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换届的中央政府过去10年在环保方面的作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五年狂飚突进,后五年无所作为。
所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在当下的中国还只是口号(图片来源:Greenpeace)
经历一个史无前例的严重空气污染的冬天之后,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议题是确定新的中央政府领导人和各部委主要负责人。但在公众关心的议题中,治理环境污染占突出地位。公众对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无所作为,已经无法容忍。
回顾过去10年,作为中央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其作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五年狂飚突进,后五年无所作为。
前五年中,环保部还是小小的环保总局,但敢做敢为,令人鼓舞。但后五年,在升为环保部、获得更大权力后,官员们弹冠相庆之余,环保作为乏善可陈。
在5年之前,环保总局掀起环保风暴,打击违法公司,包括最大的电力集团;实施区域限批,对违法的地方政府,在整改之前不批准新项目;叫停圆明园违法工程,并召开听证会,使之成为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典型;研究规划环评法规,积极研究绿色GDP,希望解决中国GDP崇拜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5年之前,环保部门已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制订《环保信息公开条例》。环保部门是在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第一个执行的部委,并详细出台了相关细则。
但在后五年中,类似积极措施似乎绝迹。我们看到的是:
五年中,全国环境维权与群众性事件层出不穷,仅2012年就出现宁波、什邡、启东连续发生群体性抗议事件,引发社会骚乱。2011年,环境重大事件比上一年增长120%。环境抗议已成为中国社会动荡的主因之一。
但环保部似乎认为自己与此类事件毫无关系。不顾环境与社会影响、蔑视公众参与的大型工程,是发生社会骚乱的根源。公众知情、公众参与是解决冲突的核心方案。如果近5年来环保部能够强力推行《环保信息公开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令公民获得大型工程的信息甚至参与决策,有可能避免部分社会冲突;
在后五年间,环保部放松环评审批,令全国、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大型工程畅行无阻,放任电力巨头破坏江河;
为讨好重庆前负责人,同意将唯一的小南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割裂,以方便重庆修建小南海水电工程,令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失去最后的避难所,濒临灭绝;
在这5年间,全国污染事件急剧增多,空气污染已到公众不能忍受的地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江河湖海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变本加厉。全国仅癌症村就有200多个,北京10年来肺癌增加了60%。
虽然一个环保部并不能为所有这些环境危机负责,但作为中央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机构,环保部难辞其咎。如果环保部尽力而为,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那也说得过去,但看环保部目前的诸般拖延、失职、诿过、狡辩,甚至为环境破坏推波助澜(比如批准割裂小南海一事),让人失望透顶:
对全国各地环境引起的骚乱,环保部置身事外;
对大气污染,环保部拒绝将PM2.5纳入空气监测指标,拒绝公布各城市空气指数;在中央领导推动下,才推出了时间表;
对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PM2.5指数,环保部指责此举“干涉内政”,贻笑全球。而最近,某副部长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三五十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所以 “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没有“正确对待当前大气污染形势”的不是公众,而是环保部;任务艰巨、长期,但公众希望有所作为,而不是以“持久战”作不作为的借口。
谈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这位副部长提到“不科学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观念”,却不提环保部本身的失职;
春节以来,地下水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关注,面对如此重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公众急需获得准确信息。但环保部一如既往地一言不发。当律师董正伟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数据的时候,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利益,环保部以拙劣的理由,推翻自己制定的一部很好的《环保信息公开条例》,自打耳光。
纵观中国环保部10年的作为,用“虎头蛇尾”足可概括之。这其中核心原因是全国上下的“GDP崇拜”,所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还只是口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思作为。
目前中国环境危急,事关生死存亡的水、空气、食品的安全毫无保证,而目前的环保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不堪托负。今年“两会”正是换班子、出新政的关键时刻,希望新的环境主管部门能重振精神,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