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创案例|开发厨房垃圾的美丽灵魂

友 导 读

       在大多数人眼里,90后一直带着备受争议的标签。但这个26岁的年轻人, 却用7年的不懈探索,将好几吨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制作出健康无害的天然染料,赋予每一件质朴的衣裳美好的灵魂。

       本文长度约3745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7分钟

 

 

      “堂堂一个大学生,干嘛喜欢捡这些垃圾?”

 

       看到在菜市场周边翻找垃圾的Eric,旁边的大叔大婶表示不解。

 

 

       不只Eric一个人,他还带了一群小伙伴一起去菜市场蹲点。

 

       看到被丢掉的洋葱皮、品相不好的紫椰菜、烂掉的白菜叶等类似的剩菜,他们就两眼放光,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

 

 

       这些臭烘烘的厨余垃圾,一般人的处理方式都是丢掉。

 

       但对于Eric和小伙伴们来说,它们却可以化作美好的纯天然染料,能赋予每一件质朴的衣裳美丽的灵魂。

 

 

       他们的行为,开始让人们渐渐相信一件事:垃圾遇到对的人,真的可以变成宝贝呢!

 

1:Aim

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Eric,一个理工科出生的90后,谁也想象不出他身上会有浪漫的艺术细胞。

 

Eric

 

       2012年,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理系毕业的他,原本可以和同专业的学生一样成为一名安安稳稳的公务员。

 

       但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没人愿意尝试的路——用厨余垃圾制作健康无害的天然染料

 

这衣裳和丝巾的美丽色彩都是用厨房垃圾做的

 

       在香港,每天会产生约3600吨的厨房垃圾,里边有很多完好的水果蔬菜,因为颜值低就被人抛弃了,而厨余垃圾也是随意被扔在垃圾桶里,散发出阵阵恶臭,人们经过的时候都要绕道走。

 

 

      “难道厨余只有这样的宿命吗?”早在2010年,Eric就开始思考厨余垃圾问题,香港的厨余浪费让他非常痛心。

 

       环境学出身的他,平时特别关注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但一直苦于没有头绪。

 

被人丢弃在菜市场垃圾堆的畸形胡萝卜

 

       直到有一天,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厨房垃圾能变成染料,立马就来了灵感:我可以把厨余做成染料!这样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能让它们物尽其用,岂不是两全其美?

 

 很多蔬菜仅仅因不新鲜,就面临降价后被丢弃的命运......

 

       恰巧,当时社会上有大学生发起回收婚宴剩食的活动,Eric就效仿他们,连毕业设计定的课题都是利用厨余染布

 

 

       这个26岁的小伙子当时也没有料想到,让臭烘烘的垃圾变身成美好的染料,竟然会当成他此后的事业。

 

 

       毕业后,Eric顺着这条路走了下去,创立了香港第一所天然剩菜染坊“染乐工坊Dyelicious”工作室。

 

 

       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厨房里剩余的食材,提炼出大自然的色彩,再用扎染工艺创造出各种艺术品。

 

原料都是蔬菜水果等厨余,是真正的100%纯天然无污染。

 

       由于整个工作室的“灵魂”来自于食物,他还给自己取了个酷到不行的名字——食物设计师。

 

       然而,将厨余变成染料,这个创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2:Approach

千次试错的天然染布工艺

 

       大家可能会认为厨余染料的难点,或许是在于厨余垃圾的收集上面,毕竟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挑拣可以制作染料的厨余,是很多年轻人难以忍受的。

 

       即便如此,Eric仍然坚持使用真正的厨余:“曾经发现坊间一些声称厨余染布的工作坊,竟然使用新鲜食材来制作,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最令我生气的。”

 

厨余占全港废物量的三成,是不同废物中的最大类别

 

       但好在香港的厨余垃圾特别多,收集到足够的厨余原料还是相对容易的。而真正的难点,其实是在于染料提炼和染印制作工序上。

 

 

       因为在当时,并没有指导如何将厨余变成染料的现成工具书。学校里,也没有老师做过类似厨余染布的研究,Eric根本无人可问,一切只能依赖自己看相关资料,然后做实验摸索。

 

 

       有时为了配出想要的颜色,Eric还会在锅子前一站就是一天,一边煮着什么,一边时不时往锅里加醋、加糖、加盐。

 

 

他就像烹饪大师开发新菜一样,用不同的剂量、不同的配比,不断地尝试并记录结果。

 

 

       “最开始,失败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香港关于厨余染的资讯特别少,外国的相关资料也不能尽信,而厨余染液制作过程繁复,即使是气候和食材的微小区别,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同样是菠萝皮,国外能染出鲜黄色,但是我们却没法实现。”Eric回忆道。

 

 

       如果出现一点差错,小则染液串色,大则整桶发臭报销,只有重新到外边去“淘垃圾”。

 

 

       他就这样一边摸索一边改良,失败了上千次。终于,Eric成功地从常见的厨余中提炼出天然色素。

 

 

       在Eric的努力下,茄子的紫,菠菜的绿,胡萝卜的桔红…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竟然变成了彩色的天然染料

 

 

       在不断的试错中,他发现,将橙皮和西柚皮制成粉橙色的染料相对比较简单;而想要得到蓝色染料,程序就比较复杂了。

 

 

       蓝色原料是紫椰菜,需要先切碎晒干,加入葡萄糖,用搅拌机打碎,再真空保存180天,专业名词叫“厌氧发酵”。

 

       待它变成糊状后,在需要使用时混入一些水分,染料才大功告成。

 

 

       而黄色染料的研发过程更为“磨人”,Eric的灵感来自法国料理,他说:

 

      “法国人煮洋葱汤时,如果想颜色好看一点,会加入洋葱和洋葱皮,不过煮出来的汤颜色还是偏暗,所以我还加入了咖喱、姜皮和金盏花。”

 

       姜皮和金盏花、洋葱皮是从垃圾堆翻找来的,咖喱则是茶餐厅用剩下的,而且不是简简单单取用,“要先冷藏撇去油分,再加热隔渣,剩下的就可以用了。”

 

 

       基础的颜色配方制作好,Eric都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想把厨余垃圾制成的染料,以最天然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染布是一门技术活,特别是Eric想要的那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染布工艺。

 

 

       但是,Eric想要的工艺在香港更是少之又少,周围一看,基本都是化学染布的,会对水源、空气造成二次污染,这是他所无法苟同的。

 

       为了学到传统的染布技术,Eric专门飞到日本奈良的染布坊,学艺取经。

 

 

       他终于从染布的门外汉,变成说起“扎染”、“板染”这种专业词汇来头头是道的染布小能手。

 

 

      “扎染”相对简单, 会用到橡皮筋,弹珠,小木板这样的小工具,在布料上面做出一些图案,然后染色、晾晒就成。

 

 

      “板染”则相对复杂。他需要先把衣服用水浸透,晾干后,在上面放上圆木板,用夹子夹好。

 

 

       由于圆木板夹住的部分染料不会染到,最终才能形成圆形花纹。

 

 

       再把事先制成的紫薯皮染液与温水混和,再倒进放了衣服的盆子里,用手细细地搓揉,让布料均匀地沾上染液。

 

 

       最后,用清水冲洗、拆下木夹、晾晒风干,一件以紫椰菜染液制作的衣服,才染制完毕!

 

 

       为了令染出来的布更有故事,Eric他们会在染布时加入创新设计元素。

 

 

      “去奈良取经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的布品经常加入传统图案,其实我们也可以用一块布说一个香港故事。”

 

 

       一番考虑之后,他们决定把水磨石地砖、通花铁闸的花纹印在布上。

 

 

       还可以将厨余留下的菜头菜尾,蘸上染料直接往布上一压,一朵鲜花便在Eric的手中绽放。

 

 

       虽然有时候染制一件浴衣得花一整天时间,但是,每一次看到阳光底下飘摇的美丽衣裳,Eric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3:Action

开发厨余美丽的灵魂

       现在,当Eric他们拿着染出来的布到菜市场和超市收集厨余原料的时候,菜市场的大叔大妈态度都变了,配合得不得了。

 

      “因为,他们觉得我们真的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用蔬菜瓜果染布做成的旗袍,对河流都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厨余垃圾并不是丑陋得只配进垃圾桶,它们也可能化作一抹美好。”

 

       7年多时间的摸索,Eric的小小工作室,让6吨臭烘烘的厨房垃圾,变身成美丽无害的染料,轰动了整个香港。

 

 

       7年一晃,Eric初心不改,不止坚持研究怎么把厨余制作成纯天然的染料,还带着厨余染料去到了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让越来越多人加入进这个有意义的事业里来。

 

 

       Eric说:“我们希望透过染扎工艺,把食物的故事、染艺的乐趣带给每一个与之有缘的人”

 

 

“最重要的,是想物尽其用;看似是垃圾的厨余,其实也能拥有美丽的灵魂。”

 

       在搜集厨余的过程中,Eric发现人们的环保意识虽然在不断提高,但香港食材浪费的风气还是不减, 每天等待处理的厨余还是堆积成山。

 

 

       于是,除了厨余扎染,这帮90后又推出了“歪果计划”,想用另一种方法改变厨余在人们心目中的偏见。

 

       比如这种长两条腿的胡萝卜,其实那是因为它们在泥土中生长时遇上石块,它们虽然卖相丑陋,但营养价值却没有任何区别。

 

 

 

      “人们不愿购买它们,以为它们是转基因蔬菜,蔬菜批发商也不愿意收购,这些歪果只能靠农夫自行解决,但他们也无法吃这么多,这些好好的蔬果也只能和厨余一样被丢弃、浪费掉。”

 

        Eric他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场活动,把一批歪果胡萝卜制作成渍物,就连大学教授都参与进来,开设讲座,分析不同歪果的成因,消除人们对歪果的偏见和误解。

 

 

      “歪果仍然是好食物,我们希望这么做能让农夫的付出不会白白浪费。”其实,不管是厨余扎染还是歪果计划,物尽其用,减省浪费,才是Eric他们最大的初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丢弃掉厨余,从未思考过它们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但这群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90后。却用7年的行动和坚守,用心地把丑陋的厨余垃圾变成美好的艺术。

 

       他们的行动,正应了那句话:遇上了对的人,垃圾也能变成宝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厨房  厨房词条  灵魂  灵魂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  案例  案例词条  美丽  美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