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世界百大NGO的创新之路:学会回归初心,拥抱模糊

文/李奕萱、叶静伦 来源:社企流

原标题:世界百大 NGO 的创新之道:时时提醒自己忘却已知,并拥抱模糊

全球百大 NGO 国际关怀协会(CARE International)的美国首席创新长达‧范德贝克(Dar Vanderbeck)。摄影/叶吉珄

 

       在成长中意识到不公,在田野工作中领悟社会运动的方法。

 

       范德贝克来自美国的新泽西,出身工人家庭。成长过程中有 2 件事深深影响了她,第一件有关她的父亲。父亲身体一直都不好,多次进出当地医院,但直到经济状况较理想的阿姨将她父亲送到佛罗里达的大医院后,短短 2 周,她父亲的状况就大幅改善。

 

       第 2 件则有关她的母亲。她母亲是艺术家,非常认真工作,在服饰产业服务 23 年,尽管所属的公司市值很高,却从没赚到超过基本薪资的薪水。范德贝克长久以来亲眼见证阶级、种族,甚至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平等,了解到如果不改变架构与制度,所谓的「社会正义」、「尊严」、「脱离贫穷」等都只是空谈。

 

       2007 至 2008 年间,范德贝克担任奥巴马竞选团队的活动承办人,当时团队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志工,招募志工因此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让范德贝克认清一件重要的事:「如何清楚、明确的诉说自己的理念是最大关键。你如何将理念有效传达给别人,让他们认同、愿意为你工作、相信你、相信团队?只有当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认同时,才能随机应变、弹性的下决定,而不只是尽个本分。」

 

2007 至 2008 年间,范德贝克担任奥巴马竞选团队的活动承办人。图/Obama White House

 

       当年的助选,范德贝克带领团队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郡挨家挨户拜访,做第一线工作。该区域投票点有限,因此投票总量也不高,范德贝克和团队开始思考,要如何鼓励民众投票。投票日当天,早上 6 点就有几百人在排队,团队于是做了个「广告牌游戏」,让民众填写:「我排了(多少时间)来投给奥巴马。」虽然只是小小的创意,却增加了民众投票的乐趣与意愿。这次透过创意来达成目标的经验,也很大程度的启发了范德贝克

 

       世界百大 NGO:暂时放下 NGO 的角色,可以看见更多机会

 

       之后,范德贝克进入了 CARE。CARE 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于美国成立,从 22 人的小型组织开始,将物资送到欧洲战场上的灾民手中。如今的 CARE 即将庆祝 70 周年,在 93 个国家开展长期服务,并且预计在 5 年内拓展到 100 国。「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计划,包括生育医疗、性别平权、教育、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变迁等,大部分都会和其他在地或国际组织紧密合作,一起研究出最佳解方,我们并不倾向自己主导所有发展。」

 

       抱持着这样的理念,CARE 深耕全球在地,拥有超过 1 万名员工。范德贝克在此次来台的其中一个交流行程中,面对同样擅长灾难救助的台湾基督教救助协会提问,她回应道:「世上许多灾难发生时,CARE 很少烦脑『外来组织如何介入当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往往都已经在当地扎根非常久了,对在地脉络都很熟悉。」

 

图/@ Wikimedia Commons

 

CARE 因此在全球的服务据点设立方面,拥有缜密的策略布局,除了考量当地是否频生灾难、需要服务,也会思考如何「与在地长久的发展」:「我们希望自己不只是一个非政府组织(NGO),而是一个国际发展的综合型组织。」范德贝克在受访中解释:「世上许多国家的政府,例如美国、欧洲各国等,都不能再限于旧有的角色,NGO 也是、企业也是。过往,企业与 NGO 似乎各有自己的角色,例如,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工作(dignified work),而 NGO 的价值在于最了解在地的问题。但如今,NGO 不能再把企业看成单纯的捐赠者,而是必须携手合作。」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CARE 花了非常大的心力在游说联合国、欧盟等区域型联盟与组织,以达到政策影响。CARE 也在如巴基斯坦等地与跨国企业合作,甚至开发微型保险商品来应对天然灾害。这还不是很常见的合作模式,但我们必须暂时退一步忘记自己的非政府组织身份,才能看见许多这样的机会,并换位思考。」范德贝克说。

 

       CARE 甚至和新加坡的商业私募股权公司 Bamboo Capital 成立了影响力投资基金 CARE Enterprises,提供 5000 万美元的资金,只要求 5% 的反馈,目标是资助那些能创造「有尊严的工作机会」的企业。「我们不想要支持像 Uber 那样透过剥削底层劳工赚钱的企业,我们支持的是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企业。」范德贝克在拜会台湾科技部的对谈中表示,这个投资基金已在印尼运作中,并且正在评估孟加拉、柬埔寨、缅甸和越南的发展可能。

 

摄影/叶吉珄

 

       CARE 也建立了咨询服务(CARE Consulting),为跨国公司提供发展在地生产链的咨询,期望真正促进在地经济发展,并因此不断寻求各种跨领域合作。「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来解决问题,因此和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伙伴也积极合作。」范德贝克说。

 

       解方来自问题的中心,改变来自有效的规模化

 

       3 年前,CARE 成立了专业的创新部门,范德贝克担任美国 CARE 的首席创新长,希望透过创新来克服社会问题。范德贝克说:「我们的工作分成 2 部分,一是创新服务,二是创新孵化器。我们已在菲律宾建立了创新中心,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在进行相关计划,在斯里兰卡还建立了很新颖的经营模式,在东南亚也相当活跃。」

 

       「我们提供资源给切身面对问题的在地人,协助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范德贝克解释:「在一般的创新计划中,大多希望在其他地方找到创新的方案,然后将之移植到问题所在。但我们希望最接近、最感受到问题的人能主动找出方案,并扩大规模。因为最佳解决方案应该来自于问题的中心,从第一线的人身上找到方案,而我们只是提供这些人足够的资源、空间与支持,协助他们实践改变世界的方法。」

 

图/Annie Spratt @ unsplash

 

       找到创新的方法后,下一步便是规模化。「过去 3 年我们在规模化这方面有一些经验。现在大部分的规模经济知识都着重在销售市场,在社会影响力这方面却少有研究。但我们相信,要达到社会创新的规模化,第 1 要改变心态,第 2 要改变做法,第 3 就是要积极扩大规模,排除扩大规模的障碍──想要达到永续,就必须排除万难。」

 

       如今,虽然全世界已有超过 600 个规模化加速器(加速规模化的训练团队),但这些加速器服务的对象几乎都不是非营利组织,CARE 因此开始建立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加速器模式,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范德贝克于 2016 年开启的「规模 x 设计加速器」(Scale X Design Accelerator,SxD)计划设计挑战赛。

 

       SxD 计划提供各地社企与 NGO 的实务典范(Best Practices)与相关知识,为新创团队进行为期 9 个月的相关训练,并将之系统化。「挑战赛其实不是我们最偏好的方法,但它对于激发新的点子很有帮助。」范德贝克说。挑战赛之后,有些团队会转型为社会企业,发挥私部门的影响力,有些则会转而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藉此影响政府政策,推动制度改变。

 

图/SxD 计划官网截图

 

       创新的第一步:改变心态

 

       在社会创新的过程中,范德贝克提出设计创新的 3 个步骤:拥有创新的心态、设计解决方案、试验与反馈。

 

       首先,拥有创新的心态,便是要了解问题及服务使用者。其中有 3 个面向:(1)重视使用者、(2)做个初心者,以及(3)拥抱模糊。

 

       重视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以人为本

 

       重视使用者,指的是从服务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需求,并且一再强调「以人为本」(Human Centered Design,HCD)的重要。「非营利组织做事时,常常只看哪些事有『可行性』,却很少思考『欲望性』,也就是这个服务到底是不是大家想要的、需要的。」

 

       辨识需求,除了观察,也可以透过一对一的访谈,或以「沉浸式」的方法进入脉络中,才能看到更多人性面的故事与感受,并了解问题的规模及涉及层面。范德贝克举例:「我们曾花了 4 年在越南处理禽流感的问题,花了几百万的经费,奔走在农场之间。但直到后来,有同事买了 4 只鸡回家养,我们才发现真的要试着当养鸡户,了解养鸡户的思维,才能改变现况。」

 

图/Jason Leung @ unsplash

 

       她也提到另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例子:「去年 5 月,我们到约旦与那里的 CARE 团队(CARE Jordan)讨论计划。我们在那里的 Azraq 难民营为叙利亚青年难民举办很多工作坊及脑力激荡活动(brain storming),因为我们的团队说:『别再把记者和制作人送过来拍他们的故事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说自己的故事呢?』于是我们反过来把记者和好莱坞导演送进难民营,安排课程。2 个月后,有 60 个孩子拍出了 5 支短片,这些影片有望在明年的日舞影展上发表。」

 

       「这其中最棒的是,」范德贝克兴奋说:「这些短片全都不是关于战争、悲伤,或那些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的场景、我们想象中的难民营悲惨生活,反而能在其中看到许多人性的温暖、生活的日常。你会发现,让他们自己来说话,跟别人替他们说话,会说出很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很好的例子,让我们知道如何把专业带进来,然后倾听他们的声音。」

 

       忘却自己的已知,学着拥抱模糊。

 

       像个初心者一样看事情,意指忘记已知的信息,用初学者的角度来思考。「许多厉害的创新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人们没办法不对它提出批判。」范德贝克说:「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立即论断,才能留下空间,进行创生性(Generative)的思考。」

       

       范德贝克也鼓励每个尝试创新的人要拥抱模糊:「我们常会需要每件事都很肯定、黑白分明,但如果你在一个团队里总是非常确定要做什么,这可能是个警讯。」人往往会习惯性的拒绝很特殊、不熟悉的事物,选择惯用的做法和想法,虽然这可能来自于传统智慧的反射习惯,但特殊、不熟悉的事物中,其实常有创新的可能。

 

       「3 年来我拜访过 CARE 遍布全球的其中 23 个办公室,这些据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办公室都有非常资深、超过 30 年资历的员工。」范德贝克说:「这样的组成有时让创新的推动难以进行,因为资深的员工很难回归初心者的视角、忍着不批判,也很难马上接受不熟悉的事。」但她也进一步指出,这些资深员工也同时让 CARE 团队成为一个紧密的社群,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共同的目标。

 

       创新的第 2、3 步:设计解决方案、试错与反馈

 

       到了设计解决方案的阶段,范德贝克建议:「我们要能够像医生一样思考,也要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医生会看到所有病征,做出归纳并下诊断,艺术家则透过灵感,爆发岀很多可能。」

 

图/gabrielle cole @ unsplash

 

       范德贝克也强调,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学会「管理创新」。例如,在带领团队讨论时,需要找齐数据、进行调查,并且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领导者在团队的对话过程中,也要注意如何带领讨论。她举例说明许多团队沟通时的危险:「我们常会说:『是啊,但是⋯⋯』(yes, but……)但这样的开头往往会引向争辩。如果能修正为『是啊,然后⋯⋯』(yes, and then……)才可以构成对话。」

 

       创新的最后成败关键是「试验」。范德贝克说:「我们都讨厌失败,但问题不是我们怎么失败,而是我们怎么在失败后,快速的记忆并做出新的选择,同时知道如何测试与实验新的想法,以此明白什么才是有效的做法。」

 

       经过很多的反复试验(trial and error),从中搜集使用者的经验与反馈,方能有效提升创新规模化的成功率。

 

图/Jon Tyson @ unsplash

 

       「人」是最重要的成败关键:培养明确的领导力与领袖

 

       范德贝克最后强调,无论是在创新的设计还是规模化的过程中,「人」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成败因素。「一方面,团队里每个人都要了解执行的过程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明确的领导力与领袖。」但她解释,所谓的「领袖」不一定是台上的人,台下的推手也是成功的关键:「能帮助人们与社区成功,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虽然很多组织都已习惯「从上而下」的指导式运作,但范德贝克深信,成熟而有效运作的组织,应该要能让每个人都习惯展现领导力。「大学时,我对于年轻人所拥有的政治参与选项感到很挫折──我们每 4 年投一次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于是我们发起一个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智库,帮助年轻人参与政治。」范德贝克说:「但在这之后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年轻人参与,而是在其中培养领导力,让年轻人拥有更多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建立社群、组织或 NGO。即使他们最后不是在继续做这些事,但这些技巧是很实用的。」

 

图/Michael Henry @ unsplash

 

       「我认为新形态的领导者很重要,我们必须看见这世上愈来愈多不同的领导型态。我刚开始工作生涯时,总会试着模仿我心目中理想的领导者,当个执着又聪明的人,」她笑说:「但后来我意识到,勇于不同,并且适当的愚蠢、适时的谨慎,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可以给过去的自己提出建议的话,我要说:试着从工作中去认识自我价值,而非执着于自己的不足。」

 

       此外,领导人在管理时往往很注重团队的一致性,但好的领导除了让每个成员都认同一致的目标、用绩效评鉴来检验,还要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出反馈:「在社区参与和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找到领导人来建立社群;然而在组织里,身为主管或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启发大家发声。」范德贝克解释:「每个人都会说『我们要多聆听第一线的声音』,但如果你身处一个权力与官僚横行的组织,要做到这件事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开创一个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方案,才能让社群真正发挥力量。」

 

       性别平等的魅力,在于提升团队协作的力量

 

       范德贝克最后指出另一个鲜少人提出的服务成败关键,亦即「组织与服务中的性别平等」:「有愈来愈多的女性领导者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我认为那不只为了弭平性别差异,更在于提升合作与协作的力量。」

 

摄影/叶吉珄

 

       「我有个在念博士的朋友,正在研究达尔文,我们都认为物竞天择这个理论被断章取义了。当你仔细研究这个理论,你会发现达尔文在讨论的其实是关于协作的强大,而不在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力/权利与机会,不分性别。促进性别平等是 CARE 长年致力的、最重要的国际倡议运动与服务,这能让我们理解到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理解到人类的集体力量。」范德贝克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大  百大词条  初心  初心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模糊  模糊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公益

 公益慈善周刊2017年第27期(...

各位公益同仁,您们好!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奖励名称应当确切、简洁,社会科...(展开)

公益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教育救助模式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鞍子山村,有一个特殊大家庭,生活着男男女女14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刚满月。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大连市数百名普通市民、学生们自发的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