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最大的作用在于提供创新方案,不是救助。
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掌握发展资源的政府,政府资源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规划民生,通过公益形成方案,引领政府资源进入民生领域,在社会转型期发挥调节器的作用。
6月24日早上6时许,四川茂县叠溪镇突发山体高位垮塌。26日凌晨,茂县前方新闻应急中心公布了已知的共118名失联人员名单。此外,救援队成功救出3人,及时转移320人,搜出15具遇难遗体并妥善安置。
24日中午,南都公益基金会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茂县灾情,需大家理性、有序、有效参与》,文中提到,“结合历次救援的经验及泥石流救援的特性,不建议外省市的救援队或不拥有相关专业设备的爱心人士赶赴现场。建议大家等待就近的救援人员或政府评估灾情后,做好过渡安置或灾后重建准备。”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的时候表达过相似的观点,“公益最大的作用在于提供创新方案,不是救助,比如盖茨基金会基本上是方案贡献基金会,很少听说哪里发生灾难,盖茨基金会急急忙忙赶去捐款,西方的公益、西方的基金会不会一哄而起。”
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是怎样的关系?至少在防灾救灾领域,政府居于主体地位。2017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强化地方应急救灾主体责任。对达到国家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中央发挥统筹指导和支持作用,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 6月25日,消防官兵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山体高位垮塌救灾一线。 © 张建 / 每经网
中国的公益力量在汶川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暴露了诸多不成熟之处,但毫无疑问,自从“中国公益元年”2008年以来,中国的公益事业正在飞速发展。防灾救灾之外,扶贫助困也是公益机构集中发挥能力的领域。
李小云长期从事扶贫政策和实践的研究,他曾于2014年底住在云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河边村。次年4月,经过数月的实地考察,他在勐腊发起成立了小云助贫中心,对河边村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规划。
查阅小云助贫中心2016年的项目信息可以看到,在多家基金会的资助下,助贫中心带领村民在河边村开展了“河边村贫困综合治理示范(支持村民赴景洪参观万达度假区景观;在河边村设计并施工景观改造项目)”、“农业产品微店商开发试验(成立青年创业小组;设计并试运营‘版纳河边雨林天然出品’微店)”、“河边村贫困综合治理监测(建立数据库监测当地村民贫困状况)”、“公益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研究”等项目。
从项目名中的“试验”、“示范”、“研究”不难看出,河边村是一座创新实验场。两年的试验和实践,“公益+政府”联手的整体助贫模式有没有可能?公益组织能带来什么样的创新?6月25日,小云助贫中心发起河边公益对话,聚集了这场实验中的政府、公益组织、学者、企业等各方角色,探讨“公益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场域中发挥在场性作用”。
▲ 河边村新盖的房子。 © 南风窗
▌“方案公益”是什么?
早在2015年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李小云就阐述了他对“方案型公益”的想法——“通过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的投入和适量输血,来换取贫困村自我造血的功能。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掌握发展资源的政府,政府资源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规划民生,通过公益形成方案,引领政府资源进入民生领域,在社会转型期发挥调节器的作用。因为政府资源庞大,官僚体系的运作是非常困难的,公益在这方面能起到独到作用,公益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也非常关键。”
“小云助贫中心不做救助,而是做方案,通过我们的前期探索来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告诉政府怎么做能解决贫困村的问题,然后政府来推广,用公益资源引领政府资源。此外,我还在探索公益资源下行,无论是人才还是资金,不要老集中在大城市。”
到2017年,小云助贫中心已经按照计划“撬动”了当地的公共资源。在最近一次接受《南风窗》的采访时,李小云承认自己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优势,与地方政府打交道时很畅通,扶贫规划几乎被全盘认可,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县委书记。
“政府现在可支配的资源非常大。”李小云说,到目前为止,村里的挡水墙政府投了300多万,道路也是300多万,盖房子时发现高压线高度不够要重新拉线,县里也很快解决了,此外还有农户贷款。在此,公益组织提供了日益完备的方案,并聚集公共资源解决当地问题。
▲ 小云助贫样板间。 © 南风窗
在“河边对话”上,李小云指出,河边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和政策,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解决了河边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小云助贫动员社会公益力量,通过提供深度性贫困的解决方案,发挥了补充性的作用。从公益角度讲,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践是在中国公益界集体性的支持下,在精准扶贫场域中发挥独特性作用的成功案例。
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曹洪民说,公益组织要想做好扶贫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公益组织必须要具有综合的专业视角,才能实现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第二,引导贫困社区参与市场必须要尊重市场性原则,违背市场会对贫困社区融入市场产生长远危害;第三,公益组织参与扶贫要充分结合支持性政策,推动贫困社区发展。
▲ “河边公益高端对话”现场。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分析了中国公益的发展状况,指出公益在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格局中比例过小,发挥公益的独特作用要注重公益创新,而小云助贫中心在河边村的试验就是一个重要的公益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回应深度性贫困问题。
在政府能力不断增强的趋势下,对公益组织来说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寻找的自身独特的价值。在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看来,公益组织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勇于实验,勇于创新,可以承受失败的代价。通过这样一种创新精神才能影响政府的行为,改变政府的政策。具体在扶贫领域,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大规模投入资源来解决扶贫问题,这在国际上并不多见。此外,丘仲辉还提到当前公益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大上的时尚趋势。其实,公益的本质在底层,需要更多的关注底层的发展。
在“对话”上,作为政府一方的勐腊县副县长王志平、县扶贫办钟主任、勐伴镇岩镇长等人指出,河边村能有今天的面貌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第二,挂钩单位驻村指导参与建设;第三,以小云助贫中心为主的社会力量;第四,河边村村民的积极参与。
原标题《公益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场域中发挥在场性作用的理论与实践讨论》
关联阅读
汶川地震之后的九年,民间救灾的成长之路
李小云:低保政策能消除贫困吗?
李实:一旦形成利益集团,收入分配改革将难以实现
2020年之后会是一个没有“贫困”的时代?
* * *
沙龙预告
根据中央提出的扶贫目标,到2020年,中国现有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为此,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前所未有规模的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按照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的标准,自2011年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1.239亿减少至4335万。到2020年,中国将迎来没有贫困的时代。
然而,贫困真的终结了吗?
2300元的收入标准是否需要提高?
农村地区保障脆弱,如何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
在“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没有读书郎”的多元维度下,什么是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贫困也随之转移,以农村为主的扶贫政策如何应对新贫困治理?
7月8日14:00-17:00(周六),北京,邀您和三位学者共同讨论可持续的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