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的博士,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洋插队”的学生,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在众多人带著有色眼镜去看待“农民”这个身份的时代,石嫣却选择回归田间地头,在距离北京市中心两个多小时的一个村子里,做个“新农人”。
2015年,石嫣作为全国十个农业领域的代表参加汪洋副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座谈会,工作汇报后汪洋副总理问了她几个问题,鼓励她好好干,令她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你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羡慕你?”总理的话,让石嫣再次看到扎根农业广阔的前景和使命的呼唤。或许因此,后来我们经常看到“要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样的说法。
农业是一个看似比较单调和重复的工作,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 石嫣
从0到1: CSA的开拓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农村人才流失,石嫣在读硕士和博士时正身处在食品与农业环境的恶化,但与其喟叹,不如行动。
2009年,石嫣和她的团队一起创办了小毛驴市民农园,从那开始,她逐步将小毛驴所代表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其在中国变成安全食品与社区共享式农业的新秀。(CSA模式:一种收益和风险共担的社区农业模式,会员通过预付款,共同承担耕种风险,分享农产品的收获,生产者也可以分享收益,并持续进行有机标准的耕作)
300亩农地,两个CSA农场,石嫣和其先生经营的“分享收获”现在会员已经覆盖北京会员1000个家庭,约有25位新农人、直接雇佣的20位老农人在顺义两个基地工作。5年来,分享收获农场致力于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返乡青年和新农人,累计培养100余名新农人。每年700、800万的现金流让她们更安心继续以农场为基地,发挥更大的生态与社会价值。
明年,分享收获农场将着力于记录与编辑“CSA农场生产管理手册”,农场数据化管理,设施农业管理,果树管理等方向,对文案设计以及农场管理感兴趣的同行者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
从1到100: CSA网络式的连结
除了北京,还在上海、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1000多个农场推广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影响了成千上万返乡青年、创业者、农民。在各方的支持下,今年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在北京市顺义区注册为社团法人组织。
目前,CSA联盟拥有注册会员200余家,成为各地CSA之间的结点。2015年,CSA联盟组织协调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共有800多位各界参会者前来参加,其中有80位国际嘉宾,连走道和地板都被挤满。2016年,CSA联盟又协调跟丽水市共同承办第八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本次大会也有800多位与会者前来参会,两次大会均反响热烈,为CSA农户提供了信息共享、技术研究及业务合作的平台。今年,CSA联盟在与农禾之家、绿色和平共同推出了“志同道禾公益助农平台”。
明年,CSA联盟除了组织CSA大会之外,还将致力于地方性的联盟网络的建设。比如像福建、江苏、河北各地有一些带头的CSA农场主,希望以他们为核心建立区域化组织,给大家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支持,市场支持。
除了农场、大学教育、国际机构间的合作与倡导,石嫣心中,却一直有个更深的结,那就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胡萝卜是哪来的?”“冰箱里来的”。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回答,更让她从2015年开始,致力于公益的食农教育,因为用她的话说,这影响到中国食物的未来。
我们都是“大地之子”
2013年,石嫣组建了“分享收获大地之子”项目,把农场和学校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到农场,把农田建到学校,以“探究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来替代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模式,让来农场的成年人和儿童都能够亲身体验到有机农业、土壤保护、物质循环等实践中来。
分享收获目前已经与呼家楼中心小学、顺义区东风小学、人民大学附小等8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分享收获的食农教育老师可以到学校课题授课并协助学校开辟校园菜地;另一方面,学校师生也可以到大地之子学园现场开展教学,更近距离接触食物来源。
今年11月,全国首份本土化生态食农教育手册《大地之子教育手册》正式出版,总结了石嫣及其团队在呼家楼小学开展食农教育的教案以及经验。
明年,“分享收获大地之子”项目将致力于食育课程完善,拓展合作方,并总结编辑农场活动的手册,希望对食农教育对接拓展,课程设计,文案编辑感兴趣的同行者加入。
她要找一位同行者
石嫣的团队中不乏有创意的大学毕业生和海归,也有踏实好学的返乡青年。而现在,你将有机会加入她的团队工作学习,更有奖学金可以申请。
志同道禾联合石嫣等五位圈内大咖,共同发起了“生态同行者”成长计划招募,入选的同行者和她在未来的12个月中一对一深度交流,从农场日常管理、组织国内外CSA联盟活动、践行农场到学校的食农教育,一起推动中国生态农业发展。
成为石嫣的生态同行者,你将会:
· 在一个CSA农场打工换宿,解决农场经营的实际问题,参与农场数据化管理,设施农业管理;
· 参与编辑设计《CSA农场生产管理手册》;
· 连接全国1000家CSA农场,搭建区域化CSA组织,用更网络平台化思维,实现聚落的效应;
· 设计食农教育项目2.0,在现有“大地之子”项目之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开拓食农教育市场,将食农教育带进更多机构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