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张茹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秘书长)
2008年大学毕业时,汶川发生地震,于是我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做了一年志愿者服务后正式进入公益行业。
此前,我不知道NGO是什么,对公益的理解也仅限于做好事。
1:
2009年,我进入公益机构,做保护藏民传统文化项目,包括唐卡艺术产品、黑陶艺术产品、手工编制产品,等等。机构帮当地藏民运营销售,使他们获得更高收入,还会带着医生到医疗条件匮乏的藏区,为当地藏民义诊。
离开公益机构后,我一直在互联网媒体平台工作,工作中我发现同事间的友谊是因KPI结成的,但公益人会把同事当成朋友,融入生活。
近十年时间,我一直帮基金会或NGO做平台间的服务,为了更及进一步的了解公益项目,增进项目管理经验,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基金秘书长,做一个握在自己手里的公益项目。
现在我接手的基金做乡村女童保护项目,这是我想做的方向。我是女性,所以我了解女孩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
在乡村,我发现很多女孩的成长缺少陪伴。以及,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如何应对,怎样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挑战自己所在区域内的发展极限,成为独立的女性个体,这些都是我想为她们努力的事情。
2:
真正钻进去后,我明白了公益项目的运作需要系统化管理,形式上与企业管理一样,要面对如何管理好项目及员工,如何服务好受益人及捐赠人等。
在我看来,公益需要成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光有一腔热血做不好公益。当我真正介入公益之后,以公益人的身份观察企业,我发现公益在一些公司里很边缘化且很难融入公司主流业务。
“大型活动上被重视,日常工作中不被重视”的部门,肯定是公益部门。
不少企业里,其他部门明面会评价公益部门是有爱的部门,但内心很清楚,公益部门是花钱多,挣钱少或赔钱的部门。这种情况很难改变,因为企业重视的永远是商业利益。
3:
有人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因为商业给很多人带来就业机会。”
站在更高角度看这句话,企业创始人如果想做公益,没有大格局与情怀是不行的。
针对这点,我很喜欢马云。
每年我都去听他演讲,我发现他是一个格局比较大的人。阿里公益做得大,与他的格局分不开。
我发现,很多企业的公益都在靠老板撑着,如果老板只知道让企业逐利,那么员工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KPI,那企业做出来的公益可能只是出现公关危机时的挡箭牌。
现在,在我看来,公益行业里做公益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人看到公益行业里资源多,出名速度较快,于是马上跑到公益圈做公益组织;还有一类人认为做公益让自己舒服。
我感觉我属于第二类人,不去做公益总觉得缺点什么,做公益总要带点热情。所以我没觉得做公益是做贡献,我只是享受做公益的过程。
4:
我一直不反对公益机构参考商业公司的发展模式,但现在很多公益组织与基金会做不到这点。毕竟,现在的公益组织与机构,有几个能请得起职业经理人来规划项目?
想把公益机构做大做强,有时不光需要大量资金、资源,还需要专业的执行能力,这样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我接触过太多公益机构创始人,其中很多是老板,突然有一天脑门一热想做公益,找了一帮人做公益机构。
一做公益会发现,创始人不懂公益,找来的人更不懂,项目做得乱七八糟。这时,创始人发现项目没做好,说不干就不干,一句话就把组织解散了。但是问题来了,你不做了,受益人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把公益看得太简单了。
不仅是草根组织,基金会也会存在(不够)专业化的问题。单从学历看,公益圈里学社工专业的人就少,在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上缺乏专业性,这会带来瓶颈或为公益机构的发展埋下隐患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老板应该向马云学习一下格局,因为,公益可以成就一个好老板。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