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伙伴间的沟通了解,形成伙伴间的网络关系,并就2012年银杏伙伴境外考察、资源对接手册、银杏伙伴日、伙伴委员会等具体事宜进行讨论;3月1日至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银杏伙伴相聚北京,这是继去年银杏计划评审会后伙伴们的首次相聚。为期三天的聚会主要由伙伴们自己组织和讨论。
团队建设显成效
为期一天的团队建设,由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栋作为协助者配合大家完成。伙伴们带着眼罩,自然而然的依靠另一位伙伴的肩膀感受方向,顺利的进入“黑暗”的会议室并找到一把椅子安静的坐下,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伙伴们开始寻找内心的声音。曲栋请伙伴间彼此诉说自己去年最难忘的事情,共同完成一首首饱含不同情绪歌曲,分享各自理解的“成长”,并激发大家通过团队的力量去拿到离自己很远的纸飞机。这个过程中使大家认识自己、理解伙伴、互相鼓励、产生共鸣。
境外考察分为台湾组和韩国组
伙伴们每年一次的境外考察是银杏计划对伙伴后续支持的一部分内容,今年的境外考察依然是伙伴们自己组织和筹备。伙伴们针对境外考察的目的地、考察领域和议题、考察时间、考察形式和推选协调人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以举手投票表决的形式进行民主决议。结合伙伴们的实际需求和组织的便利性等,伙伴们最终达成共识,以台湾和韩国作为考察目的地,组成2个团队前往。两个小组现场推选协调人,商定考察目标、行程安排等事宜两个团队均计划在8月份开展实地考察。
为促进资源对接制作资源手册
为了充分利用南都基金会的资源平台,展示伙伴们的工作和风采,有效的促成伙伴与外界的资源对接,促进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南都项目官员提议制作资源对接手册。大家对手册的定位、框架内容、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伙伴们还各自发挥特长,承担了手册的主编、美术策划及校对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银杏伙伴这个团队贡献力量。
银杏计划的项目宣讲会目的是使更多的NGO和媒体朋友等了解该计划,传播支持公益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增加潜在银杏伙伴的被推荐人数,并促成伙伴机构之间的支持和交流。2012年的项目宣讲会升级为“银杏伙伴日”,不再由南都基金会的项目官员主要负责,将由银杏伙伴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当地开展。经过伙伴们的讨论,预计3月中旬至4月初在重庆、贵阳、厦门等城市开展宣讲会。伙伴们积极性高,除了这段集中宣讲外,有多位伙伴表示也将结合所在机构的项目活动安排进行推介。
第一届伙伴委员会成立
银杏计划一个重要的产出是伙伴网络,这个网络在伙伴间自发形成,每个伙伴都是这个网络的主人翁。随着每届伙伴人数的增加,大家建议设计一个机制,维护网络。借本次聚会,伙伴们从要不要设伙伴委员会(伴委会)、伴委会2012年要完成的事情、伴委会的构成及产生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民主式的讨论。在伙伴的提议下,大家进行了一次自荐结合现场演说拉票式的“选举”,最终产生了第一届伴委会伴长,由伴长在三个月内起草相关制度包括监督委员会制度等。部分伙伴也自荐愿意承担擅长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帮助南都基金会改善项目操作和提升服务水平,活动中专门设计了伙伴们对银杏计划项目、对基金会服务进行反馈的环节。伙伴们坦诚地沟通,提出了改进的需求和建议。
在经过2天半的聚会之后,部分伙伴伙伴在孙恒的邀请下去北京朝阳区最边缘的金盏乡皮村参观工友之家。大家主要参观了同心实验学校、二手商店、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工人剧场等,深刻感受到“工友之家”的内涵,体会到孙恒的“胸怀天下、脚踏实地”。
为期三天的伙伴聚会,充分发挥了伙伴们自组织的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我们从中看到了大家对规则的尊重,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也看到了无权威的领导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展现。
从2010届5位银杏伙伴增加至现在的21位伙伴,银杏伙伴的队伍在逐渐壮大,伙伴们涉及的领域逐步扩展,伙伴间的沟通在日益增强;但在公益事业初步发展的中国,还有很多像银杏伙伴这样的优秀公益青年人才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认可,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希望公益伯乐们为我们推荐更多优秀公益人才,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了更多公益行动者的参与,这个社会将充满希望!(文:吴娟、李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