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弱势发声,而非“为”弱势发声 | 策略

      伦敦政经学院发展研究协会成员、发展研究科学硕士 Meredith MacKenzie,上个月出席“2016 缔结研讨会”(2016 Bond Conference),世界各地的讲者齐聚讨论国际发展领域中极需改善的几项议题,本篇是他针对社群媒体应用与弱势赋权的分享。

 

        我在媒体传播业工作十年后重回伦敦政经学院,我曾担任国会新闻祕书,协助高层政府官员经营社群媒体,随后任职于媒体策略公司,针对之前服务过的几位政府高官,设计抗议倡议计划。我在过程中了解到,社群媒体可以传递重要资讯,也可以被用来散播不实资讯。

 

       如今我转换跑道到发展领域,深信在发展领域耕耘的人,以及参与援助决策的高层,都应该开始用不同的方法,把社群媒体传播做得更好。我们不能再停留在脸书上颗粒明显的黑人病童照片,或是只用紧急公告勾起怜悯心或罪恶感。这类传播方式蕴含着上对下、施予的思维,因而忽略他们也需要当地居民带来的协助和经济发展

 

      “2016 缔结研讨会”中,最有趣的发言多半出自南半球国家的与会者与讲者,他们直接感受到 NGO 与国外发展机构在他们国家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说出的评论也最为强烈且具说服力。会期一开始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突尼西亚倡议人士兼青年领袖爱亚查比在开幕时演说,要求会议中的 NGO 人士“和我们对话,而不是谈论我们”(Speak to us, not about us.)。这段话持续在倡议与媒体的分组会议中发酵,讲者带领众人讨论社群媒体、网路倡议和全球化过程的影响,同时不断强调他们不是接受救助的人,而是带动自身发展的人,前提是发展机构要认清这件事。

 

▲爱亚查比:“我们有自己的声音,我们只需要你们倾听。”

       我在会议中学到,未来我们能用现场直播或用推特分享转贴革命的过程,或其实某种程度上现在已经这么运作。“爆红网路”的演讲中有几个计时 5 分钟的挑战,训练众人有效运用社群媒体,这些技巧不光有华美的概念,还有许多实际的例子,解说在网路和社群媒体上,更有效推动发展计划的方式;另外一场演说则侧重网路,说明成功倡议的方法。这两场演说在在显示出,着重发展和目标的地方公民与社会运动,有许多值得发展机构学习的地方。

 

       另一位讲者丹尼史雷崁达拉贾来自公民社会组织与倡议人士全球组织“CIVICUS 联盟”,他也鼓励在场发展组织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动。丹尼是开幕演说中第二位讲者,他鼓励发展组织跳脱“发展”的工作思维,转换到“赋权”的概念。他请北部和西部的组织暂时不要插手,让南方的公民社会组织推动自身发展,其中,让媒体发展中国家的公民社会发声便是关键所在。

     

▲丹尼史雷崁达拉贾:“任何侮辱都比不过称呼我为受益者。”

       现在的社群媒体大多只是发展 NGO 和援助机构用来募款和公告的工具,他们藉此“展示成果”,吸引更多人捐款赞助,但社群媒体最厉害的地方仍在于它能让弱势族群发声。听完众人的演说后,我更加肯定发展组织必须停止“为弱势族群发声”的思维,把发言权交给他们。我不用看你们发展计划受益人的照片,你们只要转贴他的贴文、张贴他的影片,带我去看他创作的任何内容,你们要成为我通往他世界的桥梁。

 

       过去我之所以能认识那些讨论巴林、缅甸、巴基斯坦和埃及等违反人权情况的人,都是 NGO 介绍认识的,他们都是在当地捍卫人权的人。“人权至上”组织并没有告诉我巴林当地违反公民权利的状况,反而放上巴林人权捍卫者玛丽亚的社群媒体帐户,让所有人权捍卫者都能追踪她从流放到重返麦纳玛的过程。从她的班机降落、她通过移民署、走出机场,到重回家人怀抱,全世界都在监督着巴林政府。

 

       这段革命的过程就在推特上现场直播。“阿拉伯之春”是外界对于当地穷人、被剥夺权利和受到压迫的人,在 2011 年起义时的称呼。但爱亚查比说,突尼西亚人将之称为“尊严革命”。而尊严不是外国发展机构或西方 NGO 能给予、创造或捐赠的。他们可以仅提供训练和经费,然后放手任其发展就好,被剥夺尊严的人只能藉由地方组织重新建立尊严。这便是“缔结研讨会”中倡议人士和传播人士所传达的讯息──发展组织该是时候把发言权交给当地人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公益联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声  发声词条  弱势  弱势词条  策略  策略词条  
公益

 民间救灾:日本NGO的行动逻辑

有条不紊。这是日本各类民间组织震后行动的真实写照。 “我们正在宫城县附近的一个志愿者中心,给灾民们做饭呢。”日本海外灾难援助市民办公室(CODE)的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