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埃博拉战争”中的民间组织

迄今为止,抗击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的战争仍在进行。民间社会组织参与抗击埃博拉病毒发挥的重要作用,表明互联网时代的民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卫生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它们对各国公共外交和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有效拓展了对外援助的灵活性,提升了国家软实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汇集千百万普通公民的捐赠和志愿服务,民间社会组织能够充分体现本国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的合法性,为所在国(或本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的国家品牌增光添彩。

 

       2014年以来世界所经历的各种重大灾难和公共安全危机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因西非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所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埃博拉(Ebola),这种以非洲中部一条静谧河流的名字命名的高致死率热带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敌。[i]本轮疫情中先后发现并报告埃博拉病例的国家共计10个,它们是: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如今疫情尚未结束,新的感染病例还在不断出现。截至2015年5月17日,各国共计发现病例26,969例,其中死亡11,135例。[ii]

       面对凶猛的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埃博拉战争”(The War on Ebola)。从2014年3月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欧盟、非盟等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日本、美国、古巴等国家陆续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西非疫区重点国家提供紧急公共卫生及人道主义援助。[iii]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本轮埃博拉疫情“非同寻常”,应判定为“受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40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公共卫生议题的紧急会议,认定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v] 2014年9月19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成立以来首个专职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机构——联合国埃博拉紧急特派团(UN Mission for Ebola Emergency Response, UNMEER)。9月22日,联合国设立“埃博拉疫情响应多伙伴信托基金”(Ebola Response MPTF),以便为联合国系统各相关机构及合作伙伴抗击埃博拉的行动筹措资金。

       “埃博拉战争”全面打响后,众多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工商企业、民间医疗救助团体、私立慈善基金会甚至普通公众纷纷慷慨解囊,为疫区提供了大批人力、物力和技术服务援助。[vi]在各方通力协作下,西非疫区的形势在8个月内得到根本改观。这主要表现为西非三个重点国家的医疗卫生设施与服务得到恢复和加强,每周新发现的病例数量从2014年9月高峰期的近千个下降到2015年5月中旬的30个左右。[vii]埃博拉疫区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疫情管理;病例的发现、检测和追踪;安全和有尊严的遗体掩埋;社区防控与社会动员)得到全面和持续改善。[viii] 当然,国际社会要实现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确定的在2015年底彻底扑灭疫情的目标,还要经历更多艰辛,付出持续的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以来,全球经历过许多次大规模的公共卫生行动。这次“埃博拉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大批符合联合国定义、[ix]具备专业化能力的民间社会组织“踊跃参战”,为抗击埃博拉病魔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受到疫区人民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也是继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巨灾之后,各国民间社会组织联手参与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紧急救援行动。

       在“埃博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民间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类(相关代表性组织介绍见附录):

1. 以独立法人机构的联合体形态存在的著名全球性非营利组织,如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IFRC)、天主教慈善国际(Caritas Internationalis)、无国界医生组织(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乐施会(OXFAM)等。

2.以海外紧急救助或扶贫开发为己任的各国民间慈善团体,如“加拿大事业”(CAUSE Canada),“以色列援助”(IsraAID),美国的“关爱非洲”(Africare)、国际医疗服务队(International Medical Corps)和撒玛利亚救援会(Samaritan’s Purse),爱尔兰的“世界关怀会”(Concern Worldwide),英国的灾难应急委员会(Disasters Emergency Committee, DEC),荷兰的“ZOA组织”,丹麦的“鹮鸟组织”(IBIS),德国的世界饥饿救助会(Welthungerhilife),法国的世界医生组织(Médecins du Monde),意大利的“紧急救援组织”(EMERGENCY)、西班牙的“胡安城市非政府组织”(Juan Ciudad ONGD)和天主的圣胡安教友会(San Juan de Dios)等。

3. 向参与防控埃博拉疫情的组织或相关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私立基金会或非营利性基金组织,如:德国的罗伯特·博施基金会(Robert Bosch Stiftung),英国的维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 Trust),美国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保罗·艾伦家族基金会(Paul G. Allen Family Foundation)和美国疾控中心全国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c.)等。

4. 西非疫区当地的民间社会组织,如利比里亚基督教卫生协会(Christian Health Association of Liberia, CHAL),以及众多非正式的“草根型”基层社区民间组织

 

       各类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地体现在这场“埃博拉战争”的方方面面:从察觉最初的疫情苗头、发出来自一线的“报警信号”,到直接向国际社会进行紧急行动的呼吁;从动员疫情防控急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协调西非疫区的内外联系与国际援助的分配;从指导对遇难人员遗体的安全掩埋到奋不顾身地救治感染病患;从深入穷乡僻壤向村民宣传卫生防疫常识到计划疫区的重建工作;从参与疫苗筛选流程到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疫苗试验。[x]成百上千名来自西非当地和国际民间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以他们的英雄行为诠释了人道主义价值观,为自己所在的组织和祖国赢得了荣誉。实际上,西班牙、美国、英国、挪威和意大利境内发现的埃博拉病例,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国家民间社会组织的志愿人员在西非服务时遭受感染后输入的,有些还在本国的治疗过程中又感染了其他医护人员。[xi]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度人物的“埃博拉斗士”(The Ebola Fighters)们,许多来自本国或利比里亚的民间机构。[xii]美国副总统拜登自豪地说,民间社会组织是美国抗击埃博拉的“秘密武器”。[xiii]

       事实反复证明,互联网时代的民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卫生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合作伙伴。[xiv]它们对各国公共外交和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有效拓展了对外援助的灵活性,提升了国家软实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汇集千百万普通公民的捐赠和志愿服务,民间社会组织能够充分体现本国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的合法性,为所在国(或本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的国家品牌(nation brand)增光添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已经聚集了总量可观的财富,[xv]民间社会组织也在曲折中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合法社会组织有60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0.7万个,基金会404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8.9万个。[xvi]但应该承认,总体来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组织尚处于幼稚期,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都落后许多,更无法与诸如无国界医生组织这样的知名欧美国际性民间社会组织竞争。本轮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大陆只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家民间社会组织为援助西非疫区发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虽然成绩可嘉,但形单影只,未能引起广泛关注。这不仅凸显了我国外向型民间组织的匮乏,也反映出大陆普通老百姓对于公共事务缺乏深入了解、普遍的责任感和行动意愿。[xvii]

       目前,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的软实力评价得分并不低,[xviii]但在广受关注的安霍尔特国家品牌排行榜(Anholt-GfK Nations Brand Index, NBI)上,中国同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差距。[xix]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约瑟夫·奈(Joseph Nye, Jr.)不久前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提升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但从国际民调的情况看,中国在这方面还“任重道远”。首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民间社会的力量还有待开发。中国目前还没有像好莱坞那样规模的全球性文化产业,中国的大学还不能和美国的大学比肩,更重要的是中国仍然缺乏大量像美国那样能产生巨大软实力的非政府组织。”[xx]

       联合国早已将民间社会组织视为国际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全方位地将其纳入整个联合国系统的工作之中。欧盟和美国关于2030年全球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个人赋权的趋势必将使各种形式的民间社会组织日益壮大、活跃并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xxi]201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136届执委会会议汲取“埃博拉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决定更好地与各类“非国家行为体”合作,并为此拟定和通过了详细的框架文件。[xxii]同年5月中旬召开的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埃博拉战争”进行了全面反思与总结,对各国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再次予以充分肯定。

       培育一大批有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综合能力的民间社会组织,放手让它们广泛参与民间外交和国际事务,这既是中国利益扩展到全球后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中国核心价值观、赢得民心、增进民间友谊、提升中国国家品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社会治理,真正实现中国梦的显著标志之一。这项工作需要勇气、决心、耐心和专业知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绝不像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砸钱播放“形象片”那般简单。

 

附录:参与抗击埃博拉病魔的代表性国际民间组织简介

 

无国界医生组织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

 

是一个人道主义国际医疗救援组织,1971年创建于巴黎,现已发展为包含24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或地区机构的国际性医疗慈善联盟,其国际总部设在日内瓦,活动遍及60多个国家。更多详情可见其国际总部官方网站:http://www.msf.org/。

救助儿童会

(Save the Children)

 

1919年5月由埃格兰泰恩·杰布(Eglantyne Jebb)女士在英国创立,最初使命是救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饥饿的儿童,今天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独立国际儿童慈善组织,在3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独立法人会员组织,国际总部设在伦敦。2013年该会在全球120个国家开展工作,救助儿童超过1.4亿。更多详情可见其国际总部的官方网站:http://www.savethechildren.net/。

乐施会

(OXFAM)

 

该机构的英文名称来自1942年为救援希腊饥民成立的牛津赈济委员会(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现在是拥有17个独立法人会员组织的国际性慈善救援与反贫困联盟,国际总部设在英国牛津,在亚的斯亚贝巴、巴西利亚、布鲁塞尔、日内瓦、纽约和华盛顿设有办事处。更多详情可见其国际总部的官方网站:http://www.oxfam.org/en。

“加拿大事业”

(CAUSE Canada)

 

创办于1984年,主要使命是反贫困和发展援助,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cause.ca。

“以色列援助”(IsraAID)

 

 

 

 

2001年成立,在22个国家(包括西非的塞拉利昂)开展灾害救援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其合作伙伴也包括中国供销合作社。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israaid.co.il/。

国际医疗服务队

(International Medical Corps, IMC)

由医疗志愿者组成,1984年创建,总部位于洛杉矶。该组织在70多个国家参加过紧急医疗救助,现有工作人员约5300人(大部分系当地招录的志愿者),年度支出额约1.22亿美元。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internationalmedicalcorps.org/。

 

 

撒玛利亚救援会

(Samaritan’s Purse)

 

 

 

 

是美国基督教福音派教会主办的慈善团体,1970年创建,全球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设有办事处。其救助项目遍布包括美国在内的上百个国家,年度支出超过3.68亿美元。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samaritanspurse.org/。

 

 

 

 

“世界关怀会”

(Concern Worldwide)

 

1968年3月以“非洲关怀”(Africa

Concern)为名创建,是爱尔兰最大的发展援

助慈善组织,总部位于都柏林。该组织的活

动遍布50多个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的

25个国家),现有员工3200人。更多详情可

见其官方网站:https://www.concern.net/。

 

灾难应急委员会

(Disasters Emergency Committee, DEC)

 

1963年成立,是英国13家慈善机构组成的国际性救援团体,总部设在伦敦。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dec.org.uk/。

“ZOA”

 

 

在荷兰语中是“东南亚”的缩写,代表这个慈善组织1973年成立之初的活动区域。该组织总部位于荷兰的阿伯尔多伦(Apeldoorn),现在15个国家开展服务,重点是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zoa-international.com/。

 

 

 

“鹮鸟组织

(IBIS)

 

 

 

 

 

 

 

脱胎于1970年独立的丹麦大学生组织,1991年启用现名,意为从北方飞向南半球的鹮鸟(Ibis为鹮鸟,是一种水禽,常在非洲越冬)。该组织致力于促进非洲和拉美当地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反贫困,总部位于哥本哈根。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ibis.dk/。

 

世界饥饿救助会

(Welthungerhilife)

 

是德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海外救援与发展援助机构,1952年成立,总部位于波恩,在柏林设有办事机构。截止到2013年,该组织已经累计实施7348个海外项目,支出资金超过26.6亿欧元。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welthungerhilife.de/。

 

 

世界医生组织

(Médecins du Monde)

 

 

1980年成立,总部设在巴黎,在46个国家和法国提供医疗服务,并着重提供长远的问题解决方案。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medecinsdumonde.org/。

 

 

 

“紧急救援”

(EMERGENCY)。

 

 

1994年成立,总部位于意大利北部经济重镇米兰,已经累计在16个国家为600万人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emergency.it/index.html

胡安城市非政府组织

(Juan Ciudad ONGD)

 

1991年由西班牙的天主圣胡安教友会(San Juan de Dios)创建,是西班牙慈善机构胡安城市基金会(Fundación Juan Ciudad)推进海外医疗和扶贫救助项目的分支机构,总部设在首都马德里。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juanciudad.org/es/

罗伯特•博施基金会

(Robert Bosch Stiftung)

是欧洲最大的私立基金会之一,1964年正式成立,创始人为德国传奇性工业家和社会慈善家罗伯特•博施(1861-1942),全球总部位于斯图加特,在首都柏林设有办事处。自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已经为各种慈善项目累计捐资12亿欧元。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index.asp。

 

 

 

维康信托基金会

(Wellcome Trust)

 

 

 

 

由英国著名医药企业家亨利•韦尔科姆爵士(Sir Henry Wellcome)于1936年在伦敦创建,是英国最大的私立慈善信托基金之一,也是英国为全球生物制药科研事业提供资助最多的基金会。2014年9月底其总资产额达到180亿英镑,当年提供各种资助6.74亿英镑。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后,该信托基金先后向有关科研项目提供了超过1200万英镑的捐赠。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wellcome.ac.uk/,以及:Wellcome Trust, Annual Review 2014, pp.16-17.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现为全球最大的私立慈善基金会,总部位于

美国西雅图,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其总资

产额为435亿美元,员工1223人,自1994

年创建以来的捐赠总额为329亿美元。更多

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

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

保罗·艾伦家族基金会(Paul G. Allen Family Foundation)

 

 

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保罗·艾伦及其

妹妹乔迪·艾伦(Jody Allen)于1988年共

同创建的,总部位于西雅图。2014年埃博拉

疫情爆发后该基金会宣布提供1亿美元紧急

捐赠。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

http://www.pgafamilyfoundation.org/。

 

美国疾控中心全国基金会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c.)

常常被简称为“疾控中心基金会”(CDC

Foundation),系美国国会1995年决议设立

的为疾控中心项目提供财务支持的慈善基金

会,具有联邦免税非营利组织地位,可以广

泛吸收各界捐赠。2014年10月14日,该基

金会宣布“脸书”(Facebook)创办人马

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夫妇向其

捐款2500万美元用于抗击埃博拉的行动。更

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

http://www.cdcfoundation.org/。

 

利比里亚基督教卫生协会

(Christian Health Association of Liberia, CHAL)

 

1975年成立,是利比里亚政府防控埃博拉疫情的重要伙伴组织,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challiberia.org/。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学者。本文主要内容节选自《埃博拉战争:危机、挑战与启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第2期,第33-60页),本刊发表时作者对文字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i] 埃博拉的常用医学名称为“埃博拉病毒病” (常用英文缩写EVD,即“Ebola virus disease”),也被称作“埃博拉出血热”,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小村庄和苏丹南部一个偏远地区同时被发现,此后该病被命名为埃博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统计,1976-2012年期间,埃博拉疫情共在非洲爆发24次,染病人员达到数千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590人。见:WHO, “2014 West Africa Ebola outbreak: feature map,”http://www.who.int/features/ebola/storymap/en/,2014-12-31,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bola virus disease, Fact Sheet No. 103(updated September 2014)。

[ii]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bola Situation Report – 20 May 2015.

[iii] 中国政府从2014年4月起陆续向西非疫区提供了四批共计7.5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的各种援助,详情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中非并肩抗击埃博拉专题》栏目: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abl/, 2015-01-28。

[iv]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tement on the 1st meeting of the IHR Emergency Committee on the 2014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 August 8, 2014,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statements/2014/ebola-20140808/en/, 2015-01-15.

[v]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177(2014), 18 September 2014,  http://www.un.org/en/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S/RES/2177(2014), 2015-01-08.

[vi] 据笔者核算,截至2014年12月底各方承诺的援助总额约40亿美元。美国《时代》周刊的不完全统计是,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了约1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美国5.95亿美元,英国2.18亿美元,德国1.57亿美元,其他国家5.98亿美元。见:TIME (Asia Edition, Double Issue), December 22-29, 2014, p.39. 2014年9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批准向西非三国提供总额为1.3亿美元的紧急融资援助;世界银行在2014年圣诞节前已经动员了接近10亿美元的资金向西非疫区提供紧急援助。欧盟各机构为疫区提供的人道主义和医疗援助总额超过12亿欧元。根据惯例,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不等于最终能够落实的援助,而最终落实的援助也并不等于实际抵达最终受援对象(如疫区难民)的援助。

[vii]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bola Situation Report – 20 May 2015.

[viii] The Office of UN Secretary-General’s Special Envoy on Ebola and Multi-Partner Trust Fund Office, UNDP, Interim Report for the Period of October 2014 to January 2015.

[ix] “民间社会”是联合国对英文“Civil Society”(即所谓“公民社会”)的标准中文翻译。2003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任命了联合国与民间社会关系名人小组,2004年该小组的报告《我们人民:民间社会、联合国和全球施政》作为联合国大会第五十八届会议文件提交给各会员国。根据该报告,民间社会主要指公民社团、各种群众组织、工会、专业协会、社会运动、土著人民组织、宗教和精神组织、学术界和公益性非政府组织。见:联合国大会文件(中文版)A/58/817:第五十八届会议议程项目59,《加强联合国系统》,2004年6月11日。在国际上,这些组织也往往被习惯地称为“非政府组织”(NGO)。但由于“非政府组织”概念的不严密和使用上的混乱,联合国系统正日益用“民间社会组织”取代“非政府组织”的提法。

[x] 2015年3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与无国界医生组织、挪威公共卫生研究院(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NIPH)联合宣布:在几内亚启动第三期试验,测试VSV-EBOV埃博拉疫苗的效力和有效性。见Joint news release WHO/MSF/NIPH, “Ebola vaccine efficacy trial ready to launch in Guinea, ” 5 March 2015, Geneva,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ebola-vaccine-trial/en/, 2015-03-07。

[xi] 相关典型病例:西班牙天主教神父米格尔·巴哈雷斯(Miguel Pajores)在利比里亚为天主圣胡安教友会(San Juan de Dios)所属医院工作,另一名西班牙神父曼纽尔·別霍(Manuel Garcia Viejo)在塞拉利昂天主圣胡安教友会医院供职,他们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均回国不治身亡,照料曼纽尔·别霍神父的一名女护士染病,成为西非之外首例埃博拉感染的病例;美国医生肯特·布兰特利(Kent Brantly)在利比里亚为撒玛利亚救援会工作,感染后经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院(Emory University Hospital)治愈;英国境内诊断出的第一例埃博拉病人是在塞拉利昂为救助儿童会工作的苏格兰女护士波林·卡弗基(Pauline Cafferkey),感染后经伦敦的皇家自由医院治愈;挪威女医生希杰·米歇尔森(Silje Michaelsen)在塞拉利昂为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感染后回国经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治愈。

[xii] TIME (Asia Edition, Double Issue), December 22/December 29, 2014.

[xiii] Sarah Ferris, “Biden: NGOs our‘secret weapon’in Ebola fight,” November 13, 2014, http://thehill.com/policy/healthcare/224081-biden-ngos-our-secret-weapon-in-ebola-fight, 2015-02-15.

[xiv] Kathryn White and Maria Banda, Building Trust, Taking Responsibility: Civil Society as Partners in Global Health Governance, January 2006, Canada. 应当指出:除了本文中提及的著名国际性非营利机构和涉及卫生领域的重要民间社会组织之外,世界卫生组织还主管着全球卫生人力联盟(Global Health Workforce Alliance)这样的多元化机构。该联盟于2006年作为解决全球卫生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HRH)危机的平台成立,设在日内瓦,成员包括自愿加入的约400个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民间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教育和科研机构。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参加。更多详情可见其官方网站:http://www.who.int/workforcealliance/en/。

[xv] 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 Global Wealth Report 2014, Zurich, Switzerland.

[xvi] 中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中国民间组织网:“李勇副局长做客中国政府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简政放权”,2015年3月11日, http://www.chinanpo.gov.cn/1938/84846/index.html,2015-03-31。

[xvii] 2014年12月2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腾讯公司联合发起“手护生命,抗击埃博拉,QQ在行动”的公益捐款行动,目的是集结8亿QQ用户的爱心,通过手机QQ钱包汇集善款,用于援助疫区儿童及其家庭的粮食采购。该活动在24小时内捐款达105,803人次(不计重复捐款、且每次捐赠不少于1元),成功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整个捐助活动到2014年12月31日截止,共募得善款1,218,489.30元人民币。更多详情可见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网站:http://www.cfpa.org.cn/。

[xviii] Jonathan McClory, The New Persuaders: An International Ranking of soft power, 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London, December 2010, ©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2010. (这项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研究给予中国的排名为全球第17位,前面16位全部是发达国家,其中包括新加坡和日本。)

[xix] 安霍尔特国家品牌排行榜(Anholt-GfK Nations Brand Index, NBI)列出了50个国家在各国公众心目中的国家形象排名,由全球市场调研巨头GfK公司负责公共事务与交流的分公司(GfK Public Affairs &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制作,经过对全球20个重要国家的2万多名成年人的民意调查而得出,自2008年起按年度发布。2012年排行榜的三甲是美国、德国和英国;2013年度的头三名是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中国列第31位(巴西第21位、俄罗斯第25位、印度第42位);2014年度的头三名是德国、美国和英国。更多详情可见GfK公司的官方网站:http://www.gfk.com/Pages/default.aspx。

[xx] 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人民日报》2015年2月16日,第15版。

[xxi]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Global Trends 2030: Citizens in an Interconnected and Polycentric World, March 2012 (printed in France), and 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s 2030: Alternative Worlds, Washington, D.C., December 2012.

[xxii]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目标的非政府组织,工商企业,慈善基金会和学术机构四大类。详见: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ecutive Board, 136th session, Provisional agenda item 5.1(EB136/5), “Framework of engagement with non-State actors: Report by the Secretariat,”15 December 2014, 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 EB136/B136_5-en.pdf, 2015-01-2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埃博拉战争”中的民间组织  埃博拉  埃博拉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战争  战争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公益

 三家供应工厂利用童工为Targe...

 杭州欧赛笔业工厂的一名童工和厂内其他员工一样,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星期只休息一天,每个月加班95个小时。年轻的他每日在高温环境中劳作,累得筋疲力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