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访谈康晓光 | 职业道德建设——民政爱民的最终落脚点

 

       导语

       经过全国民政系统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有32个蹲点县(市、区、旗)全部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措施办法,探索了多种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经验,有力推动了基层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总结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长效机制,夯实基层民政工作基础,推动基层民政工作不断发展,本刊特别采访了长期致力于反贫困和公益领域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康晓光教授。

 

       问答

       Q1

       记者:为了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解决基层民政工作薄弱问题,民政部今年派出32个工作组分赴31个省(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请您谈谈对这项举措的看法?

 

       康晓光:中央部委从最上层的领导带队层层下去,一头扎到最基层踏踏实实地做调研,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解决了部委干部高高在上、脱离基层、脱离民生的问题,尤其是民政部门特别需要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部机关干部在全局政策制定上有经验、有阅历,他们下去做调研更容易发现问题,也更容易提出好的解决方案,然后他们有能力去落实这些东西。我认为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尽管我没有参加这次调研活动,但是在做其他调研的时候,我与民政工作也有所接触。我觉得咱们民政工作都是瞄准困难群众来开展的。瞄准困难群众的工作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实际是一回事儿。这项工作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讲瞄准率的问题。政府出于一种政治意愿,承诺给困难群众的东西,你怎么样让他们能够准确、足额、及时地拿到,这是扶贫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瞄准率问题,然而解决好瞄准率问题在所有制度下都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在西方民主体制下,它也是多元竞争的。困难群众的特点就是他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甚至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利益,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所以扶贫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怎么样让那些发放资源的人不要贪污、截留、挪用,把答应给困难群众的这点资源送到群众手中,这是很重要的。城市和农村的低保也是一样的,怎么样提高瞄准率,一方面就是政府承诺拿出多少资源来给这个困难群众,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怎么样让这些东西真的落到困难群众的手里。所以说,我觉得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推动的这五项重点工作都是具体目标,但是怎么去实现这些具体目标?我认为,除了解决基层的机制不健全、人少经费少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保证具体执行政策的这些人真真正正地为困难群体服务、为工作对象服务。

       问答

       Q2

       记者:您认为落实所有惠民政策的根本是要有一批真正为民办事的人才行。结合民政工作来看,您认为如何打造一支这样的队伍?

       康晓光:民政部提出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就很好。民政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要求民政工作者要有慈母之心、要有爱民情怀。民政工作对象很大一部分属于困难群体,困难群体的特点是没能力维护自己,必须是外人去维护他的利益。外人凭什么维护他的利益呢?肯定不是出于功利主义考虑。因为困难群体不能给你这个外人什么好处,他只能给你添麻烦,没有功利主义的考虑那只剩下了一颗心了,就是这个外人有没有仁慈之心。尤其是民政干部有没有爱民之心,这是很重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就要谈到人性。我认为人是有利他性的。人为什么会利他?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主张。中国儒家讲人的本性是“仁”,“ 仁”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相互感通的能力,表示人性中相亲相爱的潜力和可能性;用孟子的话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是儒家对人性的看法。但并不是说人性只有利他这一面,孟子还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即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很小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化对人进行引导,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怎么样爱民?什么叫爱民?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伦理和道德的建设。这个听起来很虚,但这是最终的落脚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别的根本没用,定多少制度都没用。跟制度建设相比,我国的职业伦理建设远远落后。所以,在学习先进的时候,别总盯在制度、机制、模式上,在那些体现了好的精神、好的价值观的职业伦理、行业道德、行业文化方面也需要大力弘扬和表彰。我研究教化,我知道氛围是特别重要的,而氛围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业的文化建设、部门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树立一些好的榜样。但是我建议,千万不要树那种遥不可及的人物,就在身边树立榜样。教化是要潜移默化的,要随时随地、要言传身教,这种都是无声无息的东西。就在身边树立一个比大家稍微强一点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学、能够学,并且身边人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影响。每个办公室、每个处、每个局树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不必那么完美,有一两样做好就行,就是在某些方面做一个典范。每个人身边都有个典范,见贤思齐,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每两年评这么一个榜样,时间长了这样的人就多了,慢慢的整个风气就好了。这样的话,一个良好的政风行风建立起来了,再加上逐渐完善的这些制度、机制,才能切切实实真真正正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

       问答

       Q3

       记者:结合您的研究领域,就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高民政能力建设、创新民政工作方式方法,您有什么建议?

 

       康晓光:我比较关注第三部门的研究。我觉得民政的很多项工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社会组织去做。就拿低保核查来说,确定这些救助对象的名单,然后评估他们得到救助的情况是不是准确、及时、足额,这个工作就可以交给社会组织。但是我说的这个社会组织,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是真正做事的,能为困难群体利益说话的。

 

       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社会组织,那就需要公开竞争,关键是透明。我觉得这方面工作,咱们民政部在慈善组织管理上做的非常不错。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所有工作的透明公开。比如公开募捐,必须要在民政部指定的13家平台上才能开展,其他平台一律禁止。还有民政部前一段开通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平台,要求慈善组织的所有法定公开信息都要发布在这个官方平台上。民政部对各地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的信息统计及工作评估,都以这个平台为准,对于敷衍了事、弄虚作假、透明度差的慈善组织,依法纳入执法监察范围。我觉得这些思路就挺好的,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环境,甚至这个平台都不用自己建,购买技术服务就完了,然后就把监督做好。

 

       透明是最好的监督机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个办法就是透明。我觉得这回在慈善组织管理上,社管局和福慈司就抓住了透明这个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环境,采取特别简单、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我觉得这样的一些措施就非常好,在抓到了真问题的基础上,又找到了一个特别切实可行、成本很低又不用大动干戈的解决方案。还有,我看到最近公开征求意见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办法制定的也很好。《征求意见稿》针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渠道,明确规定了慈善组织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的信息平台公开五类需要面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问责的重要方式,无论慈善组织在其他方面是否履行慈善宗旨,只要没有尽到信息公开义务就要依法受到处罚。这个《征求意见稿》就明确规定了,慈善组织如果不及时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或者公开的事项是不真实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民政部门依法对慈善组织实施行政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我认为,诸如此类的改革就非常好!有效还低成本,实施起来又简便易行。慈善这个领域尤其是慈善组织的管理,我觉得这一两年出台的这些方式方法还是很到位的。民政的其他业务工作,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晓光  晓光词条  落脚点  落脚点词条  爱民  爱民词条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词条  民政  民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