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位于四川巴中的金台村,数度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这个顽强的乡村依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现代化农村的新路线,结合现代建筑形式、技术与传统农村文化,使村落无论在经济、生态、社会层面上都得以充分可持续发展,甚至因此进了知名杂志Dezeen挑选的2017年度最佳住宅设计TOP10榜单。
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参考资料:谷德设计网、每经网、中新网、环球观筑等)
2017年年末,世界著名建筑杂志Dezeen挑选出了2017年度最佳住宅设计TOP10,其中亮相的获奖建筑中,居然有这么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成为了中国唯一入选的住宅。Dezeen杂志对它的评价是: “2017年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房屋设计之一”。
它就是位于四川巴中的金台村。郁郁葱葱的山中,各种别致的小房子和一座居民中心错落其中。这座位于半山腰的小山村,如今也被称为“牡丹园”。
是什么让这座占地仅六亩的乡村受到建筑设计杂志的青睐呢?这要从这个村子的故事开始讲起。
Aim:重塑金台村的新发展模式
金台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附近,是个不幸的地区。2008年的汶川地震导致这里变成一片荒地,数年内突如其来的暴雨滑坡又让新建的房子、公路等设施遭受了严重损毁。
村民们不得不进行转移,寄住在镇上。虽然居住条件变好了,但他们却时刻怀念着老家的乡土人情。用67岁的李正国老人的话来说,“还是不如自己的‘狗窝’”。
那失落的心里,时刻渴望着回到过去的家园。想重新回到家乡的土壤上,居住在熟悉的空气里,是包括李正国老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心声。
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香港大学建筑系公益机构“城村架构”(RUF)来到了这个乡村, 准备为他们再造一个新家。
“城村架构”的创始人Joshua Bolchover 和 John Lin
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关帼盈说:
我们期待设计出来的村庄纵使是现代的,却能保留传统村庄的韵味,并希望透过新颖手法结合现代建筑形式、技术与传统农村文化,使村落无论在经济、生态、社会层面上都得以充分可持续发展,让村民能够过着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农村生活。
这是一家由香港大学运作的非盈利的设计及研究组织,旨在为受灾地区提供一种崭新的居住方案,让金台村既可以保留原有的农村韵味,又具有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
金台村地处通往秦巴山区旅游景点的必经之地,对日后发展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但目前的情况较为严峻:能用于建房的现有土地较少(只有六亩),资金方面也不充裕,如何将城市的现代化建筑放进农村而不会有太大冲突?重重问题摆在了面前。
Approach:用设计来优化空间
农村,最重要的什么?他们做了细致的调查,从建筑材料、与自然环境、民生、社区关系等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选择保留的部分。
“金台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左邻右里的人际关系很强,我们特别希望保护这份传统村庄的人情味。”项目主要负责人关帼盈说。“村里还存在着很多属于当地农村的活动,如:草编、制辣椒、熏肉等,川北文化色彩浓厚。”
这是农村的特色底蕴,它不能被放弃!虽然土地面积小的问题可以通过放入城市集群式建筑来解决,但如果不加修改,就很容易让城市模式直接吞没了这片区域。
那么,向村民们多问问吧。
“城村架构”团队开始以月或半月单位,办起“工作坊”,向村民们征询规划意见,没想到,大家都十分踊跃,并贡献了大量想法:有的人想继续种植,有的人想养牲畜……甚至远在县城各个地方的村民们听说了消息之后,也纷纷赶回来参与聚会。
于是,一个个阶段性的规划被做成模型,送到“工作坊”里供大家观看和提意见,再不断调整。
就这样,一个最终版本的设计图终于投入了运作。
在这片仅仅4000平方米的土地上,最终确定建设26所全新设计的房屋,配套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装置。
各间房子交错有致,建筑布局整齐划一,以保证室内采光和通风。砖红的底色和白色的框架结构,为建筑增添了一种几何式的现代美。而且,每栋居民楼的抗震性都经过了模型的高强度安全测试。
门口面向街道,让家家户户门前敞亮,既可以方便开展日常活动(比如晾晒成熟的玉米),也便于邻里之间打招呼。
房子的屋顶,采用分层式阶梯设计,既可以挑土种植作物和晾晒粮食,也可以沿着阶梯和嵌入墙里的管道,收集降雨至地下贮存。在屋顶,还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外墙则由混凝土和砖块搭建而成,保持农村一贯的装修风格。楼下有专门隔开的区域,可用于种植作物或圈养牲畜,而牲畜产生的排泄物则会被收集,用于产生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实现能源自给。
占地不小的居民中心,为具有丰富文化活动的金台村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聚会、沟通交流。一楼可以用来举办会议,也可以为开展家庭宴席、农家乐、民俗等活动;二楼则有一块较大的面积,可用于种植蔬果。
他们还将农村本底和绿色理念有机结合,在村庄里设计了一个污水处理池——这是一个由三级梯田组成的系统,自上而下依次为睡莲田、香蒲田和茭白与藕的混合田。
污水仅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逐级向下流,到三级田刚好成为可用于灌溉的净水,剩下的水将通过水渠进入地表水系统。不仅满足生态功能,还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
Action:正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金台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完成后,总耗费为60万美元(150美元/平方米)。如今它正在为这里不断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首先,当初“工作坊”召集人们聚会讨论的习惯,沿留了下来。每逢村里大小事宜需要拿主意时,人们总会集体商议。
随着Dezeen杂志将它评选为年度最佳住宅设计,这个地区成为了网红之地。记者、游客和徒步者等络绎不绝地涌了进来,只为一睹风采。渐渐地,这里的品牌打响了。
而当地人也开始探索,如何借助当地条件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有机农业和养殖业:秦巴山乡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周文国是县上养殖技术的领头人,他带头在村里打造了名为“金港”的公司,集结村民合办有机农业和养殖业,希望打造出品牌。尽管目前还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但正在努力克服中。
绿色农业:南江的多个特色农业——大叶茶的一个种植基地就位于金台附近。如今种茶制茶已进入金台的每家每户。“小户农业是不长久的,我们希望号召村民将农田集中起来规划,做成茶园,产生规模效应。”已退居二线的老村支部书记袁宗成说。
旅游业:南江打造5A级景区的进程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如何打造民俗旅游文化,也成为了政府人员正在考虑的一项工作。
更重要的是,遭遇了数次自然灾害依然得以重建的这个地方,成为了十年汶川地震震后重建的乡村规划样本。
如何发挥金台村的样本价值,为整个川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带来借鉴?这是一条还在探索中的路,需要时间,但一定是有意义的。
南川的其它地区也在面临着异地搬迁问题,然而“住房问题面太大、难度太大”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各个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