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民给绿,创享未来”2015第六届SEE生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家环保组织代表、学者、政府官员、80余家媒体、120余位SEE和中城投资会员等共300多位来宾参加。10位获奖者名单随之揭晓。
本届生态奖首次采用提名人推荐候选人的机制,经组委会初评后筛选出44位候选者,再经二轮筛选形成20席入围名单,之后通过考察团实地走访和评委会评审环节,最终产生10位获奖名单。
SEE生态奖价值定位:鼓励创新和可持续
自2005年创立以来,作为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奖项,SEE生态奖始终关注中国民间力量在环境保护中的推动作用。其获奖者通常被视为近两年来,在环保公益领域内最具开创性和引领性的杰出代表。
本届生态奖的价值定位,更加着重于发现和鼓励在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领域里,运用创新思维和绿色创新方法,整合资源,推动政策改进与落实,解决环境问题,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人或机构。
对这样的价值定位,SEE给出了更加详尽的解释: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中,以更为长远的制度和监管为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动力,将成为碧水蓝天的根本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一个法治问题。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蓝天,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利用,是否可以受到应有的保护,依法落实和行使保护权利,依法追究责任,法治来保驾护航。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一个文明发展程度问题和社会参与问题。社会参与的空间、能力、耐心,决定着我们能否留住我们共同的碧水蓝天。
六届生态奖累计198个奖项:树立环保公益典范
“SEE生态奖到今年已成功举办六届,共颁发了198个奖项,影响到近千个项目和个人,”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任志强会长说,“通过这样一个奖项,我们希望能够树立全社会在环境保护中协同参与和贡献的典范,引领和推动更多的环境保护行动。”
在本届10位获奖者中,既有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治理的政府部门,也有民间自发保护生态环境的组织和个人,获奖人的领域和身份更加多元。
刘业勇,是云南无量山的一位基层护林员。他从16岁开始巡山护猿,10余年过去,成为一名保护长臂猿的专家,为国内外众多知名科学家提供了10余万条珍贵的一手数据。
陈杰,《新京报》首席记者,通过一系列重大环境事件报道,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使多家大型污染企业被迫整改,面对各种威胁和利诱,始终坚定地用镜头还原污染的真相。
赵治海,被誉为北方的袁隆平,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高产、节水的杂交谷子,并大面积推广到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改善农业机构调整,保护地下水资源。
刘湘,援助代理了几十起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的环保案件。在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他历经立案难、取证难的过程,一次次在司法实践中捍卫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重庆两江支援服务发展中心,专业的污染监督机构,和当地政府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污染企业整改,并引发环评行业整顿。
发布公益投资产品:投资和公益结合
在颁奖典礼上,SEE和本届生态奖的联合主办方,上海中城联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携手隆重推出一款公益投资产品。资金募集目标为500万元,中城投资将在实际募集总额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追加配投资金,并将无偿提供资金管理服务。投资收益预期为8%,投资期结束后,除按银行存款利率返还投资人2.5%的收益之外,其余5.5%的所获收益将全部捐赠给“第六届SEE生态奖”的十位获奖人。
“这是一次环保公益的金融创新,把投资和公益结合起来,扩大社会参与度和公益影响力。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希望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商业优势,找到更好的方式对民间环保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中城投资总裁路林表示。
环保公益论坛:创享绿色未来
颁奖典礼之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SEE会长任志强、SEE绿色企业家会员代表、中城投资会员代表等共同参与了2015环保公益论坛。
在工业文明之后,我们是否能回归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时代?经济和环境如何实现共赢?人们心中的绿色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参会嘉宾围绕“尊重•关爱,可持续城镇化与绿色未来”的主题,就环境与经济在转型中的可持续共赢、东方文明中的人文与自然、未来绿色生活畅想等跨界议题展开了思想碰撞和交流。
附:第六届SEE生态奖获奖名单(10个):
刘业勇 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护林员
陈 杰 新京报摄影记者
赵治海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谷子研究所所长
柴 静 独立调查记者,前央视主持人
台湾荒野保护协会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部门
刘 湘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CLAPV)诉讼部部长、 北京环助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
山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贵州省剑河县南哨乡老寨村老寨鹅掌楸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