活动,无人解答项目问题,全场都是“临时工”。

       

       每个人的吐槽都有不同的角度,但如果寻找背后的共通点,这样的吐槽都把慈展会当做一个具体的项目在对待。以项目思维看慈展会,就会想到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干这个事情投入了多少,干完了又得到了多少。很有意思的是,慈展会被以项目思维质疑的点,恰恰是慈展会以项目思维展示的内容。所以慈展会每年也要绞尽脑汁的尽量回答那几个永恒的问题,为此思考如何更好地有现场展示的效果,如何能带动更多的企业资源进入,如何将展会变成一个资源平台,从而能体现更多的实际产出,但反而越来越遭遇吐槽。

       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慈展会,这个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低频次的弱需求,期望慈展会的实体活动形式来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投入产出相对来说是不经济的。换个角度来看,慈展会或许没有能达成现实的好处,但是将行业内的人和机构聚合在了一起,等于平常分散的流量被集中了,这本身就有着巨大的价值。

       2003年大学生支农调研的学生聚集在北师大参加了第一次交流会,2005年国内的优秀调查记者聚集在一起参加了调查记者研修班,2006年国内数百家环境组织参加了第一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还有中文网志年会。忘掉这些活动产生的直接成果,在这些活动之后,一批批萌芽中的活跃分子通过思维的碰撞结下了友谊,强化了行动的信念。多年后,这其中的一些人成长成为精英,活跃在不同的平台之上,这些活跃分子的网络强化了行动力,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次培训本身。对慈展会依然如此,不仅平时不能碰面活跃在各地的活跃分子能有机会面对面的交流,今天的一个志愿者,在未来或许就是另一家新起机构的领袖。面对慈展会这样人群高度聚集的活动,不如将其看成一个廉价的行业MBA班,正是一次未来的领袖网络形成的契机。

       而另一方面,当分散的人群资源和目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同样又给许多不可能带来了机会。在慈展会上,通常被看到的往往是那些闪亮的明星机构,这是慈展会主流规则设定下的必然产物。2003年的时候,劳工机构和同性恋机构因为被排斥在正式展会中,失去了主舞台的表演机会。但被拒绝的机构顺势设计了一次抗议的行为艺术,很快成为关注的焦点,不仅投入更低的经济成本,还达到了比正式参加展会更好地传播效果。对一个喜欢活动活动家而言,遍地都是机会,越热闹的场合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之中,议题可以被无限的设计,在独立创造的舞台上,可以更好的把握话筒。

       国际社会上也有他们的慈展会,每年举办的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的社会活动家和左翼运动的理论家。这个绝对开放的论坛,一方面促成国际间的行动网络建立,也为小机构展示自己提供了充分的契机。对社会活动家来说,只要是热闹,就是好的。

       

       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是由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各国非政府组织发起,并由全世界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代表参加的大型会议。

       

       如果期望慈展会成为对接行业与公众的平台,有诸多不现实的地方。但这个活动的价值就在人群的聚集,站在这个临时的广场里,一切皆有可能。将目光聚焦在人群的聚集之上,遍地都是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慈展会这样的活动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姚遥:慈展会是个好活动  展会  展会词条  活动  活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