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闫加伟:社会创新,其实没有那么多路

       本文选自闫加伟在2017恩派年会论坛中的发言

 

       我学的专业是社工专业,曾在基层政府部门、团市委、宣传部门工作过,也做过社会组织工作,创办过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去年11月,来到了国安社区——一个互联网+社区服务的创新项目。

 

       我有社会创新这方面的理想,这么多年的的确确是在上下求索。40岁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做一件事,一件让自己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就选择了做社会创新这件事。前年我和一帮志同道合者,一起推动成立了“一号社会创新群”,每两个礼拜做一次活动,现在已经做到第47场活动。上海,乃至全国,社会领域的几十位教授、几十位专家、上百位的社会组织领袖,以及其他一些对社会创新感兴趣的人都在里面。做了47场活动之后,去年内部编了一本书——《社会创新者说》,足足有35万字,这里面是对社会创新的沉甸甸的积累。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明白社会创新,说起来有很多路可走,但至今天,其实没有那么多路可走了。

 

       首先,在政府里面推动社会创新,挺难的,原因有:

 

       第一,政府里面资源的分割导致无效率。有一天,我和慈善超市的负责人交流了解到,慈善超市一年才卖20万,那还是在经营良好的时候,现在却只能卖10万,只有5个工作人员,这怎么可能去盈利?为什么没有效率?因为它有资源,但是很难整合不起来,慈善超市只是这个街道范围内,不会服务于其他的街道,无法成为连锁超市,连锁不起来,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诸如此类的事在政府体制内是无法破局的。

 

 

       第二,政府官员是管理节点,是社会创新之中的重要节点,而他们的水平决定了对整件事情的判断。

 

       第三,领导的调动,会影响到社会创新的成效。有时候,领导一调走,一个项目就难以持续。

 

       第四,金字塔型的架构导致了一个社会创新活力的缺失。社会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发动社会参与,自下而上的参与,无论是社区微更新,还是社区营造都应这样做,但是却很难做到。在政府里,很难把社会创新的路走得很好。

 

       其次,我做过社会组织,也尝试通过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创新事业,但感觉非常难。我曾接触过大量的社会组织,感觉最麻烦的是能力和执行力,特别在社区服务相关的组织里,难以找到在能力和执行力各方面都做的特别好的。

 

       另外,社会组织整合资源特别困难,大多数人整合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在政府得到多少资金,就花掉多少、做多少事,实际上和企业没什么两样了,体现不出社会组织的优越性来了。

 

 

       另一点,规模化效应的追寻和受挫。我也曾做过社会组织,做过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服务过几百家公益组织。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可能真的需要规模化,就像慈善超市一样。为什么韩国的美丽商店,每年都有几十亿韩元的盈利?为什么乐施会的慈善商店、美国好意的慈善商店都可以盈利?因为它们有规模化效应的。没有规模化效应是难以和其他的超市去竞争的,不会有最好的效益,而社会组织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也经常受挫。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角度,我都有过努力。我发现,在今天,社会创新已经接近于红海。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我经常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经济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的30年,而现在是社会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初期,但是讲到现在我不能再这么讲了。

 

       因为离我讲那个话的时间已经过去10年了,而在这10年我们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比如:政府在日益成熟,官员和社会组织打交道也有了经验。我和很多街道书记聊天的时候,他们会指责一些社会组织,说社会组织领袖来谈的时候,谈的天花乱坠,但到了后面来的具体执行的人,他们觉得一塌糊涂。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这是个自然的认识过程,第一年可以这样,第二年再这样,在经过了四五年之后已有了判断力,这个时候他们会再琢磨,这个社会力量是不是仅仅指社会组织?是不是也可以包括企业?当然是可以包括企业的。

 

       而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完善发展之后,导致了很多公益组织已经不再单纯地想获得政府的这些资金了,因为现在的招投标机制特别复杂,有很多人正刻意地不朝这边走,而是到市场之中去获得应有的收益。

 

 

       我曾认为社会创新有无数条路。还曾因这个专题写过一本书,叫《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在磨合的过程之中会产生大量的创新空间,就像养老+地产转变为“养老地产”一样,会有很多类似的创新点。但是在今天,任何一条路上面,都塞满了车子。无论做社区服务,还是做议事规则、社区空间微更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做了,会遇到很多竞争者。这条路上不仅有公车、有私车,还有改装车。公车是指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而改装车是指街道这两年成立了大量的社区服务社,他们拿社区项目天经地义的,因为它们的创始人都是街道的退休科长。所以,我们看到社会创新的路其实越来越曲折。

 

       今天,我发现社会创新的路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现在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而在充分竞争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和执行力。最终还是要靠效率和执行力来证明自己。我们既要有整合除政府资源之外的能力,有不花钱也能营销的能力,还要有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而这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力。

 

       我们还需要项目创新的能力,我们需要“随手公益”的项目,让大家参与其中,同时要方便于传播,也方便营销,这样的项目才是非常好的创新项目。无论是对于项目的创意,还是对于项目的传播,都有了创新的要求。

 

       另外,我们要有攻坚克难的能力。目前政府再让社会组织去做的社会创新的事,已经有很多社会难题了。比如有些社会组织,开台做装电梯这样的事,上海的老公房,六七层楼,刚住进去时只有30岁左右,但到现在六七十了,爬不上去了,因此要求装电梯,装电梯最难的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共识达成的问题。如何让一楼居民同意装电梯,实际上是很难的,要让他出钱,他更加不愿意。社会组织去做攻坚克难,就是要去做这种事。现在整治环境的事也越来越多,该如何把这些摊贩给组织起来?该怎样形成规则意识,让他们自我管理?像这样政府有需求的项目其实很难的,也成为我们绕不过去的社会创新领域。

 

 

       社会创新是正在进行的革命,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我们发现了社会企业的兴起,也发现了互联网领域共享经济的兴起,韩正书记曾在人代会上把共享单车当成社会创新项目来讲。另外还有公益众筹的兴起,前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在大连有一个由佛教组织创办的免费的养老院。

 

       如果想让社会创新再朝前走,我们一定要市场化,并提高执行力和效率。公益圈有很多把情怀当饭吃的人,大谈愿景、模式和理念,但落不了地都是空的。还有一些人一直在不停地抱怨,抱怨群众、政府。现如今,如果只依靠情怀去和人谈,别人是不会再买账了,因为大家都在成长、成熟,对于社会组织评价的标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对我而言,我到了一个企业,我称它为社会企业,是一个社区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进到企业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加无路可退,无路可退不在于我的身份。前面我提到做社会创新有很多路,我们在不停地实践,实践过后,我发现,政府推动社会创新很难,社会组织模式也很难,我们只有在市场这条路上狂奔了。想在社会创新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无路可退,必须面对市场机制的挑战。

 

 

       我进入企业之后的感受是,有了一个更灵活的机制,有了效率。做一个事,早上决策,马上就可以推出去,且具备了整合资源的能力,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实际上这对于一个初入企业的我,是巨大的挑战,我也在自我加压,看看社会创新通过市场机制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作为一个社工,每迈一步,我都特别纠结。前几天,我们的老院长说,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特别好,就是社工价值观深入骨髓,那些同学无论到了任何一个领域,始终能保持着平等、尊重、接纳这样的一些价值观,事实正是如此。

 

       一进入到商业,我们就在商业的算计和社会责任两方面纠结,有时候想想,有些钱是不是不要去赚?另外就是与政府走得远,还是走得近的问题。走得近了需要不断协调、开会,但走得远又觉得心理不踏实。还有我们要不要有互联网平台?如果要建就会有高投入,需要不断地迭代,不建又符合趋势。我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纠结。

 

       尽管我出来才5个多月,但是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其实走在了一条非常坎坷的路上,会遭受到一系列的打击,会遇到很多事,这些事是以前在政府部门里面不可能想象得到的。我在政府里推动的公益事业是温室里面的公益,因为有保障,也有地位,人家也尊重你。在今天再去做这样的事,会遇到一系列的打击,反思的角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一些以前没有的概念,现在都有了。每天面对压力、风险,还有失败,肯定会有恐惧感。但我觉得,恐惧感是促使我不断成长的最好的动力。还有一些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更加清楚说和做是两码事,以前有的说会说的天花乱坠,但是现在更加看重如何做。对于免费这个事情看的也比较淡了,知道免费的东西未必是好的,一些免费的东西,轻易赢得的客户,往往是最容易背叛你、抛弃你的,这个是切身体会。另外还有,一些资源不难拿,但拿的成本特别高,就像政府的资源。

 

 

       最后一部分,我想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我们正在探索哪些事。

 

       第一个,全空间的运维网络。大家都知道政府提出了15分钟的生活圈。做社区服务就必然涉及这一领域,目前只有政府的资源是达不到15分钟生活圈的,即便把政府所有的空间设施活动都拿出来,也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我们和街道的合作就是全空间的合作,政府会拿出像文化中心、活动中心、睦邻中心、居委会活动室,而我们拿出的是商业空间,我们也会帮助政府整合周边的商业空间。因为我们是一个企业,所以我们有很多合作的商户,而合作商户的一些优惠产品、服务,都可以提供出来,我们会打造一个全空间的运维网络,我们帮助把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政府做这个事很难,因为有部门利益。市场去整合就有可能?因为市场会有利益。当我们和商户、企业合作的时候,我跟他们谈的是一个整合的合作,比如我们会把活动带到他们的空间去,把他们的产品推到社区去,这是一种交换和交易,这样谈会比较容易一点。

 

       第二个,城市微更新。从去年开始,社区空间微更新的计划已经实施了,今年也在做,2016年、2017年一直不停地在做。我们怎么做?很多政府空间迫切地需要更新,在这里面最容易做的是设计。因为设计有专业的设计师团队,而后面就是营造,我们该如何让周边社区的居民同意更新它?我们帮助把社区这一块的营造做好,就是我们让大家形成共识,形成共识的事由我们来做,而最后的运维也是由我们运维。我们联合了上海的知名建筑师,他愿低下头去做,去发现社区之美,也不挣大钱了,他觉得挣点小钱也挺好,他是一个有情怀的设计师。我们就此形成了设计师+营造+运维的联合招标体,以这种联合招标体和政府去谈,每谈一次就成功一次。

 

       第三个,社区服务的专业运营商。今天在任何一个领域,把服务的产品简单化供我们使用,这都叫供应商,就像电信一样,给我们一个定价,我们去享受就可以。我们要做社区服务的专业运营商,就像保利院线专门运营大剧院一样,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社区服务设施的专业运营商。我们有一系列的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我们拥有了大量的服务供应商,我们知道哪些供应商会更好,我们会把更好的推荐给老百姓。比如说小修小补,像修锁,可能会有十几家供应商,但我们会把最好的给居民,我们会给这个社区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这就是专业运营,它有规模、有网络平台,线上线下都有。未来的平台公司,一定既要有线上,也要有线下。大家都知道阿里是一个线上已经达到极致的公司,但它也在做盒马鲜生,在和百联合作,做线下体验的新零售。京东要在未来开一万家线下体验店,所以未来的平台必然既有线上,也要有线下,而国安社区就想打造成这样的一个平台。

 

 

       最后一个,国安一号。国安一号其实是一号社群之后,我们结合企业的项目推出的一个新品牌。国安一号其实是一个新媒体的内容平台,我们希望把社会创新领域的一些大咖、一些好的项目,通过直播、视频,半个月打造一个一号人物,将他宣传出去,让我们不断在社会创新领域有见地、有影响力。我们知道,在各个领域都有这样的新媒体平台,而未来我们肯定离不开新媒体,我们就想通过国安一号这样的平台,为做社会创新的一些先锋、一些领袖,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让他们的影响力达到应该有的辐射度。在社会创新领域可贵的人、可爱的人、值得钦佩的人其实有很多,我们就是帮助让大家的影响力达到极致。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一号人物的一些项目,直接落地到我们的门店去,落地到我们政府的合作空间去,这样一号人物对于这些人就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可以形成视频产品、还可以形成社群,可以把他们项目和产品帮助营销出去,这就成了一个整体服务的内容平台,这是我们最新启动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路  多路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