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好,这些年轻人都做了些什么?

       一海之隔,台湾似乎正积蓄着某股力量——既来自对现代生活「弊病」的敏锐洞察,也来自对生活不气不馁,一如往初的热爱。

 

       两种特质交缠发酵,催生出了我们常说的设计力,年轻人们正在用热情和行动去改变他们所居住的城市。

 

       近在迟尺却陌生的台湾设计力,从这 3 件小事开始了解吧!

 

 

文章授权转载自:一夜美学

(id:yiyemeixue)

 弹 丸 之 地 

也 能 改 造 出 千 百 乐 趣 ?

 

▲ ParkUp 古亭

 

       去年,台北一块小小的空地改造入选了日本 Good Design Award,只有100平米的大小,没有好玩的游具,也不是由大咖设计,究竟它的魅力或者意义是什么?

 

       被几栋老式居民楼围绕的这一方角落,过去一直是闲置状态,被 Plan b 团队相中后,成了他们的第 1 块试验田。

 

       9 组单杠架置于空地,即可以用来晒被单,也能挂盆栽,秋千,吊床,或是活动拉筋。没有刻意粉饰一新,而就让几抹亮色与过去的废墟感碰撞混搭。

 

 

       在台北,平均每人仅有 5.32 ㎡的开放空间,远远低于国外城市的正常水平,同时这里却闲置着 12,000 多个面积小于 50 坪(约 165 ㎡)的空地。Plan b发起 ParkUp 计划,就是希望能透过设计活化这些闲置空间,为弹丸之地制造新的火花。

 

 

       在建设的过程中,退休的爷爷奶奶,与孩子大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享受成果。

 

       Good Design Award 也表示,这不只是针对闲置空间的再生提案,而是通过共创和共享的方式,把人和人连结在一起。而这大概是当下与未来,公共空间最重要的使命。

 

 

       每天我们都在家与工作地之间快速移动着,偶尔腾出时间上街走走,却无法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获得新鲜和畅快感,心情似乎总在饥饿中。

 

       更糟糕的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只有这么大,人口越来越多,居住密度越来越大,未来我们要生活在怎样逼仄的空间里?孤立隔绝的心情又会走向哪里?

 

 

       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投入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试图打破制度化,脸谱化的公园或广场。在丹麦,人们喜欢骑车出行,因此绵延弯曲的自行车道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欧洲建筑学生会在克罗地亚设计的一个平台,供当地居民集会和活动。

 

       Plan b 的创办人之一游适任说: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否就看他们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应用。

 

       而公共空间本身也许不是重点,因为一个新奇的装置或是一个好看的花园,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或是停下来细观所处的环境,城市因此变得活络生动,这才是意义所在。

 

 

 像 面 包 和 酸 奶 那 样 发 酵 吧!

 

 

       台湾的城市建设落后一直为人诟病。

 

       因为土地私有而大量留存下的老建筑,尚且还有人情味可言,但招牌之争所造就的视觉奇观,却无时无刻不在侵染城市的活力和人的感官。

 

 

       面对这样的居住危机,水越设计成立了「小招牌制造所」。

 

       在 4 年里,他们为台北的 100 个店家制作了各具个性的小招牌:店休时能卷起的皮料,每天可以浇花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变得  变得词条  更好  更好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  这些  这些词条  为了  为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