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一些日子让人心潮澎湃,对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以下简称“戈友公益基金会”)来说,好校长成长计划就是闪亮的日子,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乡村好校长们一起思考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把对良好社会的期望寄托于教育公益。
2018年8月2日,110名乡村基层教育者集结甘肃省瓜州县,脚里学院理事长、戈友公益基金会理事于淼在点将台宣布:戈友公益基金会发起的“2018年好校长成长计划”在正式启动。这一群乡村基层教育者分别来自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河北等八个省,来自四川的36位校长全部都是由“龙门山断裂带纪念穿越”项目筹款支持。
好校长成长计划主要分为两部分:“玄奘之路”戈壁行走和校长课堂。接下来一周,他们将挑战“玄奘之路”百公里戈壁行走,聆听极富人文精神的校长课堂。远方,大漠狂沙、烈日砾石、苍穹星辰,还有顾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晖(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高全喜(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梁晓燕(自然之友联合发起人、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执行理事)、焦叔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等名家导师团。
玄奘之路戈壁穿越路段,东南起甘肃瓜州县塔尔寺遗址,西北至新疆哈密小南湖佛寺遗址,全程399公里,贯穿莫贺延碛戈壁。一千四百年前,唐朝高僧玄奘从瓜州偷渡出玉门关,踏上西行求法极为险恶的一段路途。他经历追杀、背弃、迷路、生死,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莫贺延碛戈壁,沿着人和动物的骸骨往西走。他立下誓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2018年好校长成长计划选取玄奘之路的部分路段,从瓜州县的阿育王寺出发,经常乐营地、、黄谷驿营地和火星营地,最终抵达清泉金色大帐,历时四天三夜,总里程112公里。“我们希望好校长们也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跨越时间和空间,触摸人的精神世界,激发生命内力,思考自己的教育理想之路。”戈友公益基金会理事于淼说。
2018年8月3日一早,所有队员分成16组,在志愿者领队带领下踏上莫贺延碛戈壁。莫贺延碛分布着典型的雅丹地貌,灰褐色的地面上,矗立起高低参差的土丘峰林,其间夹杂着无数高低错落、形态奇特的土岗土丘,或如人头疙瘩,狮身人面,又如云朵,如蘑菇,如金字塔,如烽燧排列,如干驼奔走,又似鬼域魔城。人行其间,恍入千年荒冢。
100多人的队伍将在戈壁度过四天三夜,16位志愿者领队责任重大,他们需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和急救常识,随时观察校长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确保每一走上戈壁的校长的绝对安全,就如志愿者的口号“在你身边、在你身后”,远比他们自己徒步戈壁复杂得多。
体能康复机构肌本体育也派出了专业教练,为队员提供安全保障。AK Club作为好校长成长计划支持机构,已连续四年为乡村校长捐赠户外装备。户外徒步、戈壁露营,防蚊、蛇、虫必不可少。本次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广州超威日化公司捐赠了专业的防蚊产品,并指派专家为校长们讲授、示范如何在戈壁和校园防治有害蚊虫和控制疾病传播。超威是国内知名家用驱杀品领导品牌,产品推向市场至今,“有超威,没蚊子”的品牌宣称和可靠的品质深入人心。2010年,超威再次推出子品牌“贝贝健”,以“植物安全,有效驱蚊”为理念,开发适合儿童等易敏感人群的驱杀产品,成为中国妈妈安心驱护的优先选择。
2018年8月6日抵达终点常乐寺后,全员返回瓜州县城,戈友公益基金会备下了庆功宴,迎接戈壁归来的队伍。晚宴时,还将评选出戈壁行走的四大奖项:沙克尔顿将(团队内每一名成员全程徒步,无人上车)、风范团队奖(途中展现出坚强、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主动保护生态、维护秩序。此奖只设一个名额,由所有代表共同推选)、团队优胜奖(规定时间内徒步抵达营地者为金牌榜队员,上榜人数最多的团队获奖)、个人优胜奖(金牌榜前十名的队员)。
在人文世界中找回教育精神
2011年,第一期好校长成长计划便是在戈壁上酝酿成立的。一群“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戈友组成的支教队,发现多数乡村校长50%以上的时间要准备材料应付各种检查、周围缺乏标杆效应、乡村学生未来的求学成才之路并不乐观。缺乏管理权限、上级行政干预过大等多重因素下,乡村校长们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任何改变和突破的意愿。问题在于,真正能促进当地孩子身心发展的,恰恰是本地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状态。
当教育工作者迫于权威或精于世故,不能释放人的情怀、感知人的冷暖,没有健全的人格、无法坚守人的价值底线,那他们拿什么去教育孩子?教育是靠感染,而不是说教或者冷冰冰的管理工具。当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中迷失了自我,那他的心里怎么会有“人”的存在?怎么会去关心学生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管理对于他们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村基层教育的现状和困境令这群戈友如坐针毡。
如何改变乡村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态?戈友们想起了戈壁。对他们而言,戈壁都产生过积极影响,甚至每一个人生节点都刻着戈壁的印记。每一个人很意外地被抛进戈壁,烈日狂沙,每天三十公里、超过七个小时的徒步,连续四天,不断逼近体能和意志力的极限。完全被放逐于茫茫天地之间,被戈壁所驯服,感知人的渺小,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内心本我的贴近。“这时候,所有在社会中不得不自我包裹的伪装,被层层击碎,你能感知到人性的真实和内心的澎湃。”于淼说。
就这样,支教队发起了好校长成长计划,戈壁徒步作为项目的第一个环节被确定下来。2015,支教队正式升级为脚里学院,此后一直是好校长成长计划的联合主办方。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在操持项目的过程中,也曾自我怀疑:对这些原本就是来自于乡村,每天都走在山路上的校长,行走真有用吗?每一期校长们的反馈给了他们信心——非常有用。
校长们说,戈壁行走是历次培训中最感动、最触及内心的,也惊讶于自己内在的能量。一个乡村校长上戈壁之前,对自己的职业非常失望,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辞职。戈壁归来后,他认定自己要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这正是好校长成长计划渴望带给校长们的理念——理想、行动、坚持、超越。戈壁成了校长们自豪的标签,戈壁的精神元素融入了个人生活和学校活动中。
四天三夜的戈壁徒步之后,校长们感情和内心被打开之际,好校长成长计划便进入核心阶段——校长课堂。如何安排课程,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每年要消耗大量精力。他们坚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成长计划迄今已举办八期,全国共有600多位中西部乡村校长得到陪伴和培训。
最初几年,校长课堂开设的课程有领导力、组织行为学、科学管理,但技术层面的课程难以与戈壁徒步打开的生命激情产生联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的团队反思,“我们之前筹划的各类课程从不同角度总能找到他们的价值,但是他们和教育的本质无关,和解决这个时代的教育困境无关。”
脚里学院名誉院长顾久的教育理念对好校长成长计划影响很大,他谈教育家理想、谈信仰、谈教育中人去哪儿了。经过几年摸索,校长课堂转向和校长们一起在人文世界中找回教育之真、精神之贵,引导校长们突破桎楛,关注教育中的人,思考人文精神。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相信:人终究是要在黑暗中觅光而行,人文精神下的同情、执着必定会播下种子,悄无声息地助力于每一个人丰满而醒觉的人生。
2017年,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为校长们请来雷颐主讲《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王建勋主讲《读书人的责任和使命》、顾远主讲《旁观者的一生》、王晓渔主讲《风雨如晦,弦歌不辍》,乡村校长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我的窗。
那一年,校长课堂还设计了其他形式的课程。一、与北师大合作举办为期两周的教育研修班,依然侧重于对教育理念的思考,同时增加了教育探索先行者的经验分享;二、影子培训,把校长们分成若干小组,到浙江的优质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挂职实践;三、进行长期跟访,观察参加成长计划的好校长们,记录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得与失、困惑与改变,并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
看见教育中的“人”
顾久在首期好校长成长计划的课程中提到,功利主义教育让“人”渐渐消失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不见了,“人”不见了。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养成了双重人格,内在自我的“空心”,看不见自己,无所谓真正的喜欢与热爱;迎合所谓主流,活成主流价值成功的范本与标本,人生不同节点无法自主选择。
教育里没有“人”,那“人”到哪里去了?各类教育口号里的“人”是真正教育中的“人”吗?好校长成长计划连续八年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把“人”找回来?要把“人”找到,我们首先要“看见人”。
2018年好校长成长计划的主题是“教育中的‘人’”
顾久带来了主旨发言《教师的人文精神》,他理解的“人文”就是“人道”,即把自己当人,也把别人当人,对教师而言,是自己做人、做好自己,以身垂范,也把学生看成这样的人来相处。
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晖将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入手,进而分析教育问题的本质,告诉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问题、做真正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高全喜主讲《通识教育、人格塑造与学习能力》,他将解析什么是通识教育、它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如何理解通识教育核心就是培养健全人格。高全喜在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时期,曾主管北航特色文科项目——知行文科实验室。
梁晓燕分享教育实践创新案例,带领大家看见跨越地域限制、城乡差距的不同教育实践,探讨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好教育“好”在哪里、如何做“人”的教育。
在前期课程导入中,焦叔斌以管理学的视角解析一个好校长如何带领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带领一群好老师,使用好设施,践行好设施,才能培养出好学生,成就一所好学校。他说,光有一个好校长,难以过渡到好学校。他告诉校长们,一群人如何走得更远。
与往年不同,2018年的校长课堂增加了参与式工作坊。8月7日和8月8日的下午,均为三场不同主题的工作坊,校长们可以自由选课:
工作坊一:人需要灵魂,学校也一样。焦叔斌将创设教育现场,与校长们共同探讨一个好校长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一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应该围绕什么样的使命展开工作、如何达成有价值的使命。
工作坊二:用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帮你解决难题、了解自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高盛集团,现为C计划联合创始人的郭兆凡将告诉校长:在信息繁杂、问题众多的社会中,应该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批判性思维是帮助人相信什么、做什么的方法。
工作坊三:教育戏剧工作坊:戏中探自我。木棉集团创团成员、应用戏剧推动者李健青将带领校长们在剧场游戏里放松身心,在神话故事的隐喻中回顾过往、分享玄奘之路的收获,在体验式参与中看见自己、认识他人。
目前,校长课堂的课程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仍有待提高,后续几个模块和一些重要问题,仍在探索期,比如:有了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之后,如何再回到教育现场,让校长们有落地的信心和思路?如何保持和校长之间常态性的互相激励,让校长们每一点滴的探索,都充满底气?如何能够采集更多教育探索先行者的经验?如何能找到并且让乡村校长们走进那种有代入感、能产生共鸣的标杆学校,进行挂职体验?如何形成像戈壁团队一样的生命共同体,彼此看见,彼此激发?对于这些问题的不懈思考,是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在公益路上持续前行的动力源。
如何找回教育中的“人”?戈友公益基金会已经探寻了八年,仍会继续追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