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促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教授在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揭牌仪式暨湖南公益慈善发展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大家好!
应周秋光教授和李丽老师的邀请,再次来到长沙。每次到湖南来演讲就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湖南这个地方人才济济,是一个出思想家的地方,在岳麓书院门口写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我想了一下,要改改,应该是“天下不可一日无公益,公益不可一日无共享 ”;关于“共享”这样的理念,这也是刚才卢德之理事长讲的,“共享”这个概念我十分赞同,在给“乐创”题词的时候,也提出了倡导“共享”精神,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类“共享”的时代,这需要我们共同的行动和实施。
刚才徐永光理事长和周秋光教授他们二位都讲得特别全面,我就不想讲太多的理论、市场、慈善史、公益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思考,第一、新常态经济与社会组织发展的机会;第二、社会组织能力定义与内在关系;第三、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第四、社会组织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第五、主要结论。
大家可以看一下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列出过去10年GDP目标增速和实际增速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在2007年政府期望GDP增速是8%,实际GDP增速是11.4%,2014年政府期望GDP增速是7.5%,实际GDP增速是7.4%,2015年政府期望GDP增速是7%,实际GDP增长的速度是6.9%。这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我们按照GDP10%的速度继续增长,实际上资源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这样高速的增长,因为地球和人类的资源已经无法承担这样的高速时代,资源开采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化石能源具有无法替代特点。1983—1988年我曾经在煤炭工业部工作近六年时间,三十年前那时候中国大陆每年产煤炭6亿吨,但到现在中国大陆的2014年年产煤炭36.8亿吨,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中,65%的能源来自煤炭,北京能不会有雾霾?长沙能有那么多好天气吗?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供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作为公益慈善组织,为什么需要研究宏观经济和经济新常态?那宏观经济跟我们公益慈善组织具体有什么关系?纵观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现况,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发展转入到中低速发展,传统的竞争优势没有了,潜在的增长力开始下降,我们国家承受能力已经到了边缘状态。所以经济结构调整对GDP增加速度必然需要进行调整,对质量的提升要更加重视,所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效率更高。从这个视角讲,我们很多行业都没有了,如乐凯胶卷、柯达胶卷都没有了。记得25年之前,在陕西咸阳,引进了松下最现代化的显像管生产设备,当时其产品在中国引领显像管市场,但是现在显像管还有谁用,没有了,这个行业都没有了。所以发展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所以我认为“乐创”以创新为手段,必将成为湖南省社会组织的支持中心平台,“乐创”能够在周秋光教授与李丽老师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成为推动湖南省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
经济新常态与社会组织发展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是经济增速下降,社会组织的捐赠额也会明显减少。例如:某大学基金会的秘书长告知我,2014年他们的企业捐赠下降一个亿人民币元;当然也有特例,即社会捐赠变迁,最近复旦大学校友卢志强个人捐赠7个亿,是目前中国单笔捐赠最高纪录。而大部分草根组织没钱,怎么弄到项目,这是很大的问题,其问题的关键就是社会如何认可你?第二,中产阶层的困惑,普遍感到一种危机,他们愿意参与公益慈善工作、开展捐赠工作,其困惑就是捐赠给谁,是捐赠给做服务的社会组织还是给基金会,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决定着资金的筹资工作;第三,社会矛盾和社会组织发展机会,社会矛盾是持续的不断的出现,不仅仅只有政府,怎么去解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都有责任。从这点上说,湖南“乐创”开创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多元跨界的一种合作模式,去支持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有什么作用?第一、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跟踪了民政部10年的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到2014年全国社会组织是60.6万个(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比2013年增长了10.8%,2013年全国GDP增速是7% ,社会组织增速比GDP 还多3个百分点;第二、社会组织是就业增长的重要部门之一;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口是682.3万人,2013年增长7.2%,这个没有什么异议;社会组织新增就业45.7万个,占全国新增就业的比例是3.46%,也就是说社会组织是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增长速度在全国也占一席之地;第三、社会组织的增加值达到了638.6亿,比2013年增加11.8%;社会组织接收各类社会捐赠524.9亿元,不包括尚未没统计的数据,慈善蓝皮书介绍2014年中国大陆的捐赠规模已经达到1046亿。
社会组织增速太快,也面临着重要的问题;第一、社会组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2005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呈直线增长,但是感觉能力远远不够。例如在广东,政府部门在购买社会服务时,部分项目找不到合适的社会组织来承接;这说明社会组织发展快了,其能力远远不够,不能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加优化的社会服务,从这点上说在座的社会组织领导人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二、社会组织提升能力也不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贻害无穷,对社会组织发展会出现新的怪胎。第三、单个社会组织就业规模太小,更加让我们堪忧;2007年全国社会组织总数是38.7万个,就业人数是456万,单个组织容纳就业人数是11.8个,2014年,60.6万个社会组织,单个组织就业人数11.3个,最高年份是2010年,社会组织总数是44.6万个,单个组织容纳就业人数是13.9个。上述数据表明,单个社会组织就业规模太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向中央政府和民政部提出具体建议,第一、社会组织的登记需要放慢速度,建议不宜过快增加新的社会组织;第二、培育现有的社会组织,就是在能力建设方面找出路,在存量方面下功夫;例如:如果全国现有的每一个社会组织增加一个人就业,全国就会增加是60万的就业机会,如果政府加大力度扶植社会组织的发展,每个社会组织增加2个就业机会,全国就会增加120万。第三、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社会组织工作;2015年全国有749万大学生毕业,而专家估计至少每年有100万的毕业的大学生无法找到工作;如果把100万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全部分配到社会组织,国家给每一个社会组织给予适当的人员岗位的补贴,从这个角度说将获得双赢结果;即社会组织能够吸收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增加活力和能力;同时也帮助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组织能力定义就是一个机构为了实现机构远景和宗旨而拥有的筹措和管理社会资源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四个维度即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称持发能力),在四个能力当中最难提高的就是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因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是目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最多。
社会组织筹措资源与实践,需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刚才卢德之先生讲的好,资本走向共享有三个层面,第一是道德层面。自愿的、心甘情愿的开展捐赠;第二是法律层面。法律对捐赠人和受益人所产生的公益捐赠关系,包括1999年的捐赠法、目前正在讨论的慈善法以及未来可能要有的遗产税法;第三是叫劝募,劝人少吃一点,多为公益事业捐一点,国家职业大典中增加了社会组织筹资的劝募员(师);当然社会组织的筹资是非常专业的事务,能够有效的开展筹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劝募员如何找到合适的资源,需要经过能力培养、专业培训和社会实践。
那资源怎么筹措?筹资背后的价值观的问题;就是为谁筹措,资源图的分布、资源与产品的关系、资源与组织的关系;资源有了,怎么进行管理,资源管理的原则:透明原则、公开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性等;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资源运作的全面性。这是公益供应链,非常重要,跟市场是一样的,就是供求关系;好多人社会组织的朋友不承认这个关系,而事实上肯定是存在的。
第一方面的资源是政府机构的资源;执行政府的项目也是有风险的,政府的钱是公共产品,有选择的限制,世界各国都在推行外包( outsourcing)。政府的资源在实际操作层面愈来愈难执行,有些烫手,有钱也不好用,现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更难使用。
第二方面的资源是企业资源;企业讲社会责任,讲承诺,但是企业资源也存在风险,如果你合作的企业生产了污染产品怎么办?合作企业生产不安全产品怎么办?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怎么办?那如何实现“和而不同”,这个“和而不同”是哲学当中很重要一个的理念。
第三方面的资源是公众资源;公众资源就是讲一个透明机制,刚才徐永光理事长讲的筹资成本12%,实现难度比较大,公众希望捐1块钱,百分之百都给予受益人,社会组织的透明机制很重要,但是如何实现公众参与方案,让公众参与到受益的和捐赠的体系当中去了,从这点来看,美国成立联合筹资(或者称为联合劝募),通过从参与模式解决公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项目用多少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多退少补,非常透明。
社会组织治理能力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社会组织理事成员是社会组织的中坚力量,所谓中坚力量是双重含义;理事是社会组织的中介人,他(她)们处在社会组织与捐赠人和受益人中间,是往外部组织传递透明机制的“媒人”是社会网络支持的后盾;因此,理事成员的多元性是必然趋势,单一化的理事会必将淘汰;因为不同的理事成员拥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他(她)们的经历不一样,他将对社会组织的治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社会组织本身,应怎么发挥不同理事成员的作用?就需要建立内部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在西方哲学中就是秩序和自由之间的平衡器,秩序与自由之间实际上是要靠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就是人力资源,把办公室每位员工包括志愿者都当成资本来看待,而不是当成员工来看,如果当成员工来看,干一段时间就走了,忠诚度不够;所以我工作的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民促会)在薪酬设计的时候,增加了一个会龄工资,就是会龄补助,也是考验员工忠诚度的一个标志;能否留着优秀人才,是社会组织的最大难题,而社会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力资本。
如何提高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是不容易的,都想当创客,没有那么容易的,多少人都死亡在创新的路上,处在跳楼的边缘上。实践中创新是没有那么容易,创新的内在体系就是社会组织存在价值。如何实现创新的社会化?第一、让创新的价值融入社会,一个成功的创新产品一旦进入社会,你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第二、影响因子,这个创新能不能被社会所用,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第三、品牌传播,因为品牌传播和推广是社会组织往往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第四,人才的专业化是社会组织创新的根本;第五、社会组织的信用维护,而信用的基础来自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能力。
而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也特别重要,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过程本身就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中国的社会组织走向尼泊尔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是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里程碑,对国际事件反应很快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国际效果。从这点来说对事件的分析,其实就是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的具体体现包括社会组织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传播,谈判,最后要找到应变机制。从这点说明,我们从事社会组织工作的管理人员需要有危机感,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有效的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并达到最大化。
那作为社会组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战略均衡发展框架。在战略高度设计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制定社会组织中长期战略和具体办法。第二、控制组织发展速度。社会组织与企业发展一样,一定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既不能够放卫星,也不能够犹豫不决,需要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第三、建立成熟的专业团队。前面我谈到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本,其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组织的难点,而社会组织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职业规划和奖惩机制,通常称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
那社会组织怎么跟政府合作?比较简单一点讲就像一个天平,政府与社会组织有很重要的三种模式,冲突型,中立型,合作型,合作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在双方冲突的时候,天平的一方是以秩序为上,依法治理,而天平的另一方是以自由为本,追求自由,由于双方目标相对立,这必然产生冲突,冲突的原因很多,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详细陈述。重点有三个要素;第一、利用机会做正确的事,有为才有位。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将社会组织列入其中,而社会组织如何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与政府开展紧密合作,为国家出力,为社会做事,为百姓服务。第二、提升能力做百姓需要的事,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联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重要的特别的优势,而与政府的合作需要做政府不能做的事,目前无法去做到的事,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起到了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第三、共享成果扩大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社会组织需要与政府对接资源,共同协商,共同实践和为了共同的目标。这就是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能否找到最大公约数,寻找合作点,延伸合作契机。
第一、树立主体意识。能力建设的根本是自我发展,是主体意识,是我要发展,不是等靠要;能力提升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层面的行为,是社会组织的顶层设计,如果缺乏主体意识必将在竞争中被历史所淘汰。
第二、开展自我培养。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好的课堂,而自我培养的基础就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鼓励内部员工提升学习能力是当务之急,形成一个自我学习的氛围,构建一个学习新型社会组织机制。
第三、优化社会资源。外部推动,就是外包,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外部的力量需要进行优化;术有专攻,业有所长,任何一个机构都不是无能的,能否利用好不同的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组织的功效。
第四、利用专家咨询。跟高人过手必有所得,建立社会组织与专家定期交流和互动机制,发挥专家的智库作用;这里即包括离退休的专家资源,也包括企业内的专业志愿者,专家的资源是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之一。
第五、参与国际交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治理的时代,而中国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必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社会组织也大有可为,如何实现中国主导全球治理的进程,与不同类型的国际机构和国际民间组织打交道,也需要社会组织的发挥作用。
第六、建立资源网络。包括建立人才咨询库,专家资源库,项目需求库和可用资源库。衡量资源使用效率包括资源可持续性,资源网络的互用性,资源产出和效果等。
第七、利用信息技术。现在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例如微信,全世界有8亿人在使用微信,中国4亿人用微信,外国人也有4亿,中国的微信也发展到国外,已经成为自媒体的主体之一。
第八、支撑政策体系。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的最大化,而目前社会组织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专业的人力资源受到了限制。因此人力资源是需要政策体系的完善才能够实现。
5.结论
结论就是三个字:与人善。怎么与人善?九个字,第一、自信力,要有价值观的支持,需要有良好政策体系;第二、执行力,依靠专业人员,需要组建有执行能力的团队;第三、忍耐力,做公益的人一定要有忍耐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遇到困境要找解决方案,不能毫无节制和自由的发展,形成社会组织战略均衡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周秋光教授和李丽老师的邀请,给我提供了一个向湖南社会组织的各位朋友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新老朋友,也祝愿湖南的社会组织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