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都市民政局、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成都社会组织学院联合主办、多家合作单位及媒体支持的“如何终相见·社区基金会从0到1实现空间探寻——第三届成都603社区基金会研讨会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都峰会”在成都顺利举行。
“我们非常强调的是在社区建设和社区营造过程中社区资源的动员,但是谈到资源,社区基金会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要多么的有钱,而是从资源的属性方面来理解社区基金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与你分享的是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副院长胡小军老师的演讲——《从“概念”到“行动”——社区基金会发展路径探析》。
胡小军,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副院长
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参加这次会议。我想说的是其实站在台上诚惶诚恐,因为自己研究的实践远远跟不上我们当前的政策和实践发展的趋势。谈到社区基金会这样一个议题,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从概念到行动,谈一谈从2011年的时候参与社区基金会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因为我自己曾经有幸担任一个社区基金会的秘书长,也做了将近四年多的时间。所以主办方邀请的时候觉得心里又不是那么慌,因为自己干过一点。
前面两位老师讲得非常有启发,今天我有20分钟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什么需要社区基金会;第二,社区基金会到底能做什么;第三,怎么样来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谈谈我粗浅的理解。
第一个方面,为什么需要社区基金会。我主要是从三个维度来观察和理解。
第一个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又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而在基层当中又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早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央和国务院就发了一个关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引导慈善的捐赠到基层和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这表示在当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过程中,社区治理正在成为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维度,很多老师正在研究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异质性”。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和大规模的人口相结合就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社会群体的形成和分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在空间层面上又会表现为社区的异质性,就是一个社区的内部存在诸多的差异,也表现为社区和社区之间的巨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面对社区需求的多元化与分层化,服务供给的机制如何进行改革和设计?此外,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政区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机制是不是能够很好回应?
第三个维度,我想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在《慈善法》实施之后,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民间公益自下而上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实,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从起源来看,是这些组织在社区层面参与的工作,如参与式社区发展等,我们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另外,从本土基金会崛起的角度来讲,2008年至今,过去十年里,可以看到的是基金会在整个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承担着一个引擎的作用,这就让我们有了另外一个想象: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社区公益生态的打造,那么社区的基金会在社区公益生态营造中是否也能够发挥这样的引擎作用?
在这里,我想用一张图来表示。
首先,我们非常强调的是在社区建设和社区营造过程中社区资源的动员,但是谈到资源,社区基金会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要多么的有钱,而是从资源的属性角度来理解社区基金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知道投入社区建设,包括成都在内,我们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以及各种各样的资金是在逐渐加大的一个趋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社区资源?我经常用刚性和活性这两个特性来形容资源。毫无疑问,政府从外部投入到社区的资源,他是刚性的资源。
但是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刚才我谈到社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别是在一个高度异质化的社区里,这种特征特别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活性的资源能够快速、灵活地回应社区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活性的资源也能够回应战略性的需求。比如刚才贾西津老师谈到的社区艺术,社区青少年对美的追求,这些长远的战略需求,依靠刚性的资源是很难回应的。因为无论是政府的资源还是外部其他的资源投入都具有短期性、阶段性,需要立竿见影,但是涉及到社区长远的、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活性的资源。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社区基金会基于本土的社区资源的动员,其资源是具有活性的资源。
其次,社区基金会可以承担社区合作的媒介,我更乐意称之为慈善的枢纽。我们社区建设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其中社会资本下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社区社会资本的构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一个高异质化的社区里面,是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连接。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社区基金会作为一个社区合作的媒介,通过搭建社区慈善资源的一个平台,同时通过资助,社区基金会一方连着捐赠方,一方连着需求方,其实在这个当中可以重建人和人之间、人和机构、社区中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外部来讲社区基金会本质上也是一个引进外部慈善资源的平台,包括外部的优秀专业的慈善项目、慈善组织进入到我们的社区里面来为我们本地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第三,社区建设的所有的内涵在于社区领导力的提升。坦率讲,缺乏社区内生动力、缺乏社区自主参与的社区营造或者社区建设是负担极重的社会建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区如何进行培育,我想这也是社区基金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称之为公益的引擎。不管在两办的文件还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的文件当中都强调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需要的资源一定是活性的资源,政府的财政是很难直接培育的,因为他们不会写项目计划书,他们也不能去应对那么一套比较复杂的申请的流程,他们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的是活性的资源、长期的陪伴。而扎根我们社区基金会是可以承担这种作用的。
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社区基金的资助我认为是推动社区的自助和互助的服务体系的形成,没有比这个更为重要的。所以,社区基金会可以拿出很多钱来购买专业的社工机构的服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基金会通过资源的引导来培育社区形成自助和互助服务的体系,培养社区的居民形成一种社区的公共精神。
第二个方面,社区基金会到底能做什么?也是从三个纬度跟大家分享。无论是社区基金会作为一家社会组织,从发展的演变和历程来看,第一个是慈善救助,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群体在分化,我们既有非常高端的社区,但也有老旧非常贫困的社区,针对不同的社区的特点我想慈善的救助可能是一个授人以鱼,另外一个方面,越来越强调的是发展赋能,也就是授人以渔。第三个就是社区营造,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营造是一个综合的进程,是一个需要动员、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社区的营造一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这三个方面都是社区基金会可为的地方。
如果用一个更具体的社区基金会的运行机制来思考社区基金会能做什么的话。毫无疑问它首先是一个接收社会捐赠的平台,在这个捐赠的体系里既有来自于政府的培育扶持资金,或者甚至是提供注册资金,也有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捐赠的资金。在横向方面社区基金会应该和社区的两委以及社区其他的组织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
从它的下端来说,社区基金会更多是一个资助型的基金会,它资助的是我们社区里面各类的组织和群体。第一面对居民,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扶救助,另一方面社区基金会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或者资助的方式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同时它还可以重点资助我们社区的自组织。社区自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自助或者互助的服务,那么还有一种它可以投资,如果这个社区里面缺乏老人的专业服务、文化的专业服务,它还可以投资,以社会企业的方式来提供这种服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怎么样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需要和政府、社会及“市场”形成战略契合,如果能够达到这些契合的话,包括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空间。如何来推动呢?在深圳、上海,我们看到最重要的力量是来自于地方政府。不是说政府不可以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但是我想政府要有长远的眼光,刚开始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可能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政府不是永远占据主导型的角色,而他的作用是逐渐缩小的,而我们社区层面的作用逐渐是在加强的。
社区基金会的发展需要三个体系的构建,这三个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第一个是捐赠体系,第二个叫服务体系,第三是组织体系。在捐赠体系方面又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第一个方面,在建立捐赠体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重分析社区基金会所在社区的资源禀赋。而这个不仅仅是社区居民的资源,也包括这个社区所在的辖区内的企业、学校、事业单位、机关等多元的资源。
另外一个方面,我想虽然很难,但是非常需要探索和突破,就是构建永久性的捐赠资金。依靠永久性捐赠资金的收益、投资保值增值来开展我们的社区的活动。同仁们,社区基金会的价值在于更长远地来回应这个社区战略性的需求。那么在资源的层面上要避免朝不保夕的状况。在慈善法实施之后,为新的慈善捐赠带来了突破,包括股权的捐赠,包括未来可能是房屋捐赠,一个社区基金会没有多少现金,但是在成都有十套房听起来也是很厉害的,成为他永久性的捐赠资产。
在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特别强调的是核心应该推动社区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社区基金会应该颇具服务精神。在组织体系方面我更乐意对政府层面而言,对地方街道、区级政府而言,首先要尊重社区基金会的属性和特征,其本质是一个社会组织,应该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我想这是我们社会组织本身的内在和属性和特征,我们要尊重这种属性和特征。第二个方面毫无疑问社区基金会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的规则和架构。
第三,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在三社联动的背景下来思考社区基金会在社区营造中的定位。但是社区基金会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我们大力提倡社区基金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实践者或是决策者,依然要大力加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要以极大的勇气、智慧去破解长期制约社区有效治理的深层次问题,而社区基金会只是在发挥一个社会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其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是人,这些人是什么?我更乐意叫做社会创新家。这些社会创新家具有什么特质?具有社会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具有专业的精神,具有合作的能力。那这些社会创新家在哪里?我想就是在座的诸位,可能是政府官员、可能是社区书记,可能是社会组织从业者,可能是大学老师,可能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社会建设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让这些社会创新家有一个自我成长发展,一个支持性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成都未来的发展,我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寄予很高的期待,也希望看到我们成都的探索和实践能够引领中国社区营造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