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简报策划 | 过去一年,有关妇女权益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编者按: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从法律层面到现实行动上的龉龃前行,也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社会新闻里的女性受害者扼腕不已。“三八”节至,中国发展简报回顾了过去一年有关妇女权益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并邀请关注妇女权益的专家为遴选的事件点评,让我们在梳理回望中为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献上祝福。

 

 

好消息

 

 

1、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实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 。

 

       2017年3月14日-15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启动暨培训会”。为推动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目标任务。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组织专家力量编写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试用)》,并在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贵州5省(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运行,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更加有力地落实妇女发展纲要确定的相关目标任务。

 

 

 

       点评:把性别平等纳入各级教育系统,不仅是当前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大计。妇儿工委应该进一步与教育部合作,并推动教育部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分层、分阶段地进行,在全社会形成推动性别平等的共识。

 

 

 

2、山东明确提出土地权证和登记簿上要有妇女的名字 。

 

      

 

       2017年5月初,山东省明确提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无论采用什么办法进行登记和颁证,权证和登记簿上要有妇女的名字,保证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不挂“空档”。根据农经系统统计,从2013年到2016年,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山东涉及农村妇女承包权益的纠纷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外,山东各地还不断探索完善保护农村妇女收益分配权益的相关政策,对所有改制村规定:“农嫁非”出嫁女,由于政策规定不能到男方落户,且居住地也未迁离,同时履行相应义务的,确认其具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享有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等的集体资产分配权利。

 

 

 

       点评:妇女的名字出现在土地权证和登记簿上是极具意义的一步,这象征着妇女法律上的共有权得到了确认和彰显,有益于提升民众,尤其是妇女的权利意识,而不再继续默认和强化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沿袭男性家长为中心、儿子传承为脉络的状况。希望此举能持续和扩大,加速妇女的经济赋权。

 

 

3、《河北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实施,创设妇女平等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制度 。

 

      《河北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建立妇女平等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制度,将女性与男性一样平等招工录用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确保女性在招聘、录用入口环节,享有公平择业、平等就业的权利。针对女性需求,条例规定新、改、扩建的大型公共场所,应当合理配备女性厕位、配建保护女性隐私、满足妇女需要的母婴室。针对公共场所性骚扰和预防性侵女童问题,条例分别作了规范,明确了管理者、经营者的职责和失职罚责。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根据学生生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开展性方面教育,预防性侵犯。

 

 

      

 

        点评:河北省的做法值得表扬,应该在全国推广,同时加大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而且妇女权益保障应该与整个制度性建设相配套,比如在国家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导向方面如何考虑到机会均等的问题,家庭照顾中如何推动男性参与的问题,学校教育中如何纳入有关平等和尊重的教育问题等。

 

 

4、“不做冷漠看客” 北京市妇联地铁宣传反性骚扰。

 

       2017年7月17日,北京通州区公交车上女生反抗性骚扰被刺成重伤。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文明乘车环境,8月1日—8月14日,北京市妇联在地铁1、2、5、6、7、10、八通、亦庄线上通过地铁拉手刊出反对性骚扰的宣传,号召和倡导广大女性在遭到性骚扰时“不做沉默的羔羊”,提高维权意识,学会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呼吁社会公众“不做冷漠的看客”,敢于发声,及时制止,共同抵制性骚扰行为,为女性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点评:这个进展来自当事人鲜血的代价,也来自青年行动者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倡导。如果说性骚扰面前,女性曾经是“沉默的羔羊”,那是因为社会文化对行为人的纵容,环境的不友善,以及对受害者的苛求和污名。公共场合反性骚扰需要鼓励他人不做冷漠的看客,更需要要求管理机构完善硬件设施和服务措施,预防性骚扰和减轻伤害。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女性负责人占比创新高。

 

       2017年8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度项目资助进展情况。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陆续出台了多项促进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各类项目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女性科研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女性负责人占比稳步提高,2017年获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负责人占比达到40.76%的新高。

 

 

 

   

      

       点评:女性积极进取的结果被公平、公正、无偏私地看见,这是促进一个平等社会的必要条件,希望所有其他各类基金委员会、(职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努力提升自己的性别意识,公平地看到女性在当今的发展,给予女性平等的机会。

 

 

 

6、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女厕男厕比例不小于3:2 。

 

       2017年11月1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计划指出要加快第三卫生间建设步伐,在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逐步实现全覆盖,鼓励、倡导A级旅游景区和其他旅游场所建设第三卫生间。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小于3:2,鼓励设置男女厕位转换。在旅游旺季、重大节假日、大型节庆活动期间,鼓励设置移动厕所,鼓励开设女性专用厕所。

 

 

    

 

       点评:厕所革命从旅游开始落实,希望教育、文化和休闲场所、交通和商业场所等都能很快跟上来。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和安排临时专用女厕之外,其实更应该考虑将原有或新建公厕设置为安全的通用厕位,这样既可以确保女性的方便,也能对多元性别人士更加友善,是更合理利用公共空间的方式。

 

 

7、反家暴法实施两年,民间监测报告显示巨大进展。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权保障尤其是妇女人权保障的一件大事。为推动实现反家暴法的立法宗旨,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开展了反家暴法实施状况监测,并分别于2017年3月1日、11月28日及2018年3月6日相继发布了反家暴法实施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指出反家暴法实施的八大进展:国家机关和21个省上百个文件、长春地方立法作为配套措施;全国人大和七省市人大进行专题调研或执法检查;反家暴信息得到较广传播;儿童得到特殊保护;绝大多数省警方出具了告诫书;绝大多数地市州法院核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落实法律责任,有施暴者受到治安和刑事处罚,或被起诉;共同生活的人被纳入保护范围。

 

 

       点评:家暴非家事,而是一种基于性别文化的暴力,是世界范围内的人权问题。法律出台两年来的变化令我们感到鼓舞,相关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地方立法方面的进展,让我们看到,跟家暴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完全有能力在法律的框架内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但在庆祝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期望,比如在官方组织的调研和交流中,民间和一线的声音和经验能够更被倾听;家暴庇护制度得到激活;人身保护令的核发能够更考虑当事人的具体需求;法律保护的群体不应落下受艾滋病毒影响的妇女和女童、残障妇女和女童、性和社会性别少数中的女性成员。

 

 

8、北航教授性骚扰被严肃处理,引爆高校反性骚扰倡议。

 

       2018年1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女博士罗茜茜在微博实名举报博导、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北航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并暂停陈小武的工作。1月11日,北航决定撤销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1月14日,教育部表示,决定撤销陈小武“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奖金。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搔扰的长效机制。

       北航性骚扰事件还掀起了倡议高校建立校园反性骚扰机制的热潮。国内各大高校的校友和在校生纷纷致信母校要求建立完善校园反性骚扰机制。目前已有超过70所高校的8000名学子和校友参与其中。1月21日,武汉大学教授徐开彬发起《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亦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联署支持。

 

       点评:校园性骚扰作为房间里的大象终于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师生之间的性骚扰本质上是权力的骚扰,权力的不对等导致弱势方发声困难、难以维权。因此,建立健全校园反性骚扰机制迫在眉睫。

 

 

9、最高法出台新司法解释破解婚姻法“24条”问题 。

 

       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而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

 

 

      点评:经过数年努力,法院因应了妇女和基层的诉求。24条的弊病,表面上看是性别中立的,实际中却是妇女主要在承担不合法不合理的后果。根据我国早已经加入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属于对妇女的间接歧视。我们欢迎废止这条司法解释,并盼望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不公平规定。

 

10、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女委员和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再提升。

 

        2018年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2980名代表中,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比十二届女代表总数增加了43名,女代表比例也较上一届的23.4%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继上届实现历史性突破后,再创新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2158名委员中,女委员共440名,占委员总数的20.4%,与与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的女委员相比,增加了41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点评:进步虽然微小,仍然值得称道。纵观世界大势,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参政从数字上看,曾经领先全球,但最近三四十年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各国进步显著,中国持续停滞或龟行前进,落在了全球平均水平上下,而很多亚非拉国家的妇女在民选和委任的决策位置上已经突破了三分之一的临界点。消歧公约委员会2014年在审议中国履约情况时,促请中国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妇女参政。上届人大已经实现了城乡等比产生代表,希望下届可以性别等比选出代表。

 

 

 

坏消息

 

1. 八成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歧视;有HR自曝原则上不招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女性

 

       2017年3月6日,智联招聘发布“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针对女性在职场中的就业、升职等问题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歧视。同月,央媒调查报道《职场性别歧视调查》刷爆网络:一名从业七年的HR自爆“HR原则上不招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女性”并解释说:“因为这样的女性有可能会再生一个小孩,而有两小孩的妈妈被认为‘没有精力工作’”。调查发现,考虑到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聘时大多不会明目张胆地提出“只招男性”的要求,性别要求往往成为一个“隐性门槛”。

 

 

 

      点评:二十一世纪依然有人认为女性会选择退居家庭,这与整个社会没有形成男性平等地参与家庭照顾的意识,公平地看见女性发展的潜力有关,解决整个社会的平等意识是关键。

 

 

 

2. 作家林奕含疑因“房思琪式的强暴”抑郁自杀。

 

        2017年4月27日,台湾26岁的作家林奕含在台北家中自杀身亡。次日凌晨,林奕含父母通过出版社发表声明,女儿是因多年前被补课班老师性侵,引发忧郁症,最终发生不幸。同时,林奕含自杀前8天受访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独白中,她阐述了自己创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理念,以及写作中的心路历程。

 

 

     

 

       点评:这是个令人心痛和遗憾的案例,它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权力关系不对等之下发生的校园性骚扰乃至性侵是如何不断发生的,以及这些暴力是如何长期地给当事人带来伤害。虽然不排除一些媒体对此事件的关注是基于当事人作家身份带来的话语权,并在报道中时有对“美女作家”的消费,但确实值得承认的是,该事件使得校园之内的性别暴力话题再度被人们讨论起来,并在此之后有很多延续,鼓励或者说刺激了更多当事人在微博和自媒体上的发声,比如之后的北电阿廖沙、北电侯亮平,还有今年年初的北航女博士实名举报导师性骚扰。

 

 

 

3. “女德班”宣扬封建糟粕被叫停,奴化女性引舆论哗然。

 

        2017年5月14日,有“女德教母”之称的丁璇在九江学院举办名为“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讲座,继续发表“女性衣着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的破败相”、“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雷人言论,引舆论哗然。同年12月,辽宁抚顺女德班走红网络,宣扬如“点外卖不守妇道”“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等封建糟粕和男权复辟的言论,经查为无证办学,被当地教育局叫停。

 

 

 

      

       点评:叫停女德班无误,但更要反思身边无意识的“日常女德”。“点外卖不守妇道”固然较容易引发广泛社会争议,但日常生活中对女性做家务的苛求,对女性贤惠守妇道的呼吁却也是性别不平等的无形黑手。

 

 

4. 南京高铁南站候车室发生猥亵女童事件,来自家庭成员的性侵更隐蔽。

 

       2017年8月12日,南京高铁南站候车室内一不足10岁的女孩被一名20多岁的男子“抱坐”在大腿上,抚摸胸部并将手伸到女童裙内摸索长达5分钟。调查后发现,该男子和女孩为养兄妹关系。此事经曝光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尤其是网友普遍对女童遭受性侵,以及公众缺乏性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表达担忧和愤怒。

 

 

      

       点评:根据女童保护最新的数据,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378起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其中家庭成员作案32起,占熟人作案比例的15.31%。儿童保护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研究方案、建立健全儿童保护的发现、预警、监督、举报和治理机制;同时加强儿童保护的新闻宣传,推进全社会范围内的儿童防性侵教育,提高社会对于该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5. 商业宣传频发物化、消费女性案例。

 

       2017年7月17日,一则奥迪品牌二手车的广告片因涉嫌侮辱物化女性、亵渎婚姻、宣扬不平等的家庭关系而激起众怒,长达34秒的宣传片中,婚礼仪式刚要开始,婆婆突然叫停,并冲出来对新娘进行捏鼻、抓耳、扯嘴等一系列“检查”行为,最后做出OK手势,随后出现奥迪二手车介绍页面,画外音响起:“官方认证才放心”。事后,奥迪公司道歉并表示由于在创意和细节上考虑不够周全,导致公众感到这则广告中存在着不尊重女性的内容。

       11月1日,绝味鸭脖在其天猫旗舰店上,推出了一张“双11”涉黄海报,内容消费女性。遭举报后,该海报撤下并致歉。然而,其后公号上推出的广告继续低俗营销,其露骨性暗示语言与道歉态度截然相悖。工商部门对长沙绝味食品营销有限公司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处罚款60万元。

 

 

       点评:这些商业广告能公之于众,必然经过层层审核与打磨,必然经过一个个把关人的深思熟虑。遗憾的是这些深谙商业之道的职业广告人脑子里都缺掉了“尊重妇女”这根弦;或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这根弦视而不见。希望这些案例能引起社会的重视,让这根弦成为一条商业宣传的底线。

 

 

6. 北京通州女子公交车上掌掴色狼被割喉致死。

 

       2017年7月17日8时许,刘某在北京市通州区582路公交车上,因手摸被害人宫某臀部一事而与宫某发生争执,当该车行驶至翠屏南里站时,刘某使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该女子颈部、后背等多处扎伤,致宫某重伤。2017年11月,通州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未遂)对刘某向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8年2月7日,通州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一审宣判,以被告人刘某犯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点评:我们鼓励女性在遭遇性侵犯时,要敢于站出来、喊出来,而这个悲惨的案例让人心中一紧:面对冷血而残忍的暴徒,呵斥显得那么无力。但怎样才能真正保护女性不要忍气吞声,勇于向猥亵行为说不,又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法律和社会都责无旁贷。

 

 

7. 陕西一产妇难忍分娩疼痛跳楼,女性分娩疼痛引发社会关注。

 

       2017年8月31日,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内,产妇马某因难忍疼痛,从5楼分娩中心坠下,因伤势过重,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身亡。事发后,围绕“究竟是谁拒绝为产妇实施剖腹产”,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案件的责任承担和女性生育权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讨论。

 

 

      

       点评:在中国现行的公共政策评价体系里,死亡率的降低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女性舒适度的提升并不在这个考量范畴内,于是,推行无痛分娩就变成了一件“不划算”的事。社会就在这样“缺乏对生命个体尊重”的文化中将“忍受疼痛”合理化,产妇的意志和话语权就此被保守的生育文化以母职的“伟大”“神圣”冲淡。说到底,“生不生、生几个、怎么生”本都该由女性自己决定。但现阶段,这次事件产生的巨大疼痛正提醒着政策制定者们:与“二胎政策”配套的性别平等倡导、维护女性生育自主权和职业发展权的福利政策需要尽快跟上了。

 

8. 浙江某大学教授暗示“女人不适合学术空间”,歧视性言论引发论战

 

       2017年10月19日,浙江某大学教授四年前的一条微博暗示“女人不适合学术空间”,被指歧视女性后与网友对骂,引发更多海内外青年学者关注和入场讨论,多位知名学者相继发表意见。10月23日,24名主要为女性的博士生签名要求该教授道歉,该教授强调自己被当成了“性别政治正确”话题的靶子,批评者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

 

 

      

       点评:应该尽快出台反性别歧视法,建立性别歧视一票否决制度,尤其是涉及用人单位录用、学校入学、和单位人事调配、学生机会均等方面的歧视,决不能手软,推动整个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9. 山东卫视春晚小品被指歧视女性 ,节目组发文致歉。

 

       因部分台词中有“4万块买了她21900天”、“一天才合1.826(元)”等内容,山东卫视狗年春晚小品《海的誓言》被指歧视女性。2月17日下午,山东卫视官方微博发文致歉称,相关台词系对“金钱衡量爱情”价值观进行反讽,并无侮辱、歧视女性意图,已对节目中有争议台词片段进行了删除处理。

 

 

      

       点评:从网友们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于这种公然物化女性、公然将教务责任归为女性的绝对义务的言论都有共同的愤怒,这样共识和敏感的建立,和近年来女权主义者们对于春晚中性别歧视元素的批驳有很大关联。然而,山东春晚的官方回应也很微妙,将性别歧视偷换成“金钱衡量爱情”,这场并不成功的危机公关让我们看到,让官方媒体们意识到、并承认自己存在性别视角上的盲区是一件多困难的事。同时,也应警惕在婚姻家庭的论述中一味利用“浪漫爱”、“伟大的牺牲”裹挟和绑架女性

 

 

 

10. 公公强吻新娘闹婚,引发光关于闹婚风俗争论

 

        2018年2月22日,江苏盐城发生的、一起“公公强吻新娘”事件。盐城一卞姓男子在儿子婚礼上搂抱新娘儿媳,并做出“亲吻”动作,事后解释此举只是为迎合当地风俗的“表演”,在网上引发闹婚风俗争论。事后江苏盐城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出《文明婚礼、抵制低俗》倡议书,抵制不文明闹婚行为,不为了博眼球而出现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的不文明闹婚场面。

 

 

      

 

       点评:从明星柳岩被“闹伴娘”的新闻开始,社交媒体对于不合理婚俗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明显充斥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视的“风俗”应该被改变,这是令人欣慰。但我们也应更善于发现那些更隐秘、更难以被正视被讨论的存在于现有与婚姻和家庭关系中的歧视性因素,甚至是那些看似没有危害,实则令人在习以为常中强化了性别不平等现实的“惯例”与“常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简报  简报词条  好消息  好消息词条  妇女  妇女词条  权益  权益词条  过去  过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