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在成都川投国际酒店举行。本次年会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后的首届公益盛会,也是基金会论坛的第九届年会。为期两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571家机构的918名嘉宾与会。其中,基金会197家,有近200名理事长和秘书长莅临现场。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轮值主席、百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郭力,新华网监事长、纪委书记谭玉平,成都市慈善联合会秘书长荣道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上海第一财经CEO周健工,阿里巴巴集团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胡小军,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刘文奎,上海仁德基金会理事长凌春香,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弘,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文,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长王洁琼,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理事赵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队长高思发,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骆筱红,南方周末公益版主编吕宗恕,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睿智计划项目副总监陈瑜,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阿拉善SEE第六届会长钱晓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申宇等100多名国内外跨行业专家、学者和嘉宾共襄盛会,围绕“新价值新生态”的主题,论道新时代中国基金会的发展。
新时代:基金会事业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制度”;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走进新时代,社会组织理应有新作为。十九大报告先后5次提及社会组织,鼓励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民生领域积极作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正是社会组织新时代、新作为的生动体现。
新华网监事长、纪委书记谭玉平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公益飞速发展,正能量飞速剧变,网络公益蓬勃发展,指尖公益走在全球前列,公益行业已经形成了多维一体的全新生态。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新时代,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提出新命题。新华网长期关注和践行公益,积极为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公益组织进行宣传。此次新华公益携手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支持论坛2017年会,希望能把公益行业的盛会和公益人的智慧很好地传播出去,帮助大家把公益事业做好做大。新华网将与公益同仁一道,拥抱新时代,走向新征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文明”的新目标,并将其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之中。基金会在促进公益事业、扩大社会参与、改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创新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要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提升社会文明的高度,更加重视基金会的价值。要加强基金会的立法,制定更加合适的公共政策,加强公益教育和培训,营造更好的社会生态,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和公民认同和投身基金会事业。同时基金会自身也要吸引更多的基金和人才,增强服务能力,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相应责任。
论坛轮值主席、百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郭力在致辞中介绍,2017年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转型升级后的第一年,前期举办3场基金会开放日活动、4场城市峰会和5期“秘书长说”活动,此外还开展了中国基金会素质能力库建立项目、基金会开放日以及国际交流项目。本次年会汇聚近数百位嘉宾百家争鸣,希望本次年会能够对中国基金会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方面的新价值,以及在新时代需要建立的行业新生态,做出有益的探索。在演讲分享中,郭力寄语基金会同仁“好好学习,迭代升级”,我们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圈子里止步不前,而要向所有行业学习,跨界吸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公益服务和产品要不断迭代升级,成为社会大系统永远都舍不得卸载的“程序”。
本次年会是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地点第一次离开北上广深,在汶川地震近10年后,来到现代民间公益的起源地四川。成都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荣道清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年会在成都举行,是对成都慈善事业的认可,也必将推动成都慈善发展再上新台阶。多年来,很多基金会参与了成都的扶贫济困、助医助残、社区治理、环境保护等项目,做出巨大贡献。希望以此次论坛年会为契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加强与各基金会合作,推动成都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新价值:公益创新着力解决新需求
中国的现代公益事业萌发于改革开放,第一家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早期的基金会作为资源筹集平台,策划并实施了一批优秀的公益项目,在帮扶弱势群体、开展社会救助和弥补公共服务不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近十年中国公益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公益”爆发巨大能量,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公益事业。其中,基金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300多家基金会,他们聚焦不同领域,形态种类多样,价值呈现多元。2016年,全国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超过14亿元,其中流向基金会的占44.9%。可以说,基金会已经占据了我国慈善组织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社会问题仍然突出。各类基金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基金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快速崛起,在公益的实现方式、运作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2017年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的画廊”,短短15个小时,线上有578万人次参与,捐赠超过1268万元,成为年度公益的热点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在“赋能公益,始终于人”的演讲中,以“小朋友的画廊”为例,讲述腾讯公益如何以科技连接信任,借助平台的力量,让每一个微小善行更有力量。公益赋能,一是捐赠人更加便利,指尖触手可及,爱心账户得以累积;二是公益人更有创意,以透明构建信任,用创意连接公众;三是受助人参与感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自由对等表达。通过赋能,基金会成为人人可公益的创连者。
阿里巴巴集团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在主论坛演讲中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以数据智能、网络协同、生态再造和平台治理为特征的数据时代,以阿里数据智能公益为代表的未来公益也已经到来。芝麻信用让社会更加诚信,“团圆”打拐系统使很多儿童与家人团圆,云剑行动以数据赋能精准打击假冒伪劣,蚂蚁森林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城市大脑使得城市交通更加顺畅,这些都是基于数据和平台,产生信用和动能的未来公益新价值的体现。
上海第一财经CEO周健工在远程视频演讲中介绍了新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态和公益的影响。在他看来,公益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商业公司正在做很多公益的活儿,大型企业纷纷成立基金会,社会企业层出不穷;二是科技放大了公益能力,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平等,帮助更多人低成本获取信息,可以更快地发现和传播社会问题并作出及时的响应和动员,技术能够帮助组织协作更有效率。当然这也对中介服务形式的公益慈善机构带来挑战。周健工认为,创新是公益组织的未来,公益组织同样需要企业家精神,需要创业创新。
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奕看来,在社会组织中,基金会既是政策倡导、资金募集、产品物资和政府关系的资源汇聚点,又是项目资助、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资源提供者,必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她在主题演讲中引用洛克菲勒基金会前会长戈德马克的名言:慈善事业是将知识、热情和财富用于催生建设性变革的实践。她希望这能够成为基金会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罗马街市参展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展台上有一份名为“追梦人”的刊物。其中有这样一行字:“作为公益行业中的一员,我们需要看到整个行业全貌,才能知道自己在行业中间的角色,知道未来我们的想象应该在哪里展开。”真爱梦想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社会改良者、问题解决者,选择用温和的启蒙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帮助中国变得更好,这正是基金会的价值担当。
2017年离任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的陈行甲选择转场公益领域,担任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实现人生新价值。在论坛的“观察者说”环节,陈行甲所领会的新价值是在社会高度关注的痛点领域,同时是政府和商业顾及不到、顾不过来的,我们公益组织去承担。他呼吁公益同仁,抓紧适应新时代,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除了有情怀,更要专业;除了社会的鼓与呼,更要做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新生态:汇聚行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影响力日渐增强,其立足行业视角,“建设中国基金会行业生态系统、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使命,赢得了更多组织的热情参与。参与此次论坛年会的有全国性基金会、地方性基金会、企业基金会、草根社会团体、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也有政府部门、社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媒体,还有国外基金会等等。这些社会参与主体处于不同的行业位置,发挥的作用各异,因为创造公益价值的共同愿景,主体之间进行资源合作、能力互补,驱动和维持着公益生态系统的发展。
据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介绍,本次年会除主论坛外,还聚焦行业热点,设置11场议题丰富的平行论坛,内容涵盖互联网公益、公益产品规模化、公益电商、资产投资、慈善信托、月捐计划、益宝计划、公益初心的坚守、社区基金会发展、人才发展与绩效管理、机构评估等,并设有自由交流互动的罗马街市、闪电300秒活动以及主题晚会等。论坛希望通过多元的融合,产生更多的信息连接、学习机会及合作可能,这是共生共荣生态圈的必备要素。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的马庆钰教授在平行论坛的主旨发言中谈到,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受治理成果,在这个新的生态格局中,社会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力量要继续加强社会创新,在公益的供给侧发力,将公益服务规划化,以满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的更多新需求。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刘文奎介绍了基金会在新的生态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扶贫基金会走过了28年,脱贫攻坚任务还有三年,三年以后机构还将持续发展下去,继续为建设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在他看来,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取决于多大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有多大。扶贫基金会做的很多项目,首先是关注一个大问题,再找到一个好模式,做经验推广,乃至推动国家政策的变化。时代在变化,挑战会很多,只要坚持初衷,坚持解决问题,中国的公益生态会越来越好。
草根公益组织是公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川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高思发,作为草根NGO的代表,在论坛上激情分享了他对生态的理解。草根NGO依靠基金会的资金存活,但很多基金会能给的都是半年或者一年的项目,这样短的时间并不能建立生态,而是在破坏生态。他呼吁在未来的生态系统里,基金会可以把项目年限设置为三年,让彼此的情感更久一些,让合作的目标更大一些,希望基金会和草根NGO能够形成有价值的战略共同体。
参与本次年会的嘉宾有一个共同感受,公益行业的新生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带来新价值的“互联网+公益”蓬勃发展,二是公益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社会组织合作越来越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中国基金会“走出去”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是中国基金会走向国际化、成为伟大基金会的契机。要实现人类共同体的民心相通,主要路径就是通过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金会可以发挥一份独有的作用。而对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基金会,刘选国提出了三大构成要素: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弘善资本,二是科学的组织制度设计,三是伟大理想的专业人才,只有这三要素合一,才是基金会伟大的出发点。
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在论坛上分享了国际组织与中国基金会的合作感受。他说,国外特别是欧美的社会组织有着很长的发展史,相对年轻的中国社会组织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目标战略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在社会、科技、生态和文化等未来发展方面的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潜力,提升双方影响力。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已经发生实质的变化,世界必须学习如何理解中国。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基金会的态度更加开放,国际对话与合作越来越多,国际合作伙伴也希望能从中国基金会这里学到知识和经验,促进跨文化的教育和理解。
在闪电300秒活动中,纽约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袁易卿作为新生代公益人分享了海归心路历程。论坛当天,是袁易卿正式留学回国的第34天。在纽约留学的经历,让她认识到改变中国的贫富差距,人才素养的建设很关键。就公益行业而已,她希望,国内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公益行业自身的管培体系。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传承,而管培体系的建立,不单单是在培养后辈,更促使新公益人对前辈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梳理和总结,这些都是行业的财富。她期待能真正加入公益行业,共同耕耘中国公益的300个月,畅想公益的300年!
新公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次论坛年会发布了若干个公益领域的成果报告。其中的《中国全职公益人保障状况调研报告2017》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中国全职公益人60%为女性,70%为26-45岁的中青年,单身公益人占比46%,普遍高学历,低收入,60%没有自己的房产,绝大多数公益人有较大工作压力,37%的全职员工没有购买社保。报告呼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也希望基金会更加重视公益人保障问题,倡导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推动改善公益人的保障水平。
“穷酸不是公益人的代名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在主论坛演讲中的这句话,赢得现场同仁的掌声。在胡广华看来,没有基金的基金会,名不副实;公益评奖徒有虚名,有名无实;理直气壮列支管理费,名正言顺拿体面的工资,才是名副其实的基金会。基金会要强化市场意识,推行企业化管理;要更加重视保值增值,让基金会拥有更多基金;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员工共同成长。胡广华说出了基金会的共同心愿:做有公信力、有高效率、有生命力的名副其实的基金会;做纯粹的、专业的、体面的、快乐的实至名归的公益人。
在23日下午的一场“秘书长说”平行论坛上,主办方邀请6位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畅聊公益的初心。尽管新公益已经到来,但传统公益的核心价值能否延续?公益人的初心是否依然?“担当、专业、陪伴、创新、多元、合力”这六个核心价值在现场反复被嘉宾提及。
作为行业的推动者,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每一个做公益的人都应该有担当,公益人的担当就是敏感地发现和研究社会问题,创新实践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而宣导社会,影响政府。论坛上,徐永光再次强调,好的项目不能满足于小而美,社会需求很大,公益如果不求规模化,只能边缘化。南都公益基金会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否定自己,最终意识到公益创新的产品是有可能规模化的。新时代的社会组织处在解决新矛盾的主战场,公益行业必须有更大的担当。
美新路基金会理事长叶祖禹说,陪伴总是离不开一份由内而生的愿意,加上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慢慢走进陪伴的本质。这条公益的路,就像天底下的每一条路,都会有美好,也会有挣扎和艰难。而每一个艰难,都是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在叶祖禹看来,不管在什么行业,常常能够带给周围的人一种温暖、尊重、理解,都是公益人。希望大家从微小的自己开始,把公益的理想在自己的生命里活出精彩。
在本次年会的闭幕仪式上,阿拉善SEE基金会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正式从百度公益基金会手中接过论坛接力棒,成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下一届轮值主席。在交接仪式上,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徐永光总结时评价此次大会,这是一次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可以说是中国公益史上空前的一次盛会,相信在新任轮值主席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论坛秘书处的努力工作下,明年的第十届论坛一定能够带来新的惊喜,中国的公益事业也定能呈现新的气象。
背景链接: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英文名称为China Foundation Forum,是由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于2016年转型升级而来,是中国有志于追求组织卓越和行业发展的机构自愿发起设立的非正式网络平台。
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由百度基金会(轮值主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凯风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计20家基金会组成。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作为搭建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08年至2016年,共举办8场年度盛会,历年来共有1400多家各类机构、240多家媒体、4000余人参与年会。
如今,走过9年不平凡历程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已发展成为跨界就基金会现状和发展进行对话的平台。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营利、开放性的平台,其在凝聚业内共识、传播基金会声音、促进公益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公益论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