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工大咖齐聚深圳,对话理论与实践

       9月26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2017年年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为主题,旨在增进社会工作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沟通交流,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繁荣创新和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的深化发展。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社会工作司)相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揭牌了“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并安排了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发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关系、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基本问题研究、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云南大学社工研究所与“心社工守望乡村”的行动研究等主旨发言,以及“理论研究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人才培养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两场论坛。

具体内容,主页君带您一起来看看——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王思斌教授致辞

 

       社会工作从教育来说,有比较长的历史。本次会议放在深圳开,意义深远,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社会工作发展对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无论是教育、实务还是制度建设,都具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总结现有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式,探究新的发展道路,以及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发展很重要。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教授致辞

       陶一桃是深圳大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对深圳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非常支持,她认为任何学科发展的最终归属是以自由看待发展,尊重人性的发展。

王思斌会长和陶一桃书记为“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深圳大学同意合作共建“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旨在研究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政策和实践问题,据介绍该中心挂靠在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社会工作司)副局长吕晓莉讲话,看看都说了哪些内容?对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方向、新任务?

找准定位。社会工作理论繁荣和实践创新离不开社会工作行业组织、高校院所和服务机构等作为平台支撑。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作为以社会工作研究为使命的全国性行业组织,要团结引领社会工作学术界和实务界,积极整合研究资源、组织培养研究队伍、营造树立研究品牌,打造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航母群”;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参考借鉴国际社会工作先进理论成果,建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努力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依据;要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围绕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定位、功能及发展路径问题,围绕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关系问题,围绕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空间问题、平台问题、保障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努力为健全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智力参考;要积极开展实务研究,通过案例剖析、行动研究、政策倡导等多种方式,认真总结提炼各地在社会工作实践方面创造的经验与模式,及时梳理归纳广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的专业方法与技巧,为搭建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发挥枢纽作用。

       明确目标。社会工作服务人群多元、领域广泛,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还比较匮乏,特别是理论研究水平和服务经验丰富都兼具的高端人才和骨干力量更是急需紧缺。这就要求社会工作学术界和实务界围绕“供需匹配”做好文章。在“供给”方面,要从社会工作人才入手,在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督导和激励保障上多下功夫,通过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社会工作博士学位教育、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等,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法规和政策,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政策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充分发挥其在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双重优势,确保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紧密连结、相互促进。在“需求”方面,要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服务民生保障基本人群,坚持打通社会工作理论服务于一线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围绕脱贫攻坚、社区治理、信访维稳、防灾减灾、医患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走近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失独家庭、救助对象等困境人群,将这些问题和需求作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介入的攻关点、突破口,积极寻求发展路径和破解良策,切实发挥好社会工作“智库”在前瞻预测、综合分析、专业筹划、集中攻坚等方面的智囊团优势。

       凸显特色。社会工作经过三个十年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服务模式,我们也初步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工作制度、道路和理论的自信。但也要看到,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既具普遍性、共同性又具特殊性、本土性的理论实践活动,比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更强调实践性和实效性,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就要求社会工作学术界和实务界要把“书斋”里的理论研究、“田野”里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层面的制度建议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工作从外借理论向自身内生转变,从被动沿用向反思批判转变,从学术为主向实证为本转变,加快探索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衔接贯通、法规-政策-标准多制度规范引导、个案—团体—社区多层面交融互补、高校—政府—机构多部门密切合作、经验—实践—理论多类型整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格局;要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一方面要继续发挥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的各自专长,在社会工作重点急需领域抓紧推出一批先进理论成果,引领带动社会工作实务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推进策略,支持社会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加强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建设学术研究共同体和实务发展共同体,共享互鉴,增强合力。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做“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旨发言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西学东渐),缺乏自己的社会工作理论(宏观的和模式的);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要求有适宜理论的指导,要求产生自己的理论;它们是本土实践与经验的总结;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发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需要整合性发展。

       我国特殊的国情、社情、社会问题(它们是结构化、制度化的)及解决问题的制度和文化需要“特殊”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也需要“特殊”的理论引导和阐释,这一点尤其表现于社会工作教育——本土知识与经验的教学上。这与以往“专业”理论和实践模式是同异并存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实际要求,是社会工作的实践品格。只有有效的才是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

       社会工作整合性发展应该区分异同、协同发展,应践行“超前半步”的理念与实践:学者去研究具体的、典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政策实践;学者与实务专家的共同研讨(根据能力有所侧重),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实务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的评价和分析(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分析);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应该积极寻找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结合点。

       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做“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主旨发言

       过去几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方针,经过几年实践,这一做法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目前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比较零散、短期、缺乏规划等问题,对社会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为此,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不仅要确保完成眼前的社会服务,而且要着眼于社会工作长期稳定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应该纳入到各地的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按照长期性的需求来规划社会工作服务、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和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并且,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要有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以确保社会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顾东辉做“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主旨发言

       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社工人不需要回答“有无理论体系”,而应该说明“其理论体系如何”。社会工作是协助“场境人”恢复“人境正常互动”的专门活动。

 

       社会工作必须体现社会品性,发挥场境功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为什么):心理学(如学习理论是行为修正模式的基础)、社会学(社区发展理论是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政治学、管理学等;二是社会工作的本体理论(是什么、怎么办):社会福利理论(需求、贫穷等)、社工实务理论(临床技术、宏观智慧)。

深圳大学教授徐道稳做“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基本问题研究”主旨发言

       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坚持社会法的基本定位,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积极回应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的专业价值、专业水平、职业发展、管理体制等现实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做“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一项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主旨发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已迫在眉睫,其不仅成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且也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议题。医务社会工作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发展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社会工作研究如何应用于实务、如何与实务结合或融合等问题,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于非典型医务社会工作场域的适切性、差异性与回应性为例,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通过意义互构促成行动上的改善。通过这项实务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干预的策略、干预的成效以及推进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理论与实务整合发展。

云南大学副教授向荣做“云南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云南大学社工研究所与‘心社工守望乡村’的行动研究”主旨发言

       社会发展问题和公共服务的缺失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在应对这些多样化的社会问题及社会服务需求时,社会工作应如何定位?传统补救性的社会工作模式是否有效的回应方式?什么样的社会工作模式,什么样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哪些能力和技巧才能应对西部的社会发展问题?

       在云南大学社工研究所与云南连心的十年行动研究中,以城市流动人口为关注对象,在流动人口聚集社区尝试探索一套结合西部地区实际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并逐步开拓少数民族贫困农村社区和灾后社区重建工作。 探索通过以推进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发展福祉和权益为目标,整合个人、小组及社区工作方法,推动社区服务和经济的策略,促进社会工作生态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改变,以及注重社会工作者成长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模式。

▲“理论研究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分论坛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赵一红、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朱眉华、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兼总干事甘照寰、 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孙亚华、《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编辑颜小钗围绕“理论研究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进行了交流,并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对话。

▲“人才培养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分论坛

 

       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的主持下,深圳大学教授李晓凤、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谭祖雪、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执行会长邓红兵、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执行干事姚文富、《社会工作》杂志主编邹鹰围绕“人才培养如何基于国情和实践”进行了交流,并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对话。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主办,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深圳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中国社会工作学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深圳市部分区的民政局领导,以及来自高校、行业协会和公益机构的代表,还有行业杂志和媒体代表。

 

       又讯 9月25日,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近80名理事参加本次会议。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执行秘书长邹学银作《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国社会工作学会职业水平评价部主任鄢勇兵做《关于姜爱东等同志不再担任学会职务的说明》,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标准化建设与评估部主任郭名倞做《关于发展第三批会员的说明》。理事会就上述议题进行了发言并表决。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颜小钗

       设计:谢 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工大  工大词条  齐聚  齐聚词条  深圳  深圳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