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环境NGO组织加速成长与交替的一年。随着本土社会环境的改善,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显著增强;专注环境领域的NGO组织正在经历史上剧烈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交融期。
彷徨,忧思,营养失衡,人才流失,资金困境。。陷入内忧外患的环境NGO何去何存?未来之路或许依然并非坦途,但死磕注定没有前途。本土的环境NGO,特别是处于上升期的青年环境NGO,面临新的抉择--本分与创新,如何平衡?
时光荏苒,转眼中国环境NGO事业经历了20个年头。在这期间,梁从诫,廖晓义,汪永晨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环保拓荒者以近乎传奇色彩的情怀奠定了环境公民的基本信条与价值操守;在这期间,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老师,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创办人冯永锋老师等为代表的环境中坚力量走入舞台中心,掀起了科技推动公众参与和企业履责的时尚新潮;在这期间,以绿色潇湘,南京绿石,绿满江淮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环境新生力量如春芽萌发,青春与责任兼容并蓄,形成绿色燎原的蓬勃生态。。。
目前活跃的青年环境NGO大都是作为本地区的环境公益组织而存在并开展活动。本土化是这些组织最基本也是最具特色的特征。然而,变幻的风云也在洗礼NGO的时候把他们最基本的基因带走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跟风版的XX,升级版的XX,还有创新版的XX.只不过这比起时下城市化的某种潜质还差火候。感慨NGO一体化还为时尚早。
在这里,先抛出三个问题:
1,剩下来的就是奇葩吗?
2,NGO要做迁徙的鸟么?
3,混吃等死还是自谋生计?
面对新的现实,青年环境NGO又当如何抉择?
新现实之一:基金会并不是NGO的救命稻草
诚如女人会依赖男人,孩子会依赖父母,NGO依赖基金会自然也会被视为理所当然。但是一旦这种依赖滋长,处于不可控的状态,NGO也会在这种恩泽中渐渐丧失斗志,甚至死去。这就如同没有相对独立空间的爱情不能持久,孩子终究有一天也会长大一样。尽管会联想到坑爹,没有多少人拥有坑爹的资本,至少没爹的孩子不必妄想什么。
很傻很天真地想问题,很呆很随性地做事情,这是初期青年环境NGO的诟病,但也存在于某些处于上升期的NGO组织里,与星座,血型无关。基金会,在NGO眼里被神化为“救世主”。
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谁而存在。当然,NGO不是因为基金会而活着。基金会的大门也不是随时都向你敞开着;敞开着,你也未必能轻易迈进去。。。圈内的个案依然值得警醒,因为谁也无法胸由成竹地告诉你:你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希腊”。
第一次接触到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马俊河(我们习惯称呼他为“小马哥”)是在2011年9月份的一次荒漠化交流会议上。一位30出头的农民放弃了在大城市尚好的工作,又不去种地,这似乎说不过去?后来得知,他生长的地方民勤深受沙尘暴,干旱缺水等灾害多年。风沙不止,田园将无。治沙成为他做出的本分选择。
但是要治理这么大一块的沙地,没有资金就难以为继。他想到了找基金会。但是即便有戏的资助也要等待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民勤等不了!”眼瞅着种下去的梭梭,晚一天,存活的机率就小一些。
他想到了通过网络筹资。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通过网络募集社会人士资助,通过网络发布治沙动态。。。这种实践让他看到了甘霖。
两年来,已经有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投身民勤治沙的活动中。拯救民勤挺了下来。
再次见到小马哥,是在今年开春时节。获得南都公益金会银杏伙伴计划的资助的他终于笑了。但是民勤接下来的治理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事实上他很早就已经着手依托日益成型的生态林基地发展沙产业了。
在清明节种梭梭活动中,他告诉我,“明年还将扩大治理面积,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还要发扬!老祖宗传承的东西不能丢!”
民勤治沙已经形成了一个基地-农户-社会-政府多元一体持续共赢的生态模式。而我,也在那里找到了绿领的练兵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习生存技巧,修炼内功也便成为是NGO应对这一现实的本分之选。
新现实之二:差异化生存,专业才是王道
说起户外远征,我们首先会想到“雷励中国”;说起关爱脆骨病人群,我们首先会想到“瓷娃娃”;说起乡村图书教育,我们首先会想到“立人”;说起关爱孩子营养健康,我们首先会想起“免费午餐”。。。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得很棒的组织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性--专业化程度高。
绿领已经举办了三期的未来绿领训练营活动与雷励中国的户外远征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青年人群为主要参与服务主体;都是在户外举办的环境拓展类活动;活动时间一般都是在暑假,十一等时间较长的假期。
绿领要想在户外远征做到有名堂着实有些难度: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作支撑;他们的装备更加专业,团队也训练有素;他们的品牌已经打出来了。并且真要这样做,着实浪费资源了。
但可以走差异化道路。绿领的训练营选择的地点都是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的北方沙地或沙漠边缘;活动侧重于在体验恶劣环境的过程中,提升青年人群环境责任担当意识,在人文交流实践中传播治理心灵沙化的环境文化;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发掘和帮助有志从事环境事业的青年人成长起来。到目前,三期训练营都是在同一地点,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绿领不需要成为雷励中国第二,绿领终究要做回自己!绿领完全能够在户外青年环境责任这一细分领域有一番作为。雷励中国值得我们的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专业化最为突出。
这个对比说明:差异化生存是避免同质化的一个解决方案;同时,在专注细分领域过程中打造专业化能力成为未来的趋势。
无论与"拍摄天津排污口",还是"天津蓝天行动",我们本土的优势更加凸显,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加深专业化程度,是绿领未来突出重围的现实选择。
绿领的本分就是更多在本土范围内,专注擅长的细分领域,创新之举就是不断积淀品牌的基因,利用好,善用好新媒体等信息科技成果,服务于本土环境治理与责任推动。
新现实之三:独立人格,有底线才有安全感
去年12月8日,持续近一个月的“万平-绿领中国行”公益巡讲圆满结束。1个月,8个城市,15所高校,20万大学生,6900多公里。。除了这些数字,真正值得记住的是活动的主题思想:“讲真话,做实事,想国家,尽责任”。
在成都巡讲,当有同学问及坚守的底线时,万老师郑重的回答:“不去做自己都认为不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我坚守的底线!”
“我做到了四个好: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女婿,一个好爸爸。”万老师微笑着说。在座的学子鼓掌致敬。
面对各种机会和诱惑,青年环境NGO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否坚守最基本的底线呢?
拒绝奢华,拒绝腐败,拒绝出卖人格。。。但看似简单的信条坚守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处于上升发展期的环境NGO极容易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作出错误的决定。
如果仅为了一个组织耻辱地活着,莫不如退出洒脱地这个江湖。维护这个生态的纯净是NGO们最低的底线!
在武汉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企业家们提到了“守土有责”,“不为利润左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发表了题为《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主旨演讲。让企业家和与会代表深受震撼。
回到青年环境NGO,作为影响未来中国群体的重要部分,自觉在坚守个人梦想的同时,去平衡群体社会责任的担当,既是新现实的本分,更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经历了慈善诚信危机的NGO生态,在社会环境回暖的时刻更要守住这个本分:做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社会信仰的公民!
守住底线,可以让青年环境NGO有尊严地活着,并且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与诸君共勉: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赵亮
2012年5月4日
(作者系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创始人/理事长)
互动微博:http://weibo.com/zl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