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互联网更深刻地参与到公益慈善领域的迭代与升级,指尖公益让人人公益的实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新时代出现一大批陌生的尖锐的社会问题依然等着公益慈善行业去参与解决。更为吊诡是公益组织使命和愿景在云端,而其运营和创新的水平和意识还在泥土里,专业性成为制约公益慈善走得更远的瓶颈。
岁末,简报媒体部挑选出十大2017年度公益慈善领域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借此冰山一角窥见公益慈善领域发展趋势的端倪。
境外NGO管理法施行,注册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事件: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施行,据境外非政府组织办事服务平台统计,截止2017年11月30日,已在境内设立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共计280个;全国备案临时活动400例。在7月28日及12月1日,中国发展简报组织两次工作坊促境外NGO交流注册经验。
点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的实施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继慈善法实施以来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运作正式有法可依。随着大部分大型国际非政府组织驻华办事处的注册成功,本法及其相关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
事件:1月25日,“常州毒地”公益诉讼案一审判决。自然之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败诉,并被判承担189.18万元案件受理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认为,“这是首例因土壤污染问题而引发的公益诉讼,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今后类似案例有示范效果。”
点评:环境公益诉讼天价受理费现象,再次暴露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缺失。遗憾的是,具体对于公益诉讼的操作,各方面都支持不够,公益组织不仅诉讼成本高昂,从立案、举证到鉴定,都面临种种掣肘。给公益诉讼进一步松绑,已经不能再等了。
共享单车赠给尼泊尔,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实践
事件:7月1日,“佛国单车——尼泊尔山地居民出行援助计划”项目发布会暨捐赠仪式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该项目由北京慈爱公益基金会主办,旨在改善尼泊尔山地居民以及边远地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在该项目下,尼泊尔民众获赠来自中国的三万余辆山地自行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项目在尼泊尔的落地是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有价值的探索。
点评:这一事件只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公益慈善组织开始走出国门,帮助其它贫穷国家摆脱困境的一个写照。它标志着中国公益慈善组织正在从“援助接收者”向“援助提供者”的角色转变。然而,“走出去”也向相关公益慈善组织提出了在工作中如何融入当地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文化,如何建立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工作模式等挑战。
互联网公益产品引发社会参与,同时引起公众对善款使用的质疑
事件:8月29日,很多人微信朋友圈都被“一元购画”活动刷屏,这是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用户只需要通过支付1元钱就能下载这些精智障碍小朋友的画作作为屏保。项目短短数小时完成1200万筹款,超过580万人次捐赠,而关于项目执行机构“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的文章也过了10万+。但随后关于善款后续使用情况,资金如何监管一系列疑问随之而来。投资商捞钱、分成等质疑让事件迅速反转。 12月23日,“同一天生日的你”同样引起了朋友圈刷屏,但可惜的是该项目存在违规募捐等硬伤,扫兴收尾,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中。
点评:这反映了国内公益慈善领域重筹款、轻项目落实的一个痛点。筹款的目的是通过项目使目标群体得到帮助,筹款只是走向这种目的的开始。
套捐、骗捐现象削弱大众对慈善的信心
事件:99公益日第一天,腾讯总计9999万元的配捐资金在临近中午时全部用完,累积帮助项目6000个,晚间9:09分惊喜时刻中的666.66万元也在数分钟之内被87个项目瓜分。99公益日第二日1亿元的腾讯配捐资金也在半小时内即宣告“清空”,共帮助6207个项目。值得关注的是,在许多项目的捐赠明细中,出现单个账户进行高频小额捐赠的异常现象,令人费解。此后腾讯公益发表声明,对此事展开调查。具体调查结果预计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完成。
点评:“骗捐”成为2017年国内公益的一个热词。从善心汇等的直接非法骗捐形式,到获得捐款后资金去向不明的间接方式,再到为了获得配套捐赠而垫娟作假的隐秘做法,无不充斥着骗捐的味道。配捐本来是腾讯公益平台为了促进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项目的捐赠的一次善意举措。但不少社会组织为了获得配套捐赠而采取了动员亲戚朋友先“垫娟”,待获得配捐后再退还“垫卷”款等的欺骗方式,严重扭曲了配捐的初衷。这些怪想折射出公益慈善组织所倡导的“真善美”的价值观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己行为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支持和尊重。
徐永光和康晓光关于公益商业之争
事件: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8月出版新书《公益向右,商业向左》,宣扬“公益商业化”。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撰檄文《驳“永光”谬论》,称其否认人的利他性,颠覆了公益的本质。二人同样在公益圈拥有一众拥趸,他们的辩论更是带动整个中国公益界再次对这些话题的大规模讨论。
点评:如果说要把公益变成商业或是把商业变成公益违反了公益和商业不同的社会本质和属性,那么做公益不讲效率、不讲市场观念,做商业不讲社会责任便是闭关自守,将会被社会淘汰。目前国内公益界“主义”谈得太多,实操被严重弱化。公益大咖们很少谈及项目如何做才能让弱势群体得到更有效帮助?公益慈善人员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职业道德和工作方法去帮助弱势群体等话题。折射出的是一种公益浮躁。
罗斯高演讲催化大众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事件:9月1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发展经济学家罗斯高在一席公众号发表题为“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的演讲,里面描述了中国农村的教育落后程度很高,主要是因为农村孩子从婴幼儿期就没有足够的营养以及来自父母的教育。罗斯高提到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吸引母亲,特别是在0-3岁的时候,回到农村给予儿童足够的培养。与此同时,也涌现出来不少针对这篇演讲的评论,其中不少评论对罗斯高这篇演讲中的数据和逻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点评: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致是近年基础教育和儿童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罗斯高呼吁0-3岁儿童母亲回乡照顾孩子的解决建议虽然可爱但不现实。首先农村教育的状况决定于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社区文化氛围、家庭教育等,不是仅仅母亲就能解决的。其次,农村妈妈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在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让农村妈妈回乡照顾孩子只是一厢情愿。
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
事件: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十九大报告中,在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基层党建等几方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其中。
点评:党的十九大将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发展,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等议题从战略高度纳入了未来5年的顶层设计。这对社会组织既是机会也是考验。在这种顶层设计下,一方面支持性政策和法规将会进一步加强,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另一方面意味着公益慈善领域将更开放,竞争将更充分。在这种大环境下,只有在治理和管理层面都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并拥有竞争力的团队的社会组织才能发展壮大。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城市儿童保护成为话题
事件: 11月25日,北京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虐童事件中的幼儿园教师刘某某被刑事拘留。此前在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中的几名犯罪嫌疑人也被刑事拘留。民众的关切并未随着刑拘的结果而结束。
点评:层出不穷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折射出目前我国幼教工作中至少三方面的痼疾。1,教育主管部门对幼教、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监管缺失;2,幼儿教师教育和培训内容在儿童保护和儿童权利方面严重不足;3,幼教管理者在儿童保护和儿童权利方面的意识不到位。
城市清理整治,社会组织微弱发声
事件:11 月 18 日大兴火灾发生后,北京展开了为期 40 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大量不合消防和政府各种规范的人们受到影响,被要求短时间内搬离住处,导致不少人在寒冬中缺乏安生之所。 这一专项整治行动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也聚拢了不少热心人士。不少个体和社会组织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手段为这些人提供暂时住所或帮助搬家,但由于缺乏组织性及人力,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救助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点评:疏解非首都功能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作为有“社会润滑剂”之称的社会组织,如何更有效地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中包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既是政府相关部门也是京津冀地区社会组织需要更多思考和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