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知道吗?在台湾,可以像叫外卖一样捐旧物!

本文内容为NPOst.tw原创,

独家授权CM公益传播在大陆发布

 

       CM菌有话说:

 

       实物捐赠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发生,但是我们捐出去的东西真的符合受捐赠者的需要吗?有时候,问题不在于募得多或募得少。因为缺乏资讯的关系,或是因为资讯不够即时,公益组织可能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处理捐错物资或过剩的状况。

 

       iGoods 是台湾的一家社会企业,他们正尝试搭起捐赠者和公益组织间平衡的桥梁。他们的物资捐赠平台不是只有刊登物资需求的功能而已,而是希望做到让平台上的资讯更正确、更即时,并帮助控捐赠物资的数量,甚至改变社会大众捐赠物资的观念。

 

捐赠者整理好欲分享的好物,由iGoods 媒合予受赠单位。

图/iGoods 提供

 

      “我们最想要翻转大家「捐赠物资」的观念!”iGoods爱物资共同创办人邱珮瑜相当年轻有朝气,谈起创业动机却显得熟练、有企图心。她希望透过募资平台的建置运作与分享,可以减少台湾物资捐赠的「过剩」与「捐错」问题。

 

       iGoods 是一个新创的「物资分享平台」。和过去公益组织将物资需求消息刊登于网页或社交媒体截然不同,iGoods 期望用科技解决物资过剩与错捐的社会问题,透过平台专业的物资资讯整合系统与捐赠管理流程,使捐赠物资这件好事能「做得对」。

 

 出走公司:创业解决物资捐赠的困境

 

       iGoods 的共同创办人邱珮瑜与陈家铨原本都是一般上班族,邱珮瑜在公司担任产品企画,专业为使用者需求研究、网站与App 规划;陈家铨则在物流业担任仓储管理人员。他们在一场活动上认识,交流后发现彼此有些共同想法,埋下了共同创业的种子。

 

iGoods 共同创办人陈家铨(左)、邱珮瑜(右)。

 

       2013 年,他们协助一位共同朋友发起众筹,到偏乡挹注小朋友的教育资金缺口,这个合作经验使他们都认可彼此是能一起合作的伙伴。同一年的圣诞节,他们透过朋友的介绍,得知公益组织冬天物资缺乏的消息,联系之后便结合线上与线下作业,通过线上网络宣传公告、线下则设立几个物资搜集点,将集合好的物资送至有需求的公益组织。

 

       募集完成后,邱珮瑜与陈家铨到了这些公益组织却发现:单位现场已经有一模一样的物资品项与数量。邱珮瑜说,本来应该是一件良善的事情,最后反而使物资过剩。

 

       这样的结果肇因于「资讯不透明」,有需求的单位单方面的宣传、散播消息,欲捐赠者一股热忱,彼此却不太知道寄送状况。资讯不对称使得不管大型或小型单位,物资不仅过剩,还很常募错,造成资源囤积与浪费。

 发现问题:物资「过剩」与「捐错」

 

       正如邱珮瑜所说:“单位的物资问题不是募得多或募得少,过剩跟募错才是最可怕的。”邱珮瑜曾遇过许多公益伙伴诉说收受错误物资的窘境:“我们并没有说需要这些东西,为什么大家疯狂送来?”或是不晓得从何处得到募捐消息的民众,径自送来早已募集完成的物资

 

       如此一来,不仅未能及时发挥物资的效用,堆积过剩的物资更使公益组织的伙伴大伤脑筋。邱珮瑜进一步补充:“台湾是个有爱心的地方,愿意捐款、分享时间担任志工的人都很多,只是大家做得「不够聪明、不够正确」,一片善心往往有可能造成他人的困扰。”

 

iGoods 期望在资讯不透明、不对称的物资捐赠场域,搭建起专业媒合的桥梁。图/iGoods 提供

 

       物资捐赠与捐款并不尽然相同,物资并非「越多越好」。物资有其限制,物件的规格、尺寸都会影响与单位需求的贴合程度。举例来说,市面上的笔记型电脑型号多不胜数,单位的用途可能是行政文书、办活动、教学等。若资讯不够完整透明,就很有可能造成错捐与过剩。

 

       物资也有其即时性,受捐单位服务的对象若发生突发状况,有较为紧急的需求,来不及上网公告或申请公益劝募,就必须临时召募。此时如果公益组织没有在收受捐物结束后即时更新募捐资讯,就可能发生物资大量涌入的状况。

 

      “社交媒体是助力,帮助消息的扩散;但是,背后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办法即时更新与管理。”扩散后的募捐消息如雪花纷飞,所到之处都可能发挥效应,在案家的物资需求解决后还继续发酵,结果就是募了「10包白米」,却持续收到「很多组10包白米」。

 

       邱珮瑜有感于此情景,为了使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对的东西在对的时间、交到对的人手里,「iGoods爱物资」平台于焉而生。

 

 有善心,还要「将善事做对」

 

       iGoods自2015年成立至今2年有余,截至目前为止,平台上约有120家政府合法立案且经过iGoods审核后加入的社福团体,平均每月约30-40家公益单位定期且持续刊登物资需求,线上会员超过10000位,每个月又有300-400位新增会员,约有3成会员捐赠次数为2次以上,平台成功媒合的物资数超过50万件,而且超过95%都正确捐赠

       iGoods 爱物资──用购物模式做公益

 

      “我们的呈现方式就像电子商务网站,也就是「购物中心」。”为了让使用者好上手,不需要重新学习新事物,邱珮瑜应用电子商务概念结合捐物。

 

       欲捐赠物资者可以在平台上依物资类别、需求单位检索,再点选想要/能够捐赠出去的品项到捐赠车,最后在捐赠车选择寄送方式,成立捐赠单后,系统依照所选品项提供相关寄送资料,寄出后即完成捐物。

 

社福单位透过iGoods平台刊登物资需求。图/@ iGoods官网

 

       另一方面,公益组织可以透过平台提出物资需求,经过iGoods 后台审核即可刊登。当物资需求量剩余0,代表该品项已募集完成,就会下架。例如原先刊登5台笔电,有捐赠者透过平台捐出一台,系统马上会显示余下的需求数量,也就是4台。

 

       这样一来,散播出去的需求数便能与实际上的需求数相对应,即时而充满弹性的讯息更新,使闲置的资源能更有效率的流动。

 

       此外,单位收到的物资捐赠箱也会标上捐赠单编号,单位可以轻松核对捐物,并且在平台上撰写感谢小语回馈捐赠者,iGoods 便进一步成为促进双方情感交流的角色。

 

 多元服务模式,不只给捐赠者方便

 

      “我们想要让大家知道,捐赠物资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平台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服务逐渐壮大的平台使用者,iGoods 另外也开发了新的捐赠模式,提供使用者更多元的选择。

 

       首先,若捐赠者欲捐赠的物件在平台上没有单位刊登需求,可以使用「代捐登记」服务,iGoods会协助媒合、开放认领,使物资终有所归。手边没有物资、但有意愿捐赠者则可以利用「公益直购」的方式,在平台上直接选购单位需求的品项,捐赠者的金钱将转为实质、全新的物资捐赠给单位。

 

       还有一种捐物模式是2017年1月试营运、6月甫正式上线的「好物箱」服务。有时候捐赠者欲捐出的物件很多,若一件一件适配相应的组织相当缺乏效率,「好物箱」便派上用场。只要将欲捐赠物资一次放进好物箱寄送到iGoods,由iGoods与人安基金会/万华平安站合作培训的街友──整理职人杰克协助清点、编码与上架,再整理分发给需要的单位。

 

iGoods整理职人杰克认真仔细的整理捐赠者寄来的好物箱。

图/iGoods 提供

 

      “iGoods就是物流转运站,原本可能要寄10次,现在只要一次。”邱珮瑜说,浓缩成一次的捐物流程,使原先可能要将物资分别寄送至不同的多家单位的捐赠者,能使用好物箱一次集中寄至iGoods,然物件同样可以使多家社福单位受惠。

       邱珮瑜强调,iGoods 提供的是联动资源的专业服务,当中诸多枝微末节需要被细致的处理,如整理职人细心的整理作业、审核把关受赠的社福单位等,邱珮瑜鼓励捐赠者捐物之余尚必须思考服务的价值所在。

 翻转捐物思维:分享而非捐赠

 

       谈到「捐赠」的观念,邱珮瑜认为旧有的习惯与思维需要被翻转,“我们想要传达的是「送礼物」的概念,所以我们偏好使用「分享」而非「捐赠」。如果是送礼物的话,你想想,你会送一件破洞的二手衣物给亲朋好友吗?或是你会送一台坏掉的果汁机吗?”答案不言而喻。

 

iGoods 常常被伴随着好物箱的小纸条感动。图/iGoods 提供

 

      “这是一个方便而创新的捐物体验。”邱珮瑜说。

 

       透过iGoods 的创新、经营与实践,让闲置与被错待的物品可以「适才适所」地再被利用,有物资需求的社福单位有效率的获取资源。分享物资者在过程中也不再不仅是「给予」的角色,他们同时也获得了断舍离后的满足与舒适,还有分享的快乐感受。

 

本文为NPOst.tw原创,授权CM公益传播独家大陆首发

转载请联系NPOst公益交流站,违者必究

作者 | 黄愉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旧物  旧物词条  台湾  台湾词条  外卖  外卖词条  一样  一样词条  可以  可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