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恢复力
农户和农村社区应对各类外界压力和变化的能力,如气候变化、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为了将这略显高冷的术语与社区的实践工作相联系,我们将最大化使用案例访谈的形式,挖掘图片和视频的辅助效果,配合国际上对恢复力培育的研究成果,帮助中国的发展机构们理解恢复力在社区工作中能够发挥的效用。
本文编译自英国乐施会2015年的博客文章Floods: opportunities or threats to resilience? Ask a farmer。
大多数人把洪水看作威胁,赞比亚西河流域的小农却把洪水看作维持其生计可持续的重要条件。作者Alex Arnall以莫桑比克移民安置项目为例,强调外来者在实施发展项目时,需要重视脆弱人群的参与,这同时是有效提升脆弱人群恢复力的关键。
恢复力是指系统能够适应逆境、以及在逆境中仍能欣欣向荣的能力,其在国际发展领域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人们通常认为恢复力思维是有用的。然而,如Alex Arnall所说,这种看法回避了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我们想要哪些东西保持不变?又想要哪些东西变化?以及谁能够决定这些变化?
社区本质上具有社会差异,对不同的人来说,任何一个社会或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同。一个具有恢复力的社区可能满足一些人所期望的好的和繁荣的生活,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则可能不是。
2011年以来,我一直在莫桑比克中部的赞比西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片区域是280万小规模农户的家乡,他们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居住在土壤肥沃的河滩。近些年,由于极端天气事件和上游建大坝的影响,小农正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赞比亚下游河滩的移民安置
2007年洪水泛滥严重,莫桑比克政府将几万人从河滩迁移到几公里之外地势较高的新村,想让他们永久定居于此。这些活动是在政府和捐助方的主导干预下完成的,他们希望移民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我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与这些移民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移民村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所经历的这些变化。
安置计划是为增强人们应对极端天气的恢复力。然而,我同小农讨论后发现,干预的影响好坏参半。许多移民对于远离洪水感到庆幸,有的农民由于得到了靠近学校和公路的“现代”房屋,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然而,其他人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他们不习惯与别人住的太近;地势较高的土地土壤条件比较干旱,农民不能在这里种植过去常种的作物。比如,获得了一公顷位于移民村旁土地的Julio认为:
“过去我住在地势较低的农地旁,在那里作物长得很好,我的生活也相对容易一些。但我现在住在高地势地区,我根本不知道我种的玉米能否长成。政府一直在这里帮助我们,教我们如何种植像芝麻之类的新作物,不过有些人仍然想回去,因为在那里种地更好。”
自2007年以来,大约三分之一的安置农民选择放弃住在移民新村,回到了洪水泛滥的地区生活。
提升谁的恢复力?
在莫桑比克,许多小规模农户在主要水系(如赞比西河)区域内或周边务农,小农愿意提升恢复力以抵抗被他们认为有负面影响的自然和社会事件。但他们只想在洪水冲击平原内开展恢复力工作,对之外的地区并没有兴趣。
在移民安置中,政府官员和灾害风险减少(DRR)领域的专家剥夺了小农以明智方式做出如何提升恢复力决定的权力。由于洪水冲击平原拥有宝贵的土壤富集特性,大多数农民不可抗拒地把洪水当作机遇,而不是威胁,但政府官员和专家并未考虑这点。结果就是,农民被困在两种状况之间:要么在移民村生活,面对陌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要么回到流域,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洪水,由于该地区被认定为“危险”区域,如今政府已撤走了该地区的服务工作。
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应对各种可能面临的冲击和压力,通过发展干预提升人们的恢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问题在于:谁拥有决定权?莫桑比克的案例表明,要真正提升小农的恢复力,源于对这些脆弱人群进行赋权,让他们自己去抵抗和改造家园的逆境。不过,一旦灾害来袭,最好还是要依靠权威机构和专家的干预。
(本专栏由乐施会支持,内容不代表乐施会观点。欢迎在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前提下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