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捐赠圈”正在美国兴起,对中国公益事业有怎样启发?

引言

       在美国,一些大大小小的捐赠圈(Giving Circle)正在改变着美国人参与公益事业及做捐赠的方式。2018年初,大峡谷州立大学约翰逊慈善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年度报告《2018十一个公益新趋势》, 其中位列榜首的是共同捐赠(Giving Together)特别提到了捐赠圈的崛起。[1] 无独有偶,2017年底就有报道称,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美国捐赠圈的数量增长近三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9%。[2]

       为什么捐赠圈在美国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增长?它的兴起又对中美公益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其概念、特点、影响及在国内的发展等多维度的探讨,希望能给国内公益事业带来一点启发。

       一、概念及特点

       维基百科对捐赠圈定义为:它是一种强调集体捐赠慈善形式,所有成员将善款聚集起来,通过投票或代表团等方式共同决定将善款资助给什么慈善机构或社区项目。其中,人们不仅捐赠金钱还投入时间或给予技能支持 [3]。 简单说它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自发聚集资金,群策群力共同决定如何使用善款,从而达到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慈善捐赠方式。

       图1:人们可以通过捐赠圈扩大慈善影响力[4]

       从某种意义上,捐赠圈与投资俱乐部(Investment Club)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志同道合的成员将资金聚集起来,通过分析研究共同决定资金的投向。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前者是追求扩大慈善影响力。[5]

       有研究指出美国有1400多家捐赠圈组织,大多具有草根性质,由与慈善领域无关的民众发起成立的,它们形态各异,但是都有以下四个核心特点:[6]

       1. 善款聚集。不同捐赠圈会根据成员经济能力设定不同捐赠额,有些捐赠圈会将每年的筹款全部资助出去,有些会成立捐赠基金进行管理。

       2. 共同决定善款的资助对象。50%的捐赠圈采取投票形式,20%采用达成统一意见形式,10%采用代表团,还有一些选择其他形式。

       3. 捐赠圈应保持独立的资助决策权。尽管一些捐赠圈会得到基金会协助,但其是由一群捐赠者发起的,而且在后续的资助决策中也保持独立。需要说明其不同于捐赠人聚会圈(Donor Circle)——它最初的发起者是慈善机构,主要是为机构筹款,而Donor Circle 也算是Giving Circle。

       4. 捐赠圈会给成员提供慈善知识培训或组织成员共同讨论社区问题。

       可以说捐赠圈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民主的慈善方式,可以凝聚分散的慈善资源,联合众人共同讨论并决定资助方向。

       二、对美国捐赠生态的积极影响

       捐赠圈虽说是一种现代的创新捐赠方式,但其理念可追溯到百年前的互助社会(Mutual Aid Societies)及其他回馈社区的捐赠行为。[7] 近些年,它的兴起主要是伴随着公益风险投资(Venture Philanthropy)及捐赠人建议基金(Donor-advised fund,DAF)等公益新理念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8]

       自诞生以来,捐赠圈在全美有超过15万名捐赠者,遍布全美50个州,吸纳捐款总额达12.9亿美元。仅2016年,捐赠圈的筹款额为3010万美元,资助额为2770万美元,资助筹款比高达92%。 [9]

       捐赠圈有如此显著的表现,不仅因为它有“集合力量办大事”的天然优势,还与它对美国慈善捐赠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关:[10]

       1. 捐赠圈有效的增加成员的慈善捐赠。参与捐赠圈的成员比不参加时捐赠的多,而且积极的参与到资助决策活动中的成员倾向于捐赠更多。

       2. 捐赠圈有利于成员形成策略性的捐赠行为。例如,捐赠圈可以通过组织成员现场调查及分析相关数据进行捐赠决策。相比传统慈善机构,捐赠圈的成员也更倾向于进行多年的长期捐赠

       3. 捐赠圈的资助领域更为细分。尽管捐赠圈的资助范围可能没有传统慈善机构广泛,但由于其草根的特性,可以关注到传统慈善机构所无法顾及的细分群体。 

       4. 捐赠圈参与者的公民责任感更强,而且也更加乐意参与解决社区的问题。人们在捐赠圈中不仅捐赠金钱,还贡献时间和技能,比起传统慈善机构,他们更积极的参与慈善活动和解决社区问题。

       5. 捐赠圈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及现场访问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捐赠者的公益知识,有利于引导善款的科学使用。

       6. 相对于传统慈善机构,捐赠圈对被资助机构的帮助更加全面。被资助机构从捐赠圈不仅收到捐赠善款,而且在很多实际案例中还收到包括实物捐赠、志愿者服务、长期发展建议以及介绍更多其他的捐赠圈或捐赠者等非现金资助。这类非现金资助对被资助机构的长期发展十分有益。

       总之,捐赠圈有利于集合分散的资源,有利于策略性捐赠行为的培养,进而扩大捐赠慈善影响力。

       三、捐赠圈与社区基金会的结合

       在美国,捐赠圈与社区基金会的结合十分密切。有研究表明68%的捐赠圈拥有支持机构,为其提供基本的服务,如年度财务服务,而其中一半的支持机构为社区基金。[11]

       舜益在2018年4月举办的春蕾“金融+公益”创新研讨会 [12] 上就曾提到,美国社区基金会常利用捐赠圈激励和启发捐赠者,通过举办线下沙龙和其他活动,凝聚社区内的捐赠人。例如,波士顿社区基金会就主办并协助管理捐赠圈NE500/501 Circle,为新英格兰500俱乐部提供帮助。 [13]

       捐赠圈与社区基金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种结合对捐赠圈的益处包括:1.得到财务代理服务,间接获取501(c3)税务豁免资格;2.增加可信度,一个值得信赖的支持机构提升捐赠圈的可信度;3.利用社区基金会的数据库或资助白名单,有利于更高效的选择被资助机构;4.有利于更深入的了解本地信息及社区内的关键问题;5.一些社区基金会对其关联的捐赠圈提供员工及专家支持。

       而对社区基金会的益处包括:1.能有效增加新捐赠者,可以拓展新的捐赠群体;2.为现有捐赠者提供一项新服务,多了一个新的慈善选项,尤其对于一些注重活动参与的捐赠者更加有益;       3.有利于形成长期持续性的捐赠;4.可以有效地将慈善理念推广到社区中,促进捐赠文化的形成及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以上可看出,捐赠圈与社区基金会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发展。社区基金会的生存之道是要深耕社区,凝聚社区内的捐赠人,此时这种区域性的捐赠圈的功能就显得尤为突出。

       此外,舜益在文章《再谈美国社区基金会DAF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14] 中提到,美国社区基金会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浴火重生,取得再次成功的关键是积极拥抱DAF。 因而,很多与社区基金会合作的捐赠圈也会积极使用DAF管理日常事务。值得一提的是, 一个专门为捐赠圈服务的零门槛DAF——捐赠圈增长基金(Growfund for Giving Circles)在2017年成立,        [15] 用户通过其官网可以建立或加入一个捐赠圈,Growfund可为其提供亲友邀请、账户管理及资助选择等便捷服务。

       四、捐赠圈在亚洲与中国的发展

       有报告指出捐赠圈在亚洲已经出现并开始发展,根据起源可分为两类,分别是舶来捐赠圈(transplanted circles)和本地捐赠圈(Indigenous Giving Circles),顾名思义,前者是欧美捐赠圈设立的分支机构,后者是本土自发成立的。2014年亚太地区有35个捐赠圈,2017年增长至66个。增长主要归因于舶来捐赠圈的进入。 [16]

       捐赠圈在亚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舶来捐赠圈在移植过程体现出灵活变通的方式。例如影响力100(Impact 100)在移植过程中,将其在美国的纯女性参与特点变通为允许男性参与。2.大部分捐赠圈是依靠社区基金会建立的,捐赠圈也会从中受益,尤其在降低人员成本方面。

       我们的研究发现有五个在中国内地的捐赠圈。以下我们介绍这五个不同类型捐赠圈,并分析捐赠圈在国内发展的特点及不足。

Grace的捐赠

       Grace的捐赠圈是由北京网友Grace于2006年在绿野户外论坛发起成立的捐赠圈,也是目前网上能搜索到的最早的内地捐赠圈。该捐赠圈成立之初有10名驴友,后面发展扩大到两组成员,他们通过网络爱心义卖的形式帮助北京周边的贫困学生,也会邀请捐助对象参与聚会及活动给予精神支持。[17] [18] 

欣星向日葵捐赠

       欣星向日葵捐赠圈是由贵州大学学生及老师组成的帮扶小团体。该捐赠圈成立于2008年,成立之初有9名成员,初始计划年限为1年,规定每人每年捐助240元,帮扶对象为贵州的一个贫困家庭。[19]

SVP China

       社会创新合作伙伴项目(Social Venture Partners, 简称SVP),隶属于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是该基金会借鉴美国的SVP模式,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的捐赠圈项目。该项目借鉴美国的一种创新的公益风险投资(Venture Philanthropy)模式,鼓励社会精英利用自己的时间、专业技能和资金来长期支持有潜力的非营利组织。

       SVP China北京共有35位社区成员,每位SVP伙伴每年捐赠3万元。所有SVP支持的项目都由伙伴一人一票投票选出。目前有五个支持项目,主要关注乡村教育及促进教育公平发展。[20]

一众基金

       一众基金是2014年设立于上海联劝公益基金的专项基金,2018年已有100位捐赠人加入,每位会员每年的捐赠额为2,200元,并通过“一人一票”的表决形式,连续三年每年各资助一家公益机构。目前的捐赠领域为教育,受益人群所在地为上海。[21]

PIM的捐赠圈项目

       益启慈善(PIM)是由两位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友创建的教育类非盈利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年轻的专业人士和大学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有效的慈善行动中去。PIM的捐赠圈是一个三小时版本的慈善教育项目,经过讨论小组选择一个国内的女性赋权组织共同资助。官网建议单次捐赠圈规模为20人,每个人捐赠150-200元。[22]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国内捐赠圈的特点及不足包括:

       1. 国内捐赠圈正处于起步阶段,草根性的捐赠圈多为朋友圈或相同爱好的成员,例如驴友圈或同学圈,这些圈子基于信任及身份认同,管理形式简单直接,捐赠者的钱往往由圈内的一个人负责保管。草根性的捐赠圈在国内难以持久,Grace和欣星向日葵捐赠圈是典型的草根捐赠圈,规模小。我们查到的信息显示前者有三年的状态更新,后者一年后就再无消息了。资助领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多为贫困助学。

       2. 机构主办的捐赠圈参与者多来自本机构专业公益人或机构之前项目的参与者,主体偏精英阶层或专业慈善人群。其组织形式也较为正规,例如一众基金就设有“资助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分别负责挑选公益项目进行资助和资助后的评估工作。

       五、总结与借鉴

       总体来看,国内捐赠圈从2006年诞生至今,十二年的发展速度及社会影响力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策略性捐赠在国内一直不受重视,就连当下的公益圈整体也更为喜欢热闹的运动捐和游戏捐。但我们始终相信公众的捐赠不会仅仅停留在冲动捐赠上,国内一定会出现策略性捐赠的群体。

       而从美国的经验看,捐赠圈是一个有效的联合捐赠方式,它可以将分散的慈善资源凝聚起来,通过民主决策进行资助并放大慈善的影响力。这种方式值得国内借鉴,尤其是国内还没有任何社区基金会设立捐赠圈,而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社区基金会可以与捐赠圈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俗话说,独行快,众行远。慈善本不是一人的活动,合作互助应为题中之意。舜益希望与业内专家多多学习及探讨国外成熟经验,携手让国内的慈善创新实践走的更远。

       舜益简介

       2006年成立于上海,是国内社会企业的先锋,创始团队为一群中美年青人,致力于提升有效公益捐赠与跨文化的公益慈善交流。舜益咨询于2016年中开始介绍在欧美近期盛行的捐赠人建议基金(Donor-advised Fund, DAF), 至今已发布近20篇关于DAF的报告与文章,涉及公益金融、社区基金会、捐赠体验、慈善顾问等DAF 的各个方面。 

       舜益咨询提供国内基金会迭代升级改造、引进DAF相关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发布《捐建季刊》报道DAF在国内的发展和相关文章的发布,是国内DAF的启迪者。 

       注释

[1]《What trends will affect your work in 2018?》:http://johnsoncenter.org/11trendsfor2018/

[2] 《Network Power: Giving Circles Are on the Rise and Engaging New Voices》:https://www.insidephilanthropy.com/home/2017/12/5/giving-circles-are-on-the-rise-and-engaging-new-voices

[3] 维基百科词条Giving circ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ving_circle

[4]图片来源:https://yvcf.org/womens-giving-circle-grants-8000-yampa-valley/

[5]《An emerging philanthropic trend: the "giving circle"》:https://www.csmonitor.com/2004/1230/p01s01-ussc.html

[6]《The Landscape of Giving Circles/Collective Giving Groups in the U.S.》,Giving Circles Research Group, November 2016

[7] 维基百科词条Giving circ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ving_circle

[8] Giving Circles:https://www.learningtogive.org/resources/giving-circles

[9]《The Continued Rise of Collective Giving》:http://johnsoncenter.org/the-continued-rise-of-collective-giving/

[10] 《The Impact of Giving Together》,Angela M. Eikenberry and Jessica Bearman,May 2009

[11] 《The Landscape of Giving Circles/Collective Giving Groups in the U.S.》,Giving Circles Research Group, November 2016

[12] 舜益·春蕾“公益+金融”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https://mp.weixin.qq.com/s/3yCvgYiIgVvxv4f2luZKag

[13] NE500/501 Circle官网:http://givingcircle.usa500clubs.com/about-giving-circle/

[14] 《再谈美国社区基金会DAF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何丽丽:: http://blog.socialventuregroup.com/svg/2018/06/22.html

[15] 《Web-Based Platform Helps Expand Community-Based Giving Circles》:https://nonprofitquarterly.org/2018/05/25/web-based-platform-helps-expand-community-based-giving-circles/

[16] 《Circles of influence: The impact of giving circles in Asia》,Asia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hilanthropy,2017

[17] Giving Circle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2724473_0_1.html

[18] 义卖:http://bbs.lvye.cn/thread-86407-1-1.html

[19] 欣星向日葵捐赠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8baa20100ccvn.html

[20] SVP China官网:http://www.svpchina.org/

[21] 一众基金介绍(2017版本):https://mp.weixin.qq.com/s/CL36os572q_2n7WJAkkttA

[22] PIM捐赠圈:http://pimchina.org/zh/about-pim-zh/community-engagement-zh/pop-up-giving-circle-zh/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捐赠  捐赠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启发  启发词条  
公益

 深蓝简报——新春特刊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    康熙《济南府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