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公益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从捐资助学到陪伴成长

       “公益组织”这个词是中国在二十世纪末期的舶来品,在公益组织工作的人通常会把它翻译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尽管这个英文词字面的意思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性是公益组织的一个特点,表明这类组织是由民间自发形成,介于个人与政府之间,它比个人有更强的执行力,比政府又更加灵活,因此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做出最迅速有效的反馈。

 

       公益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是非营利性,这使它有时候被翻译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字面意思是“非营利组织”。这是由于公益组织服务的对象往往没有购买能力,如社会弱势群体(老弱病贫者)或自然界生物(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因此,以往公益组织的资金往往来源于个人、企业、基金会的捐赠,现在则会通过国家、企业、基金会购买服务来维持组织自身的发展。

 

       随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于这个追求公平和爱的行业。在这个行业,每个组织都是为了应对社会的某种需要而诞生,然后在实践中慢慢成长。比如: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于2006年正式成立,它致力于改善打工子弟生存状况,从2004年起开始开展活动,这期间流动儿童问题走进公众视野;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是在2010年4月玉树地震之后正式命名,它的成员多是原来512汶川地震的志愿者。

 

       扎根于民间的公益组织,因为敏锐地发现社会需要而诞生,而能否继续发展则取决于,它是否能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创新服务。在教育公益领域,这一紧随时代变化进行的创新过程格外引人注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中国农村的贫穷触目惊心,每年有100多万儿童因为交不起四五十元的费用而失学。1989年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0月30日建立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以“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的形象唤起全国人民捐资助学的热情。当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们用纷沓而至的捐款来表达自己的爱心。从1988年到2013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97.57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49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8335所。[1]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2007年全国农村中小学实现了“两免一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未曾退却“打工潮”,使得农村家庭的收入增加,而上学费用降低。单纯的捐资助学已不再是公益项目的重点,希望工程也在2007年5月20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2001年全国正式推行“撤点并校”政策,2000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44.03万所,2010年为21.09万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2.94万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3所。[2]许多命名为“XX希望小学”的崭新校舍,未被使用多久就沦为养猪养鸡场。新建校舍的废弃,加上国家实施的“校安工程”,使得民间修建硬件设施的热情开始冷却下来。

 

       另一方面,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面激发了全民的公益意识,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上述的新局面下,新生的和既有的教育公益组织开始了不断创新的过程。

 

       从服务对象来看,由于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原来作为贫困儿童被关注的孩子,分成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大类。这些孩子大多都不再因为贫困而无法上学,却或者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或者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而缺乏亲情的陪伴。

 

       其中,留守儿童若留在村里学校上学,则会面临教师不足造成的低质量教育;若去了乡镇一级的寄宿制学校,则小小年龄就要自己照顾生活起居。面对这个情况,公益组织在原来支教项目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2011年启动“陪伴成长•驻校社工”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协调学生与父母、同学、老师的关系,对需要的孩子进行个体辅导,来帮助农村寄宿制孩子的成长。而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蓝信封”项目、美新路公益基金的“大朋友”项目则是通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长期书信交流,来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健康成长。

 

       流动儿童虽然能与父母相伴,但是他们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城市的郊区、城中村。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农村,在他们的眼中,父母打工的北京就是垃圾遍野的“河南村”[3]。而他们没有在农村生活的记忆,故乡成为回不去的异乡,在接收完义务教育之后很多人只得在城市讨生活。新公民计划成立于2007年8月,致力于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他们发起的玩转城市项目,带领流动儿童走进城市,了解城市资源,帮助流动儿童在城市更好地生活。百年职校是中国第一所免费职业教育学校,成立于2005年9月,专门招收贫困农民工子女和贫困青年农民,帮助他们接受免费正规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凭借一技之长在城市谋得生计。

 

       从教育理念来看,原来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支教辅导,都是希望受助孩子能通过完成学业,继而从农村人跻身城市人,但现在这种单一价值取向的“成功”已经遭遇反思,“全面发展自己”是思考后的答案,也是对受助孩子的希望和祝福。寓教于乐的活动成为公益组织开展项目的重点内容,音乐、美术、阅读成为帮助孩子了解世界的更多维度,发现家乡的美和文化打破了城市神话,这些帮助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和世界。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的核心项目是“乡土教育”,他们编写的“乡土教材”以当地地理、历史、风俗、资源等主题,融入特有的活动与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继承特有的文化。北京歌路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设了“青少年参与式艺术教育”,通过多元、有趣的综合艺术手法吸引青少年了解和享受艺术,参与艺术创作。

 

       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阅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近几年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大约有200多家。而阅读推广已经从早期的捐赠书籍、筹建图书室,发展为引导儿童参与日常图书管理、开展参与式阅读活动、培训阅读志愿者等。北京市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成立于2006年,主要在北京、上海的社区开设图书馆,帮助孩子快乐阅读、促进社区交流。北京新世纪梦想图书馆则主要服务于流动人口社区的儿童和家长,目前在海淀区清河朱房村和上地正白旗村设有图书馆和活动室。

 

       无论是驻校社工的陪伴,还是书信搭建的联系;无论是探索城市的引导,还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无论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还是阅读过程的交流,教育公益组织的工作已经从单一的物资帮扶,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成长陪伴活动。从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到用钱不能解决的问题,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育,究其根本,是通过陪伴和引导来帮助人的发展。教育公益组织则需要用敏感的心去体察孩子们不同的内心需求,不断地创新项目活动,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回归教育本质。

 

       [1]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http://www.cydf.org.cn

       [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

       [3] 河南村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79798/5644143.htm?fr=aladdi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捐资助学  捐资助学词条  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  陪伴  陪伴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公益

 叮咚!您寄出的10000份礼物已...

干旱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绵延于此神秘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无数野生动植物在这里栖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这,是你印象中的非洲吗如今,非洲正在发生巨变9月,2018年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