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30件传世宝鼎

我们都知道,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自此,传国玉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传国玉玺篆刻花鸟篆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是正统皇权的象征,不过这是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的事情,在秦朝之前,有没有什么东西能代表天下之权呢?说实话还真有,那就是鼎。

商 乳丁夔紋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鼎代表王权和国家统一起源于夏朝。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自此,九鼎成为了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商前期 獸面紋扁足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室衰微,诸侯中的强国纷纷挑战周室正统,史料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南方强国楚国的楚庄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为何要向周室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目的显然不是好奇和八卦,而是隐晦地表明要取代周室统一天下之一,自此“问鼎中原”也就成了要取代中原王朝之意。

商後期 亞醜方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秦国壮大,欲窥周室。秦武王趁攻占韩国重镇宜阳之时进入洛阳,欲将九鼎中的雍州之鼎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以鼎重千斤无人能移动为由拒绝,结果秦武王竟要举鼎,可惜失手砸伤自己在当晚就气绝身亡。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可请藏)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

从楚庄王问鼎到秦武王举鼎,可见鼎之于王权的魅力。我国夏商周时期就是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大国,尤其是在当时代表先进科技的青铜冶炼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世界。其流传的青铜作品,至于今日,依然令人惊叹,让人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为何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有如此惊叹的制造能力。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

鼎在古代象征王权,在今日依旧是权力和事业的象征。在此玉斋君给想请鼎的人士一个小提醒,从政者宜请四足方鼎,从商者宜请三足圆鼎。此外玉斋君还给大家推荐一款本博物馆珍藏多年的10尊北京金属工艺品厂上世纪80年代铸造的三足圆鼎,此鼎采用古法铸造,从照片也可以看出内部留有砂石,这是因为当时还是采用沙铸法铸造的缘故。想请鼎的可以私信小编。今天玉斋君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传世宝鼎。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可请藏)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7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

鹰形陶鼎(仰韶文化)

鹰形陶鼎(仰韶文化) 国家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 青铜方鼎 国家博物馆藏

后母成”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成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后母成”青铜方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戌”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商代乳丁纹青铜方鼎

商代乳丁纹青铜方鼎 国家博物馆藏

此鼎是目前已发现的商代前期体积最大的青铜器、器立耳,口近正方形,折沿,腹部呈方斗形,壁微斜,平底,下承四柱足,中空。腹部四壁两侧缘与下缘饰乳丁纹,上腹部与四足上部饰带状饕餮纹。

1950年,在河南郑州发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遇址中部有一处筑有内、外城的商代前期城址,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内域东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外城之间分布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此乳丁纹青铜方鼎即发现于这一地区。

商代 子龙青铜鼎

子龙青铜鼎 天津博物馆藏

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为商代末期的文物。其造型雄伟,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的,而且铸造精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该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

商代 双耳扁足铜鼎

商代 双耳扁足铜鼎 国家博物馆藏

双耳扁足铜鼎,铜鼎口部饰双耳,耳上各有一拖尾卧虎,虎口大张,尖牙毕露,腹部饰兽面纹。三足铸成卷尾兽形,头接鼎底,造型飘逸,是鼎足中少见的形制。鼎的造型明显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但鼎足的形状以及耳上卧虎,都表现了地域性的风格。出上铜鼎的江西地区,是古越人的聚居地。越人是散居于中国东南部地区的民族,支系甚多。由于地域相邻,商越文化互相交融,这件铜鼎即是这种融合趋势的体现。

商代 史鼎

商代 史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史鼎,通高18厘米,宽15.5厘米。

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西周 大盂鼎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西周 太保鼎

西周 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藏

周太保鼎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西周太保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被《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收录。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西周太保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西周 淳化大鼎

西周 淳化大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为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

西周 青铜大圆鼎

西周 青铜大圆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鼎厚立方耳,深鼓腹,圜底,三柱足略有蹄意。上腹部以五齿短扉棱为鼻翼,饰六组兽面纹,兽面展出之分体为尾爪俱全的夔龙纹,细云雷纹为地,主纹面上又饰勾连纹,形成当时尊贵器物上常见的“三层花”。腹内壁近口处铸族徽。形成浑厚典庄,纹饰瑰异,气韵不凡。

西周 阝爰 伯铜方鼎

阝爰 伯铜方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鼎身呈长方形,四柱足,腹部起扉棱,饰兽面纹、雷纹四组,四足各饰兽面纹一组。器内壁有“阝爰 伯作宝阝尊 彝”铭文。

西周 寓鼎

西周 寓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26.5厘米,宽22.2厘米,重3.76kg。鼎为深圆腹,三柱足,二直耳。口沿下饰兽面纹带,纹带的上列有一排旗状图案。内壁有铭文4行30字,铭文大意:在十二月丁丑这一天,寓献给王后佩饰,王后赐给寓美丝。为答谢王后的美意,特做此宝鼎,用以纪念死去的父亲壬。

西周 颂鼎

颂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38.4厘米,宽30.3厘米,重7.24kg。

鼎内壁有铭文14行152字,铭文大意:

在三年五月下半月的甲戌日,王在周地康王庙里的昭王庙。天刚亮,王到了昭庙大厅里,坐定位置。宰引作为佑者带领颂进入昭庙大门,站立于庭院中。尹氏将拟就的任命书交到王的手中,王命史官虢生宣读任命书。王的任命书说:“颂,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和马笼头。执行任务。”颂拜,叩头,接受册命书,佩带以出,又返回庙中,贡纳觐见用璋。颂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宝鼎。用来追念孝意,祈求得到健康、厚大的祐助、仕宦之途通顺、长命。颂万年老寿,长作天子之臣而得善终。子孙后代宝用此鼎。

西周 水鼎

西周 水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鼎圆腹,二直耳,三足形状界于柱足与马蹄足之间。腹上均匀地分部四道扉棱,其中两道与二耳和二足相对应;另两道,一道与一足相应,另一道在与二耳与二足相对应的两道扉棱之间。颈部饰两组张口卷尾的对夔纹。腹周饰一圈竖直线纹,直线纹下再饰三角形的垂叶纹。三足饰兽面纹和弦纹。

器内底铸铭“水”字,为器物所有者的名或家族族徽。水鼎整体造型雅致,腹和足上的出戟增强了造型上的优美。颈、腹上的纹饰,尤其是简洁直线纹的的采用,使花纹整体独特而雅致。

西周 小克鼎

西周 小克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35.4厘米,宽33.6厘米,重12.54kg。小克鼎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

西周 兽面纹鼎

西周 兽面纹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西周 有盘鼎

西周 有盘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20.2厘米,宽16.4厘米,重2.26kg。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盘。颈部饰兽面纹带,兽面中间凸起一道扉棱,恰似兽面的鼻子。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

西周 嬴霝德鼎

西周 嬴霝德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0.5厘米,宽8.3厘米,重0.36kg。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二直耳,三柱足较短,腹饰二道弦纹。腹内铸有铭文2行6字:

嬴霝德,

作小鼎。

做鼎自铭“小鼎”者,较少见。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倗祖丁鼎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倗祖丁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倗祖丁鼎高85.5公分,口径59.4公分,重94.65公斤 旧名「子荷贝祖丁鼎」,这是故宫现存最重最大的鼎,高85.5公分,口径59.4公分,重94.65公斤。器形典重雄伟,立雕兽面纹,气势磅礴。铭文首字 「倗」表作器者的家族徽号,受祭者为其祖父「丁」(以祭日为名)。

西周早期 康侯方鼎

西周早期 康侯方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早期康侯方鼎,其主体纹样近似于“良渚——龙山——殷商”时代流传下来的虎型龙纹,如虎的头型,如虎的眼睛,如虎的嘴巴,而头上若有双角,周围有云纹。

西周晚期 毛公鼎

西周晚期 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魏鼎

魏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魏鼎,通高24.2厘米,宽30.4厘米,重7.06kg。

鼎圆体,敛口,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环钮。

器口、腹、盖上铸有铭文19字:

(盖):“三斤十一两。”

(器口):“魏三斗一升,二十三斤。”

(器身):“囗三斗一升。”

春秋早期 垂鳞纹秦公铜鼎

垂鳞纹秦公铜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侈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部有“山”字形扉脊,以扉脊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銴刻“秦公作铸用鼎”。礼县大堡子山西垂陵区墓主人有秦庄公、襄公、文公诸说。

春秋中期 环带纹铜鼎

春秋中期 环带纹铜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高20.7厘米,口径23.1厘米。铜鼎为广口,宽折沿,浅弧壁,圜底较平,立耳,三蹄足。腹壁花纹为两层:上层为鸟形窃曲纹,下层为波带纹,两耳饰重环纹,三足饰变形兽面纹。

春秋 蟠虺紋鼎

蟠虺紋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蟠虺纹,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秦·蟠虺纹鼎,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夏商时期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战国 铸客大铜鼎

铸客大铜鼎 安徽博物院藏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鼎口平沿处阴刻铭文十二字“铸客为集腏(zhuì)、伸腏(zhuì)、睘(huán)腋(yè)腏(zhuì)为之”,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为楚王重器。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战国 中山王铁足铜鼎

中山王铁足铜鼎 河北省博物馆藏

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漢 弦紋鼎

漢 弦紋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圓鼎,子母口、立耳、深腹、蹄足。腹飾弦紋一道。

北宋 政和鼎

北宋 政和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鼎铸于北宋徽宗政和六年,为徽宗赐与宠臣童贯,作为家庙祭祀之器。全器器形、纹饰仿商代铜鼎型制,器内铭文採西周赏赐铭文体例,体现了宋代复兴上古三代礼制的意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30件传世宝鼎  宝鼎  宝鼎词条  传世  传世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收藏

 一口气读懂袁大头

戳蓝字“博搜霸屏推广” 关注我们哦!专家鉴定解疑惑!【古董鉴定知识:每天早上8点更新】一口气读懂袁大头  我国的袁大头收藏越来越活跃,更多人注意起袁大...(展开)

收藏

 铁陨石完整介绍

铁陨石完整介绍 1,保存完好的铁陨石,表面常有一层黑色的熔壳,会有小裂缝,纹理类似于皮革,比较容易鉴别。不过这样的铁陨石存世量虽多,但大多数铁陨石降落地球后,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