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袁献远:陪伴戒瘾者的这六年

『 本文为授权转载,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这天我正要下班,突然有群“古惑仔”扮相的人冲进办公室。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我立马紧张起来,连身体都僵硬了。一位脖颈遍布纹身的中年人径直向我走来:“听说你在帮我的兄弟戒毒?我撑你,我也来帮忙,我们一起吧”。听他这样说,我的担心和恐惧顿时消褪。原来他是一名有16年毒龄的吸毒者,正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他和他的“兄弟”们先后沾染了毒品,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当他得知我正在帮他的“兄弟”戒毒时,便来找我帮忙戒毒。于是,他成为我的个案,我运用动机式晤谈辅导(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协助他找到、强化了戒毒动机:我发现他很有权力欲望,非常享受团队领导者的角色。于是,我便鼓励他用自己在团队的影响力鼓励、带领他吸毒的“兄弟”们一同戒毒。此外,我以小组工作(group work)形式开展工作,引导他们分享经验、彼此支持。

 

       一年后,这个小组6名成员均成功戒毒,并保持良好戒毒操守。他们的努力和改变帮助他们重建个人生命意义,获得了家人、社区的接纳与认可。一转眼五年过去,现在回想那段时间我正在经历职业耗竭、准备要离开禁毒领域。他不知道,正是他的一句“我撑你”让我倍感鼓舞,留下来没有离开这一行。

       我投身戒毒领域工作并非偶然,我大学念“社会工作”——这一当时国内非常冷门的助人专业。大学期间,我观看了一部青少年题材电影《十五》。影片讲述了5个 15岁的青少年沉迷毒品及帮派的故事。片中的演员都是真正的高中生帮派成员,影片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逃学、打架、割腕、穿刺、吸毒、贩毒、自杀…影片的镜头真实、冰冷,充满无限绝望,对我的冲击很大。我开始泡图书馆查阅“边缘”青少年特别是药物滥用(如酗酒、吸毒)青少年的相关文献著作,尝试了解这群 “边缘”青少年:他们的生活怎样,为何会有片中的行为表现,他们又有怎样需求,社会工作专业能怎样帮助他们?我决定将来要做一名职业的社会工作者,在街头接触“边缘”青少年,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帮助他们。大学一毕业,我怀揣梦想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市,成为一名职业社工。正是《十五》这部电影,影响我投身进入到戒毒领域工作的。

 

       真实面对形形色色吸毒者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戒毒工作远非想象中的炫酷和刺激,这是一份高危险、低成就感的工作。和吸毒者一起工作并不轻松,我常常遭到拒绝、遭受冷遇,也曾有几次被毒贩威胁的经历。除此之外,我的家人朋友也不能理解我。我的父母虽心存着“禁毒工作是积善行德的好事儿”的朴素想法,但他们更加担心我的安全,时常劝我转行。面对持续的工作压力,我身心疲惫。在从事戒毒工作的第三年,我产生了严重的职业耗竭(burn out),人变得抑郁、做事提不起劲头来,怀疑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我正打算放弃转投其他领域工作的时候,发生了文章开篇的故事,是服务对象的认可和期待让我选择坚守。

       现实的困难没人能够代替,需要自个儿面对。从事戒毒工作需要具备毒品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医学、法律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吸毒者戒毒。禁毒社工在中国是新兴的职业和专业,行业内缺乏专门且系统的培训。为此,我常常自费参加各种培训用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的自我学习成本很高,学习不够系统而且效率低下。

       此外,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吸毒者有家庭问题。通常家庭关系问题导致了家庭成员吸毒,而家庭成员吸毒又促进了家庭冲突。整个吸毒者家庭应该被视作一个需要帮助的整体,而目前中国的戒毒服务项目通常只面向吸毒者,针对吸毒者家庭整体的服务项目非常少见。正是这样,我决定成立一间专业机构,专门为成瘾者家庭、戒瘾工作者提供支持服务。

       专业机构自然需要专业团队。我是在微博上遇见我的合伙人Grace的,她当时正在美国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我发微博私信咨询Grace,“我想要创办一间戒瘾机构,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半小时后,Grace回复说“不如叫清醒人生吧。” 就这样,Grace成为我的合伙人,我们开始线上协作,隔着太平洋以及12小时的时差。说来好奇妙,支持资源随之而来,不断有资深前辈和同行专才加入清醒人生:香港资深戒毒专家彭盛福先生,北京师范大学陆奇斌博士,美国心理咨询硕士陈一格,美国临床心理学硕士乔晓玮,美国社会工作硕士学生田婧慧子等。给予我和清醒人生帮助的师友还有很多。就这样,倚靠众力,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和我们团队都坚信:毒品成瘾伤害的不只是吸毒者,还有吸毒者背后的家人们,那些无望的父母、无助的爱人,无辜的孩子。我们将整个吸毒者家庭视作一个需要支持的系统,开始在广东东莞、广东深圳、四川成都等地开展吸毒者家庭戒毒支持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戒瘾领域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实务经验,我们团队研发了“家庭为本的戒毒支持增能ASF课程”。

       ASF 课程全称为“戒瘾(Addiction)、家庭(Family)与自我照顾(Self-care)”课程,课程包括了基础培训和一系列进阶主题工作坊,旨在帮助社会工作者、家人和任何愿意支持戒毒者的人装备科学、专业的知识与技巧:了解如何帮助吸毒者,可以从哪儿开始帮忙。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就在这月初,清醒人生受邀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席国际小组社会工作联盟(IASWG)第37届年会。在会议期间,我们举办了 “Group Work for Recovery from Addiction in China”主题工作坊,介绍中国戒瘾领域的小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IASWG1979年成立以来首次邀请中国人做演讲嘉宾。

       以上就是我和“清醒人生”正在发生的故事。我们专注提供戒瘾教育和咨询服务,为成瘾者(酒精、烟草、毒品等)及其家人、戒瘾工作者、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定制化咨询和培训服务;我们也致力于链接国内外戒瘾资源,促进中国戒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我们从事的工作并不热门也不常见,这是一条鲜有人走的路。然而,正如Peter Thiel所言:“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真正有益于社会,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坚信:大家协力,能创造更多可能。真心期待和每一个你深度联结,我们一起来推动中国戒瘾支持服务的发展,帮助哪些饱受酗酒、嗜烟、毒瘾困扰的家庭。

       作者介绍:袁献远,“清醒人生”专业戒瘾支持机构创始人兼CEO,资深社会工作者,中国大陆首批获国际认证戒瘾咨询师(CADC),“家庭为本的戒瘾支持疗法”创始人,国际小组社会工作联盟(IASWG,1979)首位中国受邀演讲嘉宾,2014年民政部“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学员,曾获“深圳市宝安区禁毒先进工作者”等嘉奖。

       ※ 本文为授权转载,不代表中国发展简报立场与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sober@soberlife.cn获取授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袁献远:陪伴戒瘾者的这六年  陪伴  陪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