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歌路营,你想到的是什么?
新一千零一夜?
睡前故事?
播放故事的机构?
服务留守儿童的?
很多人对歌路营的印象好像就只有这么多了。
这是因为“新1001睡前故事”项目反响好,截至2016年1月扩展到25省级行政单位180个区县的1124所学校,覆盖了超过29万寄宿留守儿童,成了歌路营和各界伙伴链接的最直接桥梁。
睡前故事开播以来,我们走访十多个省上百所农村寄宿学校,发现学生们:
课余时间生活匮乏、
与外界信息隔绝、
视野局限;
简陋的、类似军事化管理的宿舍缺乏归属感;
一天到晚的学习让学生厌学;
以及过早的住校带来的心理不适应……
2015年2月,我们将调研看到的普遍困境集结成《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单调而匮乏的住校生活是农村寄宿留守儿童成长中最突出的困境,因此歌路营希望通过——
信息化,
多场景,
综合教育内容,
构建寄宿留守儿童喜爱的农村信息化校园新生活。
这才是歌路营的愿景。
我们不只满足于为住校留守儿童提供15分钟的睡前故事,而期待——
“新1001睡前故事”是个起点,它带给我们一项重要经验:借助“信息化工具”、“操作简单”又能“满足学校管理需求”的方案最能嵌入学校,持续产生价值。
☟
这让我们启动了两项更大胆的实验。
新1001微课堂
如果你是城里父母,讲起自己孩子的课余生活,一定可以举出很多丰富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你的孩子在学校三年级就有电脑课,在家里也早已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接触外界,知道不少。
住校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呢?
只有一两张乒乓球桌、一个篮球架、坑洼的操场上一两百孩子疯跑,与信息设备和外界基本绝缘。每天3-4个小时的课余时间是寄宿学校的管理难题,在教室活动、上自习等方式成了学校无奈之选。而这又造成了学生的厌学。
我们因此发起“新1001微课堂”项目实验,希望用信息化工具和小小视频搭起孩子与外界的信息桥梁。虽然叫微课堂,但并不是要上课,它是基于对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新课标内容延伸出的,丰富有趣的话题,以6-8分钟一集的视频呈现。
例如,二年级的科学课《认识自行车》。原来教材上只告诉了自行车有哪些部位,车把手、车轮等,有几类自行车,女士、儿童等。这样的知识远远不能吸引孩子。新1001微课堂里的《自行车》一课,讲述了自行车怎么被一个德国懒鬼男爵发明,为什么原来的自行车是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现代的自行车运动如环法以及未来自行车的形态有哪些不同。
这样的内容紧扣学科目标,又相对独立,既可以为老师们教学所用,又可以成为孩子们课余的乐趣。不仅孩子们喜欢,也得到了校长、老师们的欢迎。一年的试点,对于在线教育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如何落地,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
新1001心理故事
在一次学生需求调研中,我们用“画出我的住校生活”开启了和孩子们的互动。没想到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画儿讲住校生活时,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父母在外、不习惯、想家、有时会被欺负,都让他们难过……
后来评估发现,这些随机选出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孤独、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近年关于寄宿留守儿童心理研究也都表明,寄宿留守儿童比起普通儿童,在自我意识、情绪、社交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更高的问题检出率,也更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
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就是一个缩影。
与重重的问题相比,我们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确实少之又少。仅靠学校老师,极大加重他们的负担,也很难培养;依靠社会上城市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又远水解不了近渴;依靠住校社工,成本高无法大规模推广;现有心理教材内容没有针对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特殊需要的……
我们想试试看,通过替代性的方案——在线播放心理故事让学生自主学习,回应学生心理情感需要。于是有了“新1001心理故事”项目。
我们基于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大量研究,采访近十省数十位一线教师,梳理出寄宿留守儿童20大类常见心理问题;
基于故事疗愈的专业理念,改编制作了120个有疗愈价值的故事;
制成5-8分钟的心理故事视频;
通过PAD、电脑让学生自主或老师组织播放;
视频故事中更有老师与孩子亲切互动,帮助孩子从更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遭遇,了解主人公如何克服了各自困难,转换到观看孩子自身。
通过对孩子的点击、观看记录和答题数据的分析,不仅能识别出有心理需求的学生,也有效促进他们产生积极认知。
有个四年级的女孩反馈说:“我跟自己的朋友吵架了,关系不好了,正好看到了一个关于吵架后如何和好的故事,我就照着去做,我们很快又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