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社会公益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他们将是公益行动的志愿者、从业者、捐赠人和研究者。同时,志愿服务也是当代大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大学生暑期支教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根据2010 年9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调查报告》[1]显示:“大学生所涉及的公益领域有限,其最为关注的是灾害事件救助、环保和支教,而社区服务和扶弱两项甚至相对拥挤。”调研组认为这点和中国公益整体形态发展不够多元有关,使得大学生对公益的理解浅层化,参与领域存在局限,因此支教便成为大学生公益的主流选择之一。而且,该报告还显示:“60%的大学生参加长度不超过1 个月,8.2%的大学生持续1 个月至半年之间,只有4%的大学生参与半年以上。”而调研组了解到,参与暑期支教的大学生从面试到培训再到暑期实施及反思总结,总时长都在半年以上,可见“暑期支教”也是参与时间较长的公益形式之一,且占比较高。
据调研组估计,每年有超过10 万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暑期支教,虽经常面对种种质疑却规模不减。根据“西部阳光行动”过去2 年对全国100 个大学的支教类社团的访谈发现,每年暑假这100 所大学都有上百个志愿团队进行社会实践和服务学习,其中至少有1/4 的团队会选择到乡村中小学开展7 天至30 天的志愿支教活动(简称“暑期支教”),像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类较为重视社会实践的大学,每年暑假约有100 个团队参与暑期支教。
但因为这100 所学校中没有专科院校,占中国2000 所大学的5%,因此保守估算平均每所学校一个暑假有5 支10 人小分队,那么每年参与暑期支教的大学生约有10 万人次。而每年的参加者几乎是新志愿者,缺乏经验传承,亟需外界提供有效地支持与辅导。
为了解关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已有研究情况,调研组选用中国维普期刊资源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维普期刊”)的文献搜索结果来分析,1989 年-2015 年,题名关键为“大学生”且“支教”的文章总数为296 篇,按时间段分布为下图。在1989-2000 这10 年,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文章数非常少,在2005 年前后开始加速增长,近五年(2011-2015)直接增加100篇。
本研究选取相关度最高的文献为以篇名“大学生短期支教”和“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文献剔除重复后共33 篇。从内容上区分,主要分为通讯报道(5 篇)、现状描述(10 篇)、问题及对策研究(9 篇)、长效机制探讨(4 篇)、大学生成长价值(2 篇)、专题发展研究(3篇);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11 篇),案例分析法(13 篇)、归纳论述法(3 篇)理论应用(2 篇)。
点击下载《大学生暑期支教现状及乡村夏令营调查研究报告》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