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善的诱惑》读者书评

       本期翻书党为大家带来《行善的诱惑》一书,本书由彼得·F·德鲁克著。该书将研究问题聚焦于慈善领域中的“善”如何能更好地结果。

 

       接下来,翻书党栏目将定期推出赠书福利,喜欢读书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书本简介  

       看到路旁躺着的缺腿乞丐,见到不慎跌倒的小孩,通过电视画面目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读到有关几天没吃饭饿昏的非洲孤儿的报道,等等,我们都会有一股怜悯和关怀的情愫涌上心头或一掬同情的泪水夺眶而出,这难道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行善的念头”吗?可是,若通过理智的思考,往往这股瞬间迸发的行善念头,就会极速地化为乌有,甚至不想再看、再想,最终就麻木了,变成了视若无睹,闻所不闻,成为一个社会的冷漠者——“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这样吗?

 

       然而,纵然伸出援手主动救助,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这种乐于助人、悲天悯人的德行,固然是人人称羡、家家喝彩。但万一受骗时,反而成为真正的受害者,因而气急败坏、愤愤不平,直叫着善人不能做,恶人不该为,社会已败坏,人心已沦丧,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感叹!是这样吗?

 

       德鲁克洞察人性、掌握人性,一生写了两部小说,都是以“人性”为切入点,对人性的洞察力所进行的深入剖析十分罕见、对人性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尤其对于“行善的诱惑”(TheTemptation To Do Good)更显示其功力深厚。

 

       然而,德鲁克深深地体会到,单靠人性的局部光辉无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更不用说是美好、幸福的人类精神家园。为此,他又引爆出另一个重大的人类的课题,就是每个人都要透过“自我管理”,每一个组织更迫切需要“组织经营”,更甚者,身为组织的领导者,务必要做到“谨言慎行、自我领导”,否则就会像书中的主角——圣主隆天主教大学校长海恩·森玛曼神父一样虽有成就却不算成功,最终成为行善的祭品。

 

  作者简介  

 

彼得·F·德鲁克

       社会思想家,集作家、顾问、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经济人的末日》,受到丘吉尔高度赞赏。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则奠定其大师级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称为“管理学教父”。但其本人则坚持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通过管理的哲学思想贯彻落实“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愿景。 2002年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05年11月11日辞世,享年95岁。

 

读者书评  

 

《行善的诱惑》读者书评

——黄婉萍(公益慈善学园志愿者)

 

       众所周知,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把管理的眼光投放在公益及管理领域,又以精湛的文笔成就了这本《行善的诱惑》。德鲁克一生就写了两部小说,相比其它的作品,小说这种文体就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部小说中德鲁克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及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来洞悉组织中的人性冲突,深刻地指出了慈善领域中单靠“善”是无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结果的。

 

       行善哪来的诱惑?其实,在德鲁克的笔下,“诱惑”并非我们常言中被引诱的意思,这里的“诱惑”指的是一种自发的倾向,“行善的诱惑”强调的实则是行善的念头,德鲁克认为,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行善的倾向。比如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相信每个人看到这样的图片都会有一股怜悯和关怀的情愫涌上心头,甚至看到类似的纪录片时会情不自禁地流出同情的泪水。再比如我们看到街上残疾的乞丐,在电视中感受到“汶川大地震”的悲惨,我们往往都会迸发出行善的念头,这也正是德鲁克所说的“诱惑”。

 

       然而是不是满怀善意地去践行这种念头就是对的呢?这本小说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反面的例子。这是一个发生在基督教大学里的“诽谤”事件,主人公便是校长海恩神父海恩神父是一个能力非凡的校长,他把圣主隆大学从一个不知名的三流大学发展成为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海恩神父还上过《时代》杂志,得过无数奖项,而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神父却在一次小小的善行中失去了校长的职位。圣主隆大学在几年前就雇佣了一位叫“豪乐维”的教师,由于表现不佳被学校辞退,在海恩神父辞退了豪乐维后,豪乐维太太找到他“撒泼”。

 

       海恩神父动了恻隐之心,觉得他懦弱又可怜,好心想要帮他找一个新的工作,然而这一善举却酿成了大祸。豪乐维太太利用了海恩神父的性格弱点,费尽心思给校长的董事及教会的重要人物写信,诬陷海恩神父与其助理存在不正当关系。即便学校里的人都知道海恩神父与助理艾丽斯只是单纯上下司关系,可是谣言还是不胫而走,海恩神父由此失去了自信,对此事也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态度,最终在跌宕起伏的政治环境下离开了原本更需要他的圣主隆大学。

 

       海恩神父无疑是这所学校的领导者,但他似乎更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教徒,而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在德鲁克的另一部知名作品《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他深刻地指出作为领导者该有的自我发展,并指出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预见危机,不是被动地回避危机。”海恩神父无疑缺乏这种自我发展的意识,自我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所处的身份。如果海恩神父懂得以领导者的果断来处理豪乐维的事件,不施善意,在受到豪乐维太太的诽谤后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这是一场危机,积极地正视它,回应它,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单纯的一个“豪乐维事件”是不足以酿成悲剧,是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让这场闹剧有了滋生的土壤。文中又一主人公列塔说“豪乐维的黑函只不过是根火柴,二十年的快速成长和成功在圣主隆的组织力播下许多紧张和冲突的不定时炸弹。有些人慢慢跟不上工作的变化,那种不能胜任、无能为力的感觉使他们变得冷淡、妒恨多疑和充满敌意。”海恩神父不谙“管理”,如何在组织的快速发展下让手下的人继续保有对组织的认同感以及工作的积极性早就是海恩神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他身份地位都变高的情况下,他依旧故我,早晨仅仅和艾丽斯交流,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对人事方面也不擅长。针对“黑函事件”的危机处理也显得措手不及,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而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除此之外,海恩神父完全忽视了谣言的危害,作为“大人物”谣言的危害绝不止于自身,而是危害到整个组织,无论你有没有真的做错,一旦谣言滋长,你的存在就必然影响组织。

 

       想当好人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步洞察人性的管理小说,它还提供给我们一个如何行善的思考。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决策”是海恩神父特有的任务。德鲁克认为,决策应该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跟一定的步骤。如果随意改变程序就会使这项决策成为无效。而面对危机,海恩神父暴露了自己的性格,海恩神父是一位优秀的神父,但他不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个慈善组织,善心只是基本,而如何行善,怎样管理好组织才能决定我们这份善心能不能真正地落实,才能决定一个组织能走多远、能走多久。

 

       活动方式   

 

       每一次读书都是读者与作者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闪现大大小小精神的火花,让我们一起来创造翻书党独有的精神火花吧!

 

       “读者书评”活动面向所有读者,读者可以将公益慈善类读书心得或书评发送到frc@muc.edu.cn,要求1500字以上的原创文章,请在邮件中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通过翻书党栏目发布,获得发布的读者我们都会包邮赠送一本书,聊表我们的心意。

 

       与翻书党一起读书,共飨精神食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善的诱惑》读者书评  行善  行善词条  书评  书评词条  读者  读者词条  诱惑  诱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