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们采访了一家小型社会企业的HR,看看他们的招聘有何不同

       过去20年,中国公益行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人才问题仍是困扰公益行业的最大短板,人力资源缺乏甚至成为制约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对公益行业有了一定了解,希望在此行业从业;另一方面,行业的人力资源专员们抱怨人才不好招。

       到底求职者和人力资源专员之间存在的怎样的误会?为此,中国发展简报媒体部策划“与人力资源专员对谈”系列,捅开求职者与人力资源专员之间那层窗户纸。

被访机构: 益宝计划

受访者:赵先生,人力资源负责人

 

       益宝计划成立于2014年11月1日,最初立项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后于2015年8月独立注册转型为一家社会企业,是中国首家公益人和低保障人群的综合保障服务平台。益宝计划是首个与保险公司、体检机构合作,专注于为中国公益人和低收入群体设计各类所需小额保险产品的创新型机构,旨在提升公益人和低收入人群保障水平,以期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简报:以益宝为例的小型社会企业,是否也存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这些分类呢?

       赵:社会招聘常有,我们会在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校园招聘并没有尝试过。但因为招聘负责人有一些高校资源,也会通过校内社群等渠道内推一些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我们并不排斥,往期的实习生在工作中如果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也会很欣赏,我们对这份学习能力的欣赏甚至要超过有工作经验的人的已有经验。

       简报:招聘最大的困难是? 

       赵:事实上我们很难从简历筛选中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更多是通过推荐或者阴差阳错的巧合之下找到的。原因一,我们机构本身的性质跨界,介于公益与商业之间,与传统公益和商业的运行模式都不大一致,导致简历很难匹配;原因之二,我们很多岗位其实也要求一些公益行业的经验,但是目前公益行业没有特别成熟的人才库,招聘渠道也较稀缺,两个原因导致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简历比较少。

       简报:这些年见过的求职者在求职时存在哪些误区?

       赵:很多人投简历时都未必查看过岗位细则,对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没有思考,导致他的学历背景和经验和我们的需求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无法匹配,这种情况事实上非常普遍;

       与此同时,反面的情况,求职者太过谦虚,看了自己的简历与应聘的岗位稍有不同就否定自己,连简历都不敢投了。也有求职者之前的工作经历有少许不同,但是没能联想到不同工作之间的共同之处,所以望而却步。

       比如最近和一个应届毕业生聊,他看了我们的网上发的招聘通知,觉得要求太高他不符合。我拿来他的简历一看,明明很符合,只是在个别要求上有出入:比如岗位要求3-5年工作经验,他认为他应届毕业肯定没戏,然而也不尽然。实习的经历有与之匹配的项,展示出个人学习能力强就很好,不一定每一条都要达到岗位描述。

       简报:简历要做到多好才算好?

       赵:简历这种事情,和相亲差不多。衣着整洁举止得当如果在相亲里算个基本要求,简历也一样,格式对齐详略得当,是最基本的门槛。

       然而看多了简历你会发现,我们觉得常识性的问题,往往很频繁发生:以word形式发出的简历经常会出现打开后排版错乱,邮件打开发现正文空白只有一个附件,甚至邮件题目也不写,这都是些非常基础的错误。

       有人觉得,自己应聘的又不是编辑,排版什么的就不在乎。然而不是,不管什么岗位,把小事做好准没错。

       简报:简历看着OK但一面试就人设崩塌,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呢?

       赵:这种情况也有,简历与应聘岗位目测完全符合,甚至超过了我们的岗位需求,但面试分分钟发现他的能力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不要小看面试短短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面试沟通中的人和简历呈现的是不是同一个人,这不难判断。

       很多人在简历中不会对之前的工作做详细描述,列了一份工作却没有描述自己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作出的贡献、工作给他的成长,面试中对这些的考察就会暴露这些实际能力,因此人设崩塌的状况也存在。

       简报:被问薪资期待,究竟要如何回答?

       赵:这件事客观来讲,要求面试者对行业平均薪资至少有个了解,对自己在人才市场的位置能进行个评估,综合这两点,讲出的数值不会太离谱。

       然后就是实话实说,大大方方,不然呢?

       面试者一定要明确的是,对面面试你的人并不是你的朋友,你没必要去顾虑他对此怎么想;另外大家都时间宝贵,没人有时间去猜你到底怎么想;扭扭捏捏说自己没什么想法,但是人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说高说低没有关系,双方达不成匹配就换下家呗,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把真是的想法讲出来,坦诚最重要。

       简报:“失败的求职者,八成以上是态度问题”?

       赵:面试的时候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这点在我们面试里很明显,特别是有在公益机构工作经验的人,反而会在面试中有积极性不够的问题。面试全程你看不到他的企图心,只觉得他无所谓,随便面一面这份工作,录不录用也无所谓的感觉。和一个一上来就带着势在必得念头的求职者比起来态度高下立见。

       太过紧张的反面是太过放松,这在应届毕业生里倒是少见,有的人对答像和朋友喝酒一样随意,我都想说我不是你的朋友,你现在是在面试一份工作,请你不要把我当成你的朋友。

       有的求职者海投简历然后在一个时间段安排几十家机构面试的现象是存在的,我并不反对,因此求职者对每一场面试的态度不同也存在。但我想到,你既然花时间参加了面试,不认真对待就是时间的浪费,所以每个面试都力争拿到offer才是正确的态度,选择权永远该在自己手里。

       态度的另一种体现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能力。面试前是否有细致的准备,面试过程中时间虽短,也能对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均作出考察。面试哪怕只有半小时,都可以在过程中考察到这个人是否有进步的能力和空间,从面试刚见面到结束离开,有的人可以通过半小时渐入佳境,能看出他对岗位有了更多的理解,这就是学习能力和适应力的标志,这个能力也格外重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型  小型词条  采访  采访词条  他们  他们词条  一家  一家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