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新的创造要素,更强调共享与协作。想象力成为我们最需要的能力,教育变革也是一样,不仅需要想象明天,而且要想象后天,更要想象如何从后天到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信息社会五十人论坛成员、理事
【注:本文根据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2017年4月22日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教育变革:从后天到明天
45岁往上,你的“数字商”可能不如学龄儿童
大家早上好!很开心,也很忐忑,但是这个世界上忐忑的不光是我,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很忐忑。
最近这两年我经常用这张图跟大家做交流,这个图是前两年英国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的目的是想让我们了解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你在这个年龄的哪一段。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数字商”,即不同年龄段对数字技术的了解与信心。结论是14~15岁年龄段的人数字商排名第一,然后就开始下降。老年用户下降尤为明显,6~7岁儿童的数字商高达98分,高于45~49岁人群,后者的得分只有96分。我呼吁中国机构做一个调查,差别不会太大,你只要看看你家里的孩子,5、6岁的孩子,拿到任何一个电器,没有说明书、没有人指导,随便拨弄几下,就可以操作自如,而大人看说明书看半天可能都搞不明白,你就知道谁离这个世界更近。
{链接}
每一代都觉得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但其实每一代都发现先垮掉的是自己而不是下一代。——邹振东(厦门大学)
“后喻文化时代”,家长和学校所拥有的权力已悄然变革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更大的时空尺度来看,这个问题是必然的,这就让我们想起当时美国的一个人类学家提出了一个概念“后喻文化时代”。
放在今天这个尺度来看,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比如在农业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每一代人的信息差距是不大的,整个时代可能几十年一百年整个信息和知识的增加的水平都会很低,这种情况下,年龄就自然成为一个拥有知识量的非常显著的名词。老年人教育年轻人,老年人在知识上拥有优势和权力,这是那个时代主要的特征。
但是200多年前工业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最近这两百年知识和信息产生的速度在快速的增长,增长的结果是晚辈和长辈拥有知识和信息的量差不多。这就到了一个“并喻文化时代”,相互学习。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以说我们看到了刚才前面那张图,而且愈演愈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不问量还是质都开始超越我们的长辈。知识传递和学习的方式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其实你可以看到不管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些公司里很多年轻人,80、90后的年轻人开始成为主导,因为他们更能理解这个时代。所以就导致很多公司的管理方式,整个架构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后喻文化时代”,这是我们理解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而且我相信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知道知识从来就是很重要的权力来源的话,后喻文化导致的权力的变革会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所有领域,包括学校、家庭,包括家长对孩子所拥有的权力,包括公司怎么管理和整个社会。这是非常重大的变化。
学会“后天管理”,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
我刚才看到后面很多的教育创新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整个时代在发生着一个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需要展开我们的想象。为什么?因为我们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几千年当中,我们90%、99%的时间都不需要特别的考虑,因为未来10、20年,甚至100年后不会有太大区别,我们儿子和孙子所经历的世界跟我们的爷爷所经历的世界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人类90%的历史都是这么过的,但是今年不同了,10年前和10年后具有重大的变化,我们已经很难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儿子和孙子他们所经历的世界跟我们是一样的。其实我们更加倾向于让他们跟我们很不一样。
很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对世界对未来有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很难按照今天理解的世界以及明天的规划去预测后天,而是反过来。这是我们这些年特别强调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念,我们称之为“后天管理”,即为了抵达明天,必须远望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
我相信我们在做未来的规划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我们费劲努力挣扎了很久,想从今天到明天去,结果这个过程我们没有改变多少。因为我们只是在今天的基础上按照现在的趋势往前走了一点点,但是“后天”跟“今天”相比是整个范式、结构、模式大的转型。互联网就是这样的,当我们看10年前、15年前,我们的商场、超市还在考虑用互联网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商业运行方式,怎么去提高我们的效率,建一个网站,让我的客户更好地买我的商品的时候,呼啦啦发现10年以后整个商场都被网络联手给颠覆掉了。
最近这大半年共享单车在很多城市都非常火,我观察了一下,可能在北京现在70%的单车都是共享单车,红的、蓝的、黄的,各种颜色。两年前我们政府还在考虑用装饰的方式来普及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很多城市还在学习,杭州这样的城市还在学习如何把公众自行车做好?一夜之间,政府不花一分钱,共享单车就颠覆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天是对今天巨大颠覆式的进步。比如普通零售业和线上超市的关系、共享单车跟城市公共自行车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大的转变。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仅仅从今天来考虑明天,我们的思路,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受现有的资源、人才等一系列东西的束缚。
很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步履艰难的组织是被自己现有的资源流程模式,乃至于人才绑架了。所以它很难。但是从后天到明天较易,我们能想象后天,跟今天完全不同的一个后天的话,以那个大的目标重新规划明天,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就会重新审视所有既定的、既存的、已经存在很多年的东西。这是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发生变化。所以这是这些年很多致力于创造未来的公司所努力追求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抵达明天,必须远望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从今天到明天很难,后天到明天较易。
“信息革命”三个重要特征成为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三把钥匙
这个世界的变化,如果用一个最简单的或者最高度概括的说法就是时代在发生变化。我们现有的很多东西,存在了几十年,上百年,我们有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它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实际上最近这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显著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很多我们会想当然从来就有的东西,未必永远存在下去。为什么?很多我们认为一些想当然的概念,我们以为会一直存在下去,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来不曾怀疑它的有效性,但问题是今天这个时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3年时间,这23年的时间,经历了我们开始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它跟传真机跟电话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更有效。后来发现它不仅是工具,是渠道、是平台,到今天为止我们开始强调整个信息社会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转型,或者说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面临的挑战比我们在五年前、十年前所认为的更大,更彻底。我们开始认为就是一个新的工具嘛,可能过个十年二十年就会有的新的技术革新,但我们今天发生了一系列的技术层面、商业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变革在历史上恐怕只有200多年前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能够于之相比,那就是“信息革命”。
这就导致我们现在认为很多很熟悉的,比如“公司”,“公司”还会存在吗?我们可能以为“公司”就是理所应当存在的,但其实“公司”不过就是两三百年的历史;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校”,我们现在“学校”的样式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中国的时间更短,我们现在这个学校的样式就是一百来年的历史,这都是工业文明的产业。
当整个时代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的时候,现在所有的存在,我们都要打一个问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在这个时代的变化中,信息时代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正在从各个方面展现出来,也成为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三把钥匙。
第一个是什么呢?是基础设施的变革。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正在从我们所熟悉的工业时代的铁路、公路、机场这样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向云计算、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转型。我们大家手上用的智能手机都是这些智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时代,土地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工业时代,交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意味着我们所有的行为、组织、模式、体系、范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几年前我们在看“互联网+”的时候,我跟大家讲“互联网+”很重要,但是互联网加在哪个地方更重要?如果只是加在你的旁边,你只是把互联网当工具;如果你加在你的前面,你只是把互联网当渠道;你应该加在你自己的脚底下,它是基础设施。还有一种说法是“新大陆”,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在这个新大陆上会产生很多新的主体,这是新的模式、新的生态。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互联网产生了很多我们10年前、20年前无法想象的奇迹。
共享单车靠的是什么?就是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和我们每个人手上用的智能手机、智能终端,以及背后超级强大的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如果说离开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离开了移动终端,有共享单车吗?没有。它就是在这样的基础设施上建设的,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在现在产生,而不是10年前产生,因为10年前这样的基础设施还不存在。10年前谁听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没有,这是在不到10年时间内发生的。
第二,新的要素。创作价值的要素在发生改变,原来是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等。现在进一步拓展到数据开始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价值要素之一。每年双十一很多老师都买东西,一天时间可以产生上亿的包裹、交易。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导致了我们那些快递怎么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把那么巨量的包裹及时送到你的手上。如果连续几年参加双十一的消费者可以有一个感受,这几年我们送的包裹越来越靠谱了。因为我们通过大数据可以预测,在双十一及以后的每一天每一条路线上包裹的量,这种预测率可以高达90%以上,这就为我们整个资源的分配更有效率创造了价值。数据开始成为未来信息时代非常重要的价值来源。
第三,新的结构。如果说工业时代我们强调重点是分工的话,那么信息时代我们强调共享和协作。大家不要小看你滴滴打车还是共享单车,这些每天都是数以千万计的订单,这边是数以亿计的用户,那边是数以千万计的车辆。它是一种超大规模的协作和协同,这种协作和协同需要基于数据来进行精准的匹配。而这种匹配只能在信息时代,当我们拥有所有这些东西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所以为什么叫“分享经济”也好,“共享经济”也好,在这些年崛起,我们可以看到有共享汽车的,有共享单车的,有共享自己的住房的,甚至还有共享医生的,各种各样的例子都有。因为互联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更加精准的共享的环境和基础设施。
这三点是我们理解现在信息时代的三把钥匙。我们以淘宝为例,淘宝是什么平台呢?淘宝就是这样的新的基础设施,它靠云计算,靠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支撑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它拥有了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超级规模的商业存在。比如淘宝上有超过4亿消费者和10亿件商品,每天可以有超过2000万个包裹,以及平台上有1000万商家。
这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之前,我们看到宇宙最大的商场或者市场是哪里?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7万家店铺,一天都走不完的,我们没有办法想象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但是我们现在网上比他们高两个数量级。这就是我们在互联网上面临这么一个超级大的一种存在,这种存在我们看到新的基础设施,我们看到了新的数据,我们看到了新的共享和大规模协作的潜能。
“自由连接体”使个性化才能为整个社会共享
你们的主体是什么呢?我们有一个概念“自由连接体”,什么意思?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某一个大学95后的大学生,调查说有50%的95后学生选择毕业以后不就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不就业不等于不工作,不就业可能就是不做公务员也不到公司做职员,但是我照样在工作啊,我在哪工作呢?我在平台上工作,在互联网上工作,以自由连接体的方式来工作。我可能就在家里,但是我借助互联网,我今天参与这个项目,明天参与那个项目,也许同时参与好几个项目。今天跟这个团队连接,明天跟那个团队连接,同时跟好几个团队连接,这种工作状态是越来越普遍了。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的员工也是这样的状态,不是把所有的员工都圈在办公室里,以后也许在办公室的员工只占1/3,不在办公室的员工占2/3。
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也是得益于新基础设施新的结构。首先互联网解放了这些,我们不是一个螺丝钉,一拧就是一辈子,解放了,自由了。为什么能自由呢?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社会基础设施给它创造了这么多,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需求的问题。办法太多了,首先把你解放出来。他的生活、工作各方面都能通过我们现有的新的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来解决。
第二个,通过这些把它连接起来,很容易连接起来。通过社群、微信连接起来,这种存在的方式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未来的人会表现出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第一是专家化,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专家。但是这个“专家”已经不像我们以前说的这个人是IT专家,没有意义的。这个人是互联网专家没有意义的,说这个人是教育专家,同样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太宽泛了!现在需要什么专家呢?衣橱整理专家,家里有一个衣橱不想整理,没有关系,有专家,一米收你多少钱;家里想请客,自己不想做饭,没有关系,有上门服务的厨师全部给你搞好。很细的专家会非常成功,为什么很细的专家能够大行其道?因为现有的信息环境、创造了这种细分专家的分工,低成本分工的环境。以前有没有?以前一直都有,一定有一些整理衣橱很好的专家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就不能把他的爱好变成一份工作。现在很多人在家里自己玩,最后发现可以把自己玩的东西共享出去,成为一份工作。我们个性化的才能变成了为整个社会所共享。这是我们看到的趋势。所以会成为一个专家,同时不是固定为某一个机构服务的专家,他像U盘一样,今天接触这个电脑,明天接触那个电脑,U盘似的生存,这是我们未来每个人的存在。
海量微主体:也许一个人就能成为一所学校
刚才马志娟说很难介绍,的确很难介绍。每个人都因为整个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交往的便利,使得我们很多的潜能都可以发挥出来为大家共享,很多的特质都可以表现出来。在这个情况之下,出现的组织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叫“自组织”。我们过去在研究组织结构、研究复杂系统,强调了很多“自组织”;但是“自组织”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你必须要自组织的效果大大地超越它的成本,而在互联网时代自组织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项目都是“自组织”,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如果我们掌握未来的话,未来社会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的重视:首先是刚才说的未来我们所面临的不是工具以上的变革,而是新大陆,而是大平台,以及在这个平台上的新关系。
第二是海量的微主体,以个人为单位的微小的主体,而不是某一个单位和某一个组织的,而是个人成为社会的主体。未来也许某一个人就是一个学校,通过互联网他有很多学生,一个学生他也可能是另一个学校的校长,他自己也是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微学校的主体出现,并且是个性化、碎片化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几十年来我们一直相信一句话叫“不立不破”,但是我一直认为要重新思考这句话。历史的发展不是在破的进程中进展,而是在立的过程中,谁能赢得更多的认同者?你就能赢得未来。你把自己立起来的过程中,你的认同者越来越多,那个认同者越来越少,他自己就没了。前两年一部科幻小说《三体》很风行,当时流行一句话叫“毁灭你,但与你无关”。我们现在很多商场关门不是淘宝跟它竞争,淘宝只是把它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做好的结果就是街上没人,但不等于无人逛街,在网上逛街去了。网上的人多了,有一些商场自然就没人了,自然就破了。
历史的发展,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破在其中,我们要创造。今天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整个历史都是一二十年里全新的组织、全新的企业、全新的范畴、全新的主体。从0到0.1到1的过程,产生出来一些传统的旧的东西自然而然就破掉了。创造和创新可能是我们更加关注的,而不是一味地着眼于破了,你立起来了,该破的自然会破。
教育变革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
怎么立呢?这就涉及到整个社会创新。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会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同时我们也拥有了各方面巨大的技术进步。如果我们看150年前,或者更长时间的话,那个工业时代兴起不久,也遇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拥有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进步,那时候产生了很多的技术创新,比如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幼儿园、我们今天熟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创新,那个时候的社会进步相结合的产物。
那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包括我们教育领域里面临的挑战,如何跟我们今天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产生教育领域里面的社会创新,包括主体创新、组织创新、生态创新等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很大的挑战或者叫机遇。所以说我更愿意把我们当前面临的教育变革,理解成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
它所涉及的可能不仅仅是教育领域,有很多领域,具体出来有几个方向我们的理解;首先是一个平台,从横向分工到纵向布置。第二是自组织。从被动到自主,自组织、社群、互学到后续人人教育,人人为师,人人学习。然后是个性,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因材施教。其次是智能,其实我们不要太担心机器人会取代我们,我相信机器人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既是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学生的好帮手。最后是一个媒体,我们在理解媒体的时候,我们以前知道报纸、广播、电视是媒体,实际互联网上哪个东西不是媒体?都是媒体。微信是媒体,淘宝也是媒体。教育也是媒体,未来不仅仅限于教育界。
在未来,微信是最大的学校,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在微信上学习的,淘宝也是一个最大的学校,我们在淘宝上培养了多少企业家。我们需要用更广泛的眼光来看待整个社会。200多年前工业时代发生变革的时候,新的学校,可能在那些之前的人看来根本不叫做学校,100多年前的国子监看到新的学校觉得那是学校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子监慢慢从门庭若市到无人问津。人家没有挑战它,就毁灭它,但与它无关,国子监就这样没了。但是从正统来看,他们完全不放在眼睛里面的。所以今天我们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具体看来,我们的教育形态就有重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学习的人群里面,是前些年里流行的常规理论,总有一些个别的非常突出的人是一个短头。农业时代的教育学习我们没有办法普及的,农业时代的教育只能通过私塾对少数有条件的人来进行教育,那是一个小规模但是个体化的教育,可以因材施教,但是是小规模的。工业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大规模、标准化的方式成为我们教育的主体,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都统一了,都是标准化。
但今天我们为什么可以从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我们从历史上看,一个时代生产的方式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差别的变化,包括教育。在信息时代我们做到大规模但是个性化的。如果农业时代我们覆盖着前面的短头,工业时代是中间的中段,涵盖全部,而在信息时代不管长头还是短头,我们全部涵盖同时又个性化。
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农业时代强调的技术和经验,工业时代强调的是知识和方法,而未来我们更强调的是想象力。在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不仅想象明天,而且要想象后天,更要想象如何从后天到明天。未来的教育架构会不会有这种特征呢?我们可以思考,可能同样构建在信息时代的新的基础设施上面,然后会有学习或者教育的平台,为大家共享。再往上有很多服务机构,再往上会面对不同的社群,然后在个性化的分布中自主化的学习,它所面对的是新人类,但是用个性化来服务新人类。
这可能是我们思考未来,思考后天,思考从后天到明天的时候可以考虑的一些教育。这就要问问,如果体系架构是这样的,我们在哪里?我们每个人在哪里?这个非常的重要!当一个时代发生转型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你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有位置,但明天那个时代可能你就找不到位置了。包括互联网、IT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大变革时代,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后天的世界有你的位置吗”?谢谢各位!
(杨晋 罗惠文| 整理、编辑)
本文为教育思想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