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性别歧视有多严重?“祖国江山一片红。”10月10日,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发布了一张“中国名校招生性别歧视地图”,存在性别歧视的学校所在的省市被用深浅不同的红色标注出来,颜色越深,有歧视的院校越多。从这张几乎被红色标注全部覆盖的地图上可以发现,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中,有27个省市的66所“211”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占学校总数的59%。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3所高校因在多个专业的招生中涉及性别歧视,被评上了“性别歧视排行榜”。在同一天,公益人士李芙蕊分别向教育部和这13所大学的校长寄出了建议信,敦促其早日取消招生中对女生的不公正限制,还广大女生平等。
去年66%,今年59%:歧视仍普遍
“中国名校招生性别歧视地图”中的数据来自“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于同天公开的一份调查报告《还女生平等(二)——2014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这份报告在检视了112所“211工程”学校的2014年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后发现,规定性别比例、涉及性别歧视的学校高达66所。“2013年我们曾发布了同主题的报告,与去年相比,今年有性别歧视的学校减少了8所,所占比例从66%下降为59%”,报告起草人李芙蕊介绍说。“虽然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目前歧视仍然广泛存在。”
报告指出,涉及性别歧视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三大类:军事、国防、公安等国家安全类,飞行、航海、地质等艰苦行业类,以及播音主持、小语种等特殊需求类。其中,国家安全类是涉及学校最多的类型;艰苦行业类包括对女生的排斥最为严重;特殊需求类大多实行设置1:1的录取性别比。此外,有四所学校的护理专业限招男生,报告认为这也构成了对男生的性别歧视。
报告还评出了一张“高校性别歧视排行榜”,有13所存在两种及以上歧视的学校上榜,它们是:大连海事大学、青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
“我们做歧视地图和排行榜,是为了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大家看到歧视的普遍和严重性”,李芙蕊说。“但我们只统计了‘211’学校的情况,个别网上查不到的招生信息、专科、硕博研究生等其他类型的招生,以及更多其他非名校的招生情况,极有可能会存在更多的性别歧视。”
专业特殊?行业艰苦?歧视无借口
反对高考招生性别歧视的民间行动从2012年就已开始,其间,教育部也曾在信息公开答复中对多个专业限招女生给出解释:专业性质特殊不招女生、行业艰苦不适合女生、用人单位不要女生、女生太多要均衡比例……等等。这些理由是否合法和合理?专业限招女生,究竟算不算歧视?报告也一一进行了分析和作出回应。
在被教育部认为性质特殊、“与特定职业要求紧密相关且职业对男女比例有要求”的国家安全类专业中,限招女生的很大一部分是国防生。但报告指出,在我国军事国防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发现对女性服兵役和就读军校、国防生作出比例限制的规定;各个学校限招女生的具体标准也不尽相同。李芙蕊进一步解释说,军校及国防生招生分为指挥和非指挥专业,就指挥专业而言,现在出现在一线战斗岗位上的女性已越来越多;为部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非指挥专业更是涉及广泛,包括临床、法学、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等。“从未来岗位职责来说,看不出来有什么是女生不能胜任的。最困难的航天工程都已经有女航天员上天了,难道还不能有更多女性来当普通军官吗?”
公安类专业录取女生比例“不超过本校招生数的15%”的依据来自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司法部法规教育司2003年颁布的六院校《提前录取专业招生办法》。这一规定的合法性曾遭到不少公益人士的质疑。性别专家荣维毅在对目前公安院校的性别比例进行考察后认为,限招或不招女生的规定不合理,既不能满足女考生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对这几类岗位女性工作人员的需求。“这中国警界的性别比有待改善,妇女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完全可以胜任警察工作,而且还有男性不及的作用,有些特定类型的案件,例如性侵害案件按照相关规定就需要女警参与办理。”
航海、飞行、地质、采矿等专业“只招男生”、“不适宜女生报考”、“建议女生慎报”,教育部曾有解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为保护女性身心健康,规定禁止(或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有关工作或劳动”。对此,报告认为,教育部的说法有误,航海与地质并不属于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保护范围。并且,虽然在规定中提到妇女不能从事“矿山井下作业”,但在实际情况里,女性在采矿行业中的就业岗位其实非常广泛,更况且很多其他大学的相同专业里就没有这样的性别要求。“以保护女性为名来限制女性,这其实是歧视。”李芙蕊说。
“行业有分工,用人单位、岗位也有不同需求。我们招生时,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这几个专业如果招女生的话,分数线肯定提高不少,但就业前景堪忧了?”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去年就一些专业不招女生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解释。“因为用人单位不要女性,所以就先剥夺女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女声网主编、最早向教育部就高考性别歧视申请信息公开的吕频质疑道。她认为,“受教育并不必然与特定专业的就业挂钩,教育的问题应该回到教育本身来解决。如果只是为了顺应就业市场,把就业歧视延伸到了教育歧视,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对此加以抵制。”
对于播音主持这类的特殊需求专业,教育部认为“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性别均衡要求”,“如果不限制男女比例,则可能产生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会实质上影响教育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但报告认为,用“社会”需要“性别均衡”解释这些专业中的性别比例并不充分,播音员和主持人并不总是需要一男一女搭档,这些专业对接的行业需求,实际上未必需要性别均衡。
“但是,并不只有女生才会成为歧视做法的受害者。”李芙蕊举例说,在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校的护理专业招生中,要求只招女生、“宜女生就读”或限制男生志愿。“护理行业以女性从业者为主,其实反映了社会将照顾视为女性责任的传统性别规范。这对男生也构成了歧视。不过,歧视男生的专业就这一个,相比我们在报告中发现的13个限制女生的专业类型,女生仍是绝大部分不平等规定的受害者。”
“无论是由国家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歧视就是歧视,没有借口。”吕频说。“如今,女生正在取得比以往更优秀的成绩,这不仅不是问题,而是社会和妇女的双重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限制女生的受教育机会,是一种倒退。”
纠正歧视,现在开始:寄信敦促教育部和高校
“我是六年前参加高考的,当时一位朋友因为招生划分性别比例,以高出男生很多的分数考进了同一个专业。我希望这样不公正的事情能够不要再继续上演了。”李芙蕊说,但在收集调研信息后,她感觉“很失望”。“高考招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被关注多年,为什么可以看到的进步还是这么小?教育部和高校都有责任来消除歧视,保障女生的平等受教育权。”李芙蕊给教育部和十三所涉嫌多种歧视的13所“211”学校寄去了建议信,希望能够真正引起它们对性别歧视的重视。在信中,她提出三点建议:
“1.无论是军事、国防、公共安全等国家安全类专业,还是航海、采矿、飞行等艰苦行业类专业,还是播音主持等艺术类专业,除少数情况外,在招生中设置性别限制都是没有充分理由的,由国家部门主导的性别歧视和以就业市场为由的性别歧视都不应该被接受,对男生的性别歧视也应该被纠正;
2.教育部和各高校应该对照《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妇女权益保障法》、《教育法》等公约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全面检审招生中的性别限制,设立无例外的非歧视规则,坚决取消性别歧视;
3.就高考性别歧视问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应该与公益界、法律界人士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展开对话,听取公众意见及专业的反歧视政策设计建议。”
现在,离大多数高校开学已过去一个多月。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高考全国计划招生698万人,参加高考的有939万人。在这些考生中,有多少人因为性别歧视而未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不得而知。“高考公平关系到无数女性考生的切身利益,歧视不应该继续,教育部和高校必须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李芙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