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案例】《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

 

 

8月11日,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甘肃天水举行,论坛主题为“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京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和慕华成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探讨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其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已有的实践探索提出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杨东平院长发布《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论坛官方照片)

 

 

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特别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点。

 

 

90年代以来,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深刻改变了农村教育的面貌。“撤点并校”政策在总体上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但是,大量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被合并或撤并,农村中小学由农村向县镇、城市集中,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大变局。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解决好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我国农村教育由此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出台了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国培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对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定向招生计划等一系列政策、项目和计划,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实践。

 

 

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成效显著的背景下,在“城挤乡空”、 农村教育的区域差距拉大的教育格局下,农村地区出现了三类特别值得关注的学校:城区的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乡镇的寄宿制学校和乡镇以下的小规模学校,以及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即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通常占到学生数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建设好这两类学校是农村教育底部攻坚、补齐短板,保障教育公平的重点所在。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三个重要的转变:一是从以硬件建设转向以“软件”提升为主,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重视对农村学生的关爱、支持,即“由物到人”的转变;二是由外向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心解决教师问题,探索面向未来农村所需要的教育、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三是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师自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合力。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由于部分地方没有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在城乡建设中,没有为学校预留足够用地,城市(县城)学位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重。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即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同步建设好农村地区的三类学校。同时,加强控辍保学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品质。建设好乡镇中心学校是兼顾县城和村小的政策选择,可推动按学区联合发展乡镇示范性中心小学。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农村教育规模大,农村教师比例高。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展,农村教师待遇整体上得到改善,但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地区,乡村教师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优者从教”才能“教者从优”;需要构建乡村教师稳定机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镇和学校成为宜居的环境,并因地制宜地构建相关政策和机制;需要关注“新代课教师”,瞄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人权、事权、财权等深层次问题,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综合施策,真正将改革做实、做好;需要创新农村教师的培训方法,拓展教育公益组织与地方教育局的合作新渠道;需要探索培养新一代乡村教师的有效机制,以主要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与主要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专科师范为主体,并对这两类师范教育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学生则与学校、政府签定合同,保证毕业后到农村任教三至五年,这既可以解决农村贫寒子弟的教育问题,又可以吸引大批农村优秀青年返回农村,使农村学校得到稳定和高质量的老师。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目前,农村地区基本形成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并存的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学龄人口减少和流动,放眼未来的发展趋势,农村学校的小型化在所难免。一些学校的探索已经为改善和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例如形成小规模学校区域共同体、探索“小班化教学”新模式、通过阅读推广提升村小品质、通过互联网课程弥补教育资源不足、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激活农村学校、重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创新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必须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关注农村的弱势群体。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运行成本高,办学经费紧张,学生上学难、回家难,低龄化,情绪不稳定,伙食和营养水平差,安全、卫生、医疗管理制度欠缺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被重视。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前期大力投入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成之后要继续增加教育经费,保障和加大公用经费和配套资金的投入。另外,由于寄宿制学校加重了农村学生的经济负担,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实行伙食、校服、交通补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此外,需要依靠信息化等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空余时间,在留守儿童大量集中的农村寄宿学校提供综合干预解决方案,补充农村寄宿制学校“多场景、多时段、多媒介、多元内容”下的教育空白,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文化,促进寄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增强弱势学生群体享受优质教育机会。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辍学率较高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国情,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开展双语教育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弱化民族界限,打破封闭的民族教育体系,逐渐淡化民族和非民族学校的界限,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多元、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聚集一起,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灵活采用民汉分班、民汉混班、学生分层走班等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双语教育回到“为人”的教育本质上来,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处理好“幼—小—初”衔接问题,认真研究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规划课程结构,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干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有约三分之一的适龄儿童还没有机会入园接受学前教育,部分边远及贫困地区甚至处于空白状态。由于贫困地区居住分散、每村幼儿数量有限,民办幼儿园无法盈利不去设点,公办幼儿园止步在乡镇,让偏远农村的学前教育出现空白。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包括早期教育的投入,关注儿童健康和早期抚育,让社会组织助力农村学前教育。同时,需要反思和改变大城市通过限制教育来限制外来人口的政策。事实上,通过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成为新市民是一种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扶贫。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需要推进农村开展素质教育,走向“为生活而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本是一种升学教育,它满足了许多农村学生离开农村的需求,但对于更多升学无望的农村学生,这种教育却是“无用”的,它未能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提供生产技能、职业发展方面的任何帮助,这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严重的一个深层原因。因此,需要反思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回归教育树人育人的宗旨,以“生活世界”作为教育的意义基础,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通过做中学、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培养完整的人、能够自立于社会并面向未来的人。首先,学校的教育目标从“达到一定标准测试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及其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必须发生显著的变化。其次,“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按照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农村教育应满足农村的实际需要,立足乡土,打造根植乡土文化的“新乡村教育”,使之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此外,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突破就教育教育的局限,在社会现代化的大视野中重构职业教育。最后,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需要重建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一种“大教育”。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中列举了诸多案例,讨论了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等探索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的途径,这些农村教育改革的新探索使我们看到了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图景和希望。

 

 

点击链接:获取《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完整报告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词条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词条  案例  案例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西部  西部词条  
公益

 NGO有望摆脱身份困境

在中国的NGO,无论本土的,还是境外的,最近都齐齐将目光聚集在广东。 扎根广东的本土NGO,更是无法忽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民间组织管理的一言一行。&n...(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