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将是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将向全面普惠型发展;儿童主任试点经验将向全国迅速推广,儿童主任培训将成为工作重点;社会力量参与将在儿童大病救助、学前教育、基础福利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推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儿童福利体系。
(一)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
2016年,全国已有29个省份出台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其中15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政策,2017年,地方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政策将全面覆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实施,以及民政系统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的全面启动,地方必然会加大各类儿童福利服务和救助保护政策的创制力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缺失儿童、病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更多儿童逐步纳入地方政策保障范围,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将向全面普惠发展,形成全国范围竞相创制、着力推进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儿童主任制度将在全国迅速推广
2017年,儿童主任制度将随着国务院困境儿童保障意见的落实,向全国迅速推广。儿童主任制度是在总结民政部先后在全国5省(自治区)12县120村开展的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2010年启动),在全国31个省份50个县、市、区开展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2013年启动),以及在全国31个省份101个县1000个村开展的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5年启动)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可复制、可以解决儿童问题的重要举措。
201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村(居)民委员会将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试点地区称“儿童福利主任”)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全国将建成一支由69万名兼职或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组成的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专业工作队伍,惠及全国3亿儿童。
当前,我国基层儿童社工人员队伍存在60万缺口,社工培养机制亟待打通。美国2014年共有64.9万在职社工,其中,从事儿童、家庭、学校领域的社工达到30万,占美国在职社工总人数的47%。以我国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结构为例,拥有资质的儿童社工为860人,仅占员工总数的5.8%。自2008年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开始以来,我国通过考试认证体系仅培养了20.6万持证社会工作者。按照国务院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要求,建设一支由69万名兼职或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组成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专业工作队伍,不仅规模庞大,且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水平要求十分高。儿童专业社工人才培养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势必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四)儿童之家将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置
自2016年2月份国务院下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意见以来,已有河北等30个省份出台了地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措施。其中,辽宁、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要求配备儿童主任(关爱保护督导员),上海、江苏等12省份提出在村委员会建立儿童之家(儿童关爱保护中心),仅江苏、浙江、湖南和甘肃4个省份同时要求配备儿童主任(关爱保护督导员)并建设儿童之家(关爱保护中心)。2016年11月民政部出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任务,要健全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体系,使“儿童之家”覆盖90%以上的城乡社区。2017年,各地势必加大儿童之家的建设,使儿童之家成为城乡社区普遍设置的儿童活动场所。
(五)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制度将惠及更多残疾儿童
截至2016年11月,我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全覆盖,与上一年相比,8个省份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有所提高。北京市残疾人两项补贴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首次将非低保、非低收入家庭的残疾儿童纳入到补贴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最高800元/月,位列全国首位。这些政策举措填补了残疾人和儿童福利制度的空白,有助于补充家庭对残疾人的照顾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两项制度在全国普遍实施,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将成为各地重点任务,地方必然会加大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创制力度,形成全国范围竞相创制和不断创新的良好态势。
(六)联合救助模式将成为儿童大病救助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儿童大病医疗保障格局。目前,全国83家慈善组织开展儿童大病救助项目160余个,覆盖了先心病、白血病、尿毒症等十几种医疗费用高昂的病种,每年支出医疗救助费用超过10亿元。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联盟成立一年来,8家儿童大病救助公益机构总体救助规模覆盖8大救助病种,24个救助项目,救助资金逾2.87亿,救助患儿超过1.3万名。同时,联盟联合发布了《儿童大病联盟统一标准共识》,未来将以标准统一和数据共享为基础,联合起来争取实现对申请救助大病儿童有求必应。2017年,针对大病患儿救助需求的多样性,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和转介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媒体和公众联合救助模式,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解决儿童大病救助问题的重要力量。
(七)地中海贫血症救助率先实现儿童医疗救助的国际化
2015年,中国地贫联盟与国际地贫联盟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国内外权威地贫救助组织联合开展儿童地中海贫血症防治救助工作。2016年,国际地贫联盟与中国地贫联盟加强战略合作,建立国际地贫中心中国联络处,在规范化治疗、医疗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历时半年访问和调研,并与意大利等地贫组织及国际地贫联盟总部深入交流,形成《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2015)》。2017年,儿童地中海贫血医疗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国际合作趋势将愈加明显。
(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在全国贫困地区普遍实施
为了改善全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问题,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按每生每天3元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补助标准提升到每天小学生4元、初中生5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60亿。截止到2016年12月,“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了全国3354万学生。2017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全面铺开,更多贫困中小学生将受益。
(九)民办力量将成为学前教育发展主体
根据2016年7月份公布的2015年教育统计公报,我国幼儿园数量为22.37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4.64万所,占幼儿园总数65%,民办幼儿园占有较大比重。从各省民办幼儿园占该省幼儿园总数百分比来看,比例最高的是江西省民办幼儿园占94%,其次是广西(91%)、海南(90%)、湖南(88%)和四川(85%),有21个省份民办幼儿园比例超过50%,只有10个省份低于50%。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等方面的供需矛盾加剧,需要民办教育发挥作用。2017年,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等各类儿童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各地必然进一步推进教育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引导扶持社会力量进入教育事业,发展民办幼儿园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十)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将持续增长
2016年,根据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在公益项目和活动方面,儿童领域启动公益项目与活动共134个。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云南、山西等较贫困地区;从关注领域来看,生活保障和医疗健康类项目最多,其次是教育发展和安全保护,与上年相比司法救助、人才培养、体育运动、行业发展类项目有所增加。在慈善捐赠方面,2016年儿童领域过百万的慈善捐赠共54笔,总金额达2.7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从受益人群来看,捐赠资金主要流向大病儿童,占到儿童领域慈善捐款总额的38%,这反映了社会力量开展儿童服务项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