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慈善与社会中心报告显示:中国慈善事业处于“完成度一般”的阶段
来源:chinafile
翻译:彭纯子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file.com/ngo/latest/china-doing-okay-terms-of-philanthropy-and-private-social-investment-says-report
亚洲慈善与社会中心(Centre for Asian Philanthropy and Society, CAPS)的基准数据研究Doing Good Index 2018收录了来自15个亚洲经济体的超过1500个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数据,反映了各个经济体的慈善事业和民间投资的发展情况。这项研究专门针对“社会交付机构(Social Delivery Organizations)”,即“参与交付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给社会的机构”。
该数据包含了四组35个指标,涉及了慈善捐赠中供给和需求的各个方面。这些数据把这15个经济体分成了四级,分别是:“完成度高”、“完成度不错”、“完成度一般”和“完成度不够”。其中,中国正处于“完成度一般”的分类之中。落后于泰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处在同一水平,仅高于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该数据概括并总结了亚洲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以下是其中涉及到中国的一些调查结果。
对慈善捐赠的管制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
- 2017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阻碍了海外非政府组织在华的发展。
- 国内非政府组织在接收外汇捐赠方面受到限制。报告中指出,这笔金额的下降,对于部分涉及教育和卫生方面的组织影响较大,相关组织可能需要缩减投资规模或者寻找其他资金资助来维持运营。
- 低额的税款减免阻碍了慈善捐助事业的发展。税款减免是政府优先考虑的事情,但同时也缩减了捐助者的捐款金额。在中国,税款减免的比例对于个人捐款是30%,对于公司捐款是12%。但是在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这些国家,都是百分之百。报告中指出,正是这一举措降低了中国在Doing Good Index 2018的整体得分。不过,税款减免的改革也可能带来大量私人社会投资。
- 另一个阻碍中国民间捐款的因素是由于对非营利组织缺乏信任。这种信任赤字可能源于机构议程和资金分配方式的不透明性以及与慈善组织相关的丑闻事件。在Doing Good Index调查过的样本中,三分之二被调查者表示“郭美美事件”始终对慈善捐款产生着负面影响。
为慈善事业创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 中国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措施,比如:奖励机制、志愿活动和培训项目。
- 在15个经济体的非盈利机构中,中国的“社会交付机构”使用众筹(指通过互联网筹集大量个体小额募捐)的比例是最高的。在接受调查的非营利组织中,58%表示他们目前正在使用众筹的方式进行集资,80%表示他们将要或者会继续使用众筹。报告中还指出,腾讯一年一度的众筹公益活动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例。
- 与其他地区的非营利组织相比,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会更多地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在被调查的非营利组织中,64%表示已经和政府签订了合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政府购买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机会,同时政府也是一个可靠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检验最新的服务方式并且提供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