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乡村振兴”被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乡村日益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乡村之振兴,很大程度上需要有赖于青年的“有为”。青年人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呢?友成基金会“小鹰计划”已经用了七年时间来寻觅答案。
7月15日上午,一场新时代的“上山下乡”青年们的盛会,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举行。这是由友成基金会“小鹰计划”举办的“乡村振兴,青年有为” 2017-2018 小鹰年度盛典。
(参会嘉宾和小鹰大合影)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中国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委员汤敏,信息社会50论坛主席、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一哲学”创始人、友成猎鹰加速器首席教练陈智慧,友成研究院执行院长汪亦兵,友成基金会秘书长零慧,埃森哲大中华区咨询顾问、项目总监汪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张静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现场也有村民代表、媒体代表、小鹰学员等上百名青年参与。本次庆典,还进行了线上视频直播,一共引来了18.2万人在线观看。
小鹰七年,硕果累累
“小鹰计划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发起的青年发展与培养项目,旨在发现和支持具有天下襟怀的青年,沉潜中国乡村,用一年时间,开展社会创新实践,从而超越自我,认识社会,成长为行动力和影响力兼具的领袖型人才。”
今年已经是“小鹰计划”发起运营的第八年,八年来共计招募培养了180多名来自剑桥、北大等高校的优秀青年。他们在友成基金会的支持下,深入乡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他们的足迹覆盖13个省20余个地区,服务了40多个NGO,累计志愿服务24万余小时,发起N项目100余个,其中具有可持续实施价值的35个,逐步形了成系列项目群。
沉潜乡村,收获成长
在本次庆典中,莊淯棻、谭睿其、陈芷妮、马萱和孙婉莹多名小鹰计划学员分享了他们在乡村做的实践行动和他们在乡村的经历故事。
庆典开幕时,播放了2017级小鹰李子怡拍摄的纪录片《小向往》,这是她在参加“小鹰计划”期间,以“小鹰”的视角,拍摄的一部云南丽江石头城本地人文风情的纪录片。
(2017级小鹰陈芷妮)
“我们关注乡村教育,更多的是从孩子的教育角度考虑。但,我们的教师们,他们又是极其需要被关注的对象。”服务于贵州苗兰侗寨的小鹰陈芷妮,讲述了她在这里开展的“教师支持”方向的工作。
她通过与教师们多次沟通交流,探讨困境与需求,方式与模式,最终根据教师的兴趣及特长,设计出 “师生互助兴趣社团。”“师生互助兴趣社团”是想通过教师的兴趣,选择他们喜欢的活动课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兴趣的驱动下,培养兴趣能力,改善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师自信心。同时通过兴趣课触类旁通地去引发教师对所带科目如语数外教学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我能做的,是自己的知行合一,我能做的,是影响可以影响的人。用我的行动,改变自己,用我的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她的努力下,这里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们的工作情况有了一些良好的改变。
(2017级小鹰马萱)
小鹰马萱在云南开展农村电商实践,她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交通不便,耕地稀缺。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出的经济作物,很难卖出去,也很难卖个好价钱,村民们辛苦的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正比。这对她的冲击是巨大的,所以她想为之做点什么。
她发现,电商模式其实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电商直接把产品对接到消费者手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益,而且拓展了线上渠道。于是,她开始发动村里群众,寻找村里合作社长等人帮助,开发和包装村里的农作物产品,逐渐将村里电商做出了一些良好的成果。
“一年的时间改变人改变环境都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先去理解环境,然后与环境里的人共情,从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人。乡村振兴青年有为,需要我们立足于乡村实际环境,发掘乡村的真正需求点,潜下心来,扎根乡土,用一年的时间去陪伴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马萱在现场这样说,她认为自己并不是想去改变村里的人们,还是去陪伴村民们一起进步的。
(2017级小鹰莊淯棻)
来自台湾的女孩莊淯棻,是服务于丽江石头城的小鹰,她在大学时期曾多次来到中国大陆参访、旅行,对大陆的乡村游有很深的感情和向往。在2017年,选择加入小鹰计划,亲身去深入中国大陆的乡村,认识这个广袤而未知的土地。
“当下的中国,面临着高度的城镇化,在追求漂亮的经济成绩下,很多农村正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消逝着,每个农村同构型越来越高,人口组成不再单一,许多传统文化与习俗也在流失中。对于传统文化和村落的保护,也面临着开发的需求与谁是主体的问题。”她在演讲中说道。
她曾经在几次偶遇与交谈中,发现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一代,都不了解自己的民族、老家的习俗和饮食文化,离开家乡也极为怀念家乡味,但因从小就离开家乡,渐渐淡忘食物的制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是模糊的。所以她决定将当地的日常饮食与传统节庆的习俗记录下来,编写了《石头城-食通册》:一本关于当地饮食文化纪录的小册子。
“透过将石头城的饮食文化纪录下来,或许特殊或许普通,或许对于当地居民直接帮助不大,但期望这是一个小小发声的开始,展现人与土地的互动性,而能对于自身文化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并使得传统手艺的纪录能以另一种形式展现更亲近大众的互动。当地的村书记说过:石头城是我们纳西族的家。在这里,最美的不是这大山大河,而是人。”
(2015级小鹰孙婉莹)
2015级小鹰孙婉莹,在参加小鹰计划之后,选择留在乡村里,开办了自己的农场“七味园生态农场”,她选择用双手建设出自己的理想,依靠自己的生态农场,链接城乡,探索“社区到农场、城市到乡村”的经济互助新模式。
”城市与乡村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在城市端应该是以城市社区来体现,乡村则由一个个生产者联合起来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好的模式,是把城市社区居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组织,他们可以在消费生态农产品的同时,用他们在城市里工作的一技之长,参与到乡村、农场建设当中,不单单是购买。”孙婉莹在演讲中说道。
在庆典现场,还在凉山服务的小鹰魏浩龙远程发来实景视频,讲述他在凉山开展彝族民居改造等工作的进展情况;小鹰全玉苹也带来了自己和孩子们创作的诗歌视频。
(2017级小鹰魏浩龙)
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都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听取不同行业人们的声音,从不同角度来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于是,在小鹰们主题演讲之后,今年的小鹰庆典特别环节——乡村议事厅,讨论一些看似在乡村建设中“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些议题不是很重大,却贴近村民们的生活。
项目组面向公众征集了100多个议案,让村民真实的生活,进入公众的视野。乡村议事厅,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主持,由现场嘉宾和观众对从一百多个公开征集议案中选出的三个进案例行讨论,共同探讨在乡村建设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从左往右依次是:埃森哲大中华区咨询顾问、项目总监汪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张静,信息社会50论坛主席、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2017小鹰海珠,潍坊寒亭牟家院村乡村戏剧节发起人牟昌非,郝堂村民是詹丽,友成基金会秘书长零慧)
其中一个议题,由雅安戴河的一个村长提出:城里人的车不该开进村。城里人来村里游玩时,将自己的车辆进入村里,造成了很多不便,还要拓宽公路,对村民生活也带来了干扰,不如走路进村,环保又能更好体验乡村的美好。
现场嘉宾和观众,就这个议题展开讨论。
信息社会50论坛主席梁春晓认为,在这个议题中,需要先理清谁是乡村发展的主体。村民才是村庄的主人,在发展乡村的同时,应该尊重村民的意愿和看法。
埃森哲大中华区咨询顾问、项目总监汪婷和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张静在在现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这个议题的解决方案。其他嘉宾和现场观众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牢记使命,展翅高飞
(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为2018届小鹰授旗)
活动的最后,2018届小鹰学员第一次集体公开亮相。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为2018届小鹰授予小鹰旗。
汤敏老师寄语2018级的小鹰们: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但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总想着改变乡村,首先要改造我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成长。发挥你们的长处,不断在乡村尝试,尽可能多地整合社会资源,去“搞事情”并且需要把事情给“搞好”。你们需要能埋头干活,也要能抬头看路。
(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寄语小鹰)
他们已经准备好,以天下为己任,深入基层,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一趟超越自我的旅程。
2018小鹰正在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