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农民变股民:一份脱贫攻坚的“中原答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值中秋,月亮渐渐和善起来,在郑州金沙胡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户外草坪上,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的一场盛大中秋公益晚会正在热闹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河南校友携家人纷纷出席,130余人欢聚一堂,共享中秋团圆之乐。

 

 

晚会期间正式宣布启动河南校友会公益基金,专项用于校友会今后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并通过公益拍卖为基金会募集善款。多位老艺术家亲临现场作画,融爱心于丹青宣毫,并将自己珍藏的作品无私捐赠给校友会用于公益拍卖。校友会同学们也满怀热情,频频竞价。为支持校友会公益基金,校友会将会费投资所有利息37.5万元捐赠给校友会公益基金,河南高球队将队费10万元捐赠给校友会公益基金。

 

 

“因为我们是长江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爱及寰宇,情满苍穹”,在一曲暖心的《长江一家人》中,晚会圆满落幕。而一场回馈中原大地,帮助父老乡亲的旅程,正悄悄拉开帷幕。一百多户贫困家庭,在未来的中秋佳节,也许可以享受果品满盘、玉露生凉的良夜美景了。

 

 

 01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容易脱贫的都已脱贫,剩下的都不容易,如何让“一个都不能少”的豪情,变为现实而不是希冀?经过全方位的思考,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服务团队最终敲定入股扶贫。“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入股扶贫是合作共赢、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方面,老百姓有事做,有钱拿,既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又能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又扶志;另一方面,村镇企业有很好的项目,却苦于缺乏资金,入股扶贫也能助力企业发展,带动当地产业。

 

 

入股扶贫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如何利用本地力量形成深度配合?河南校友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并和当地政府、扶贫办取得联系,在充分考察后,选择了裴寨和原武镇为扶贫点,通过与当地扶贫机构对接,校友会筛选了真实贫困人口,并成立了贫困人口合作社。在选择合作入股公司方面,校友会成员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同时关注产业的可持续性,最终,裴寨红色旅游项目与原阳建华米业进入校友会成员的视野,一个校友项目,一个政府担保企业,农民的脱贫有一针强心剂了。

 

 

向裴寨村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捐赠100万元善款,并以贫困人员的名义入股裴寨红色旅游项目,项目每年保底10%的分红给到贫困户。向原武镇10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捐赠100万元善款,并以100户贫困家庭的名义入股到平原示范区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原阳建华米业,建华米业每年保底10%的分红给到贫困户。至此,中秋公益晚会募集的200万元善款,有了最好的归宿。

 

 

 02

太行脚下的绵绵乡愁

 

 

一个人出资3000万元,建设一个农民新村,做出这一惊人之举的,就是裴春亮,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的一名校友。

 

 

裴春亮代表裴寨向河南校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裴春亮是个苦命娃,家里穷,他1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鞋子。然而接二连三的厄运并没有放过他摇摇欲坠的家,三哥触电身亡,二哥车祸去世,紧接着大哥又中风偏瘫,大嫂二嫂撇下年幼的孩子一去不返,老父亲连遭打击,一病不起,没几天也去世了。家里买不起棺材寿衣,是老支书做主,刨了村里两棵桐树,连夜做了棺材,村民们又凑钱买了寿衣,这才安葬了父亲。乡亲们可怜孩子,担心他饿着,不管到谁家,热的凉的,从未让他空着手走。成年后的裴春亮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修过电器、开过商店、办过饭馆、经营过照相馆,十年磨砺,终致开花结果,他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2005年4月20日,裴春亮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裴春亮明白,没有乡亲们的支持,他不可能有今天。裴春亮上任后,先后个人出资400余万元为村里建学校、装路灯、修道路、打水井;给裴寨村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给予2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投资3000万元为全村村民打造包括幼儿园、敬老院、体育场、超市在内的裴寨新居;筹资4亿元兴建水泥厂,帮助村民就业,让每家每户入股致富;个人投资700多万元,修建8公里引水渠,解决小麦灌溉问题;个人出资5100万元,建成裴寨水库,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为日后生态旅游和高效农业打下基础;修建文化石、道德墙、文化长廊,习书墙,帮助村民富了口袋富脑袋……短短几年时间,裴春亮把穷得掉渣、苦得难熬的裴寨村,建成了闻名全国的新农村社区,村民们的心也被他拢到一块儿了。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新乡。新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了多个全国先进典型、省级先进典型及市级先进典型,形成了独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这种以先进群体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内涵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太行山脚下小小裴寨的蜕变,正为新乡的红色旅游添了一把火。

 

 

裴春亮开始着手发展裴寨红色旅游项目,他提出的“党建+”理念,成为裴寨村快速发展的红色引擎。新乡市确立的首批5个红色旅游景点,其中就有裴寨。可以预见,红色旅游项目将成为裴寨一大重要收入来源,并带动周边交通、餐饮、住宿、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7年12月17日,河南校友会精准扶贫系列活动第一站来到了裴寨。100万元善款入股裴寨红色旅游项目,50名贫困村民将共享这一项目带来的巨大红利,而在裴春亮今后的奋斗中,也将有诸位校友与他同行。

 

 

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精准扶贫系列活动第一站·裴寨行

 

 

捐了100万元善款,河南校友会又将爱心洒向了裴寨明德小学。明德小学有196名贫困学生,于是校友会决定向孩子们赠送196套书包和文具。寒冬腊月,明德小学的教室没有暖气可用,结合校友会资源,真火壁炉与生物质颗粒自然而然浮现于脑海,这是河南校友会联席会长李勇所办企业新布局的项目。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将秸秆等生物废弃物进行低温碳化而形成的新型清洁能源,其燃烧所需设备——真火壁炉供暖效率远大于各类空调暖气,且价格便宜,用电很少。除了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校友会成员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消耗,环境问题更为凸出,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农作物秸秆却随处可见,是取之不尽的巨大宝藏。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不仅能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还能让村民增收致富,更能使生物能源作为一项产业得到重视与推广,为整个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捐赠真火壁炉,为明德小学的孩子们带去“看得见的温暖”

 

 

 03

鱼米之乡的剔透之情

 

12月28日,河南校友会精准扶贫系列活动第二站,来到了距原阳县西南18公里处的原武镇。

 

 

原武镇南靠黄河北堤,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黄河滩区第一个试种水稻成功的乡镇。原武大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由于种植在黄河冲击平原盐碱地,加之天然黄河水浇灌,大米含有天然弱碱性,蛋白质、淀粉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泰国大米,享有“中国第一米”之美誉,也是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精准扶贫系列活动第二站·原武镇

 

 

然而,近年来,农民们却不愿种植了,有些农民甚至将稻田改成了玉米田。

 

 

原武镇引黄灌溉,并不缺水,不愿种植的最大原因是挣不上钱。农民辛苦耕作一季,除去种子、肥料、农药、水费等开支,纯收入少得可怜,现如今相关农资价格又上涨,种稻成本更高。原阳大米走红市场,稻民却没有受益,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没有收益,还种什么地?

 

 

原武镇没有鱼米之乡的富饶之感,这是一个在曾经的荣光中迷失的村庄。

 

 

赵建华被誉为原阳大米的“捍卫者”和“复兴者”。他和原阳大米的缘分,要从震惊全国的“毒大米”事件说起。原阳大米声名鹊起后,高处不胜寒,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个金字招牌“挂羊头,卖狗肉”,最终导致全国的原阳大米批发市场流出“毒大米”,人吃了以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头晕等症状。受此影响,原阳大米一时无人问津,价格暴跌,品牌蒙羞。这出事件深深刺痛了赵建华,“我们祖祖辈辈吃的都是原阳米,如果少数人的不法行为把原阳大米的信誉毁了,遭殃的是原阳几十万稻民”。当时他供职于新乡一家名企,收入丰厚,却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拿出全部积蓄成立了一家原阳大米配送中心,搬出自家种植的大米,又从农民手中收购大米,然后以零利润销售。后来,赵建华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以米铭志。如今,原阳建华米业多次被媒体报道,成为原阳名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校友会和原武镇签订了捐赠协议,贫困户代表、原武镇政府、建华米业代表三方签订了入股协议。和裴寨项目一样,这一次的精准扶贫项目也做出了连环效应。当下,原阳大米已从当年的家喻户晓沦为鲜为人知,这多少让人感到惋惜,校友会的100万元善款,不仅给贫困户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还给当地特色产业注入了力量,给挺身维护家乡名誉的企业家带来了扶持,更为河南、为中国保留了一个好产品、好品牌。

 

 

为深入当地,切实了解贫困户现况,校友会一行人看望了香王庄村贫困户娄季学和东街村贫困户李占民两名贫困户代表,并亲自送去棉被棉褥。其中一名贫困户是一名标准的五保户老人。从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路走来,他经过动乱、尝过饥饿,憧憬过未来,未曾想人到晚年,贫困依然如影随形。他的眼睛瞎了,藏在枯叶般的皱纹里,手里没有一根像样的拐杖,只随便捡了根木棍代替。无法想象,他要怎样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巨大的黑暗,又会让他怎样被孤独吞噬?就是这样一个老人,还有一个精神病的兄弟,等着照顾。

 

 

“我实在是无法(表达)感谢,(这是值得)感谢再感谢的好处了。”面对着记录镜头,那位失明的老人激动地有点语无伦次。

 

 

校友会成员看望失明的五保户老人

 

 

如今,校友会会定期派人到扶贫点进行监督调查,有时也会请公证机构前往监督,政府也对入股合作企业给予了扶持,精准扶贫系列活动播下的“致富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未来,河南校友会联席会长李勇想把该精准扶贫系列活动继续做下去,大力推广入股扶贫模式,让更多企业加入进来。“农村的产业其实不好找,找个好企业真的不容易,我们也还在寻找。”

 

 

 

(本文选编自《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19》一书)

 

 

 

 

《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19》简介

 

 

近日,由长江商学院策划、北京弘益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19》正式出版。

 

 

长江商学院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与传统商学院只重“赚钱之术”的培养重点不同,长江商学院强调企业家关注在财富创造、积累与使用这一过程中的“道”, 致力于引导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群体践行公益,从而由富足的生活走向丰盈的人生。

 

 

2010年,长江商学院在业内率先推出公益学时制度,2014年首创商学院公益课程,同时连续四年发起“长江公益奖”评选,面向全球非营利机构推出EMBA公益奖学金。一系列公益教学上的探索与创新不仅使“无公益,不长江”的文化深入校友们的生活方式之中,也创意出很多有商业基因的公益项目。

 

 

将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引入公益项目,能让公益更加有效率和可持续。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行动,自2018年开始,长江商学院每年策划出版一部《无公益,不长江》,系统介绍长江人的创新行动,分享经验,并希望更多有志于公益事业的同仁们从中汲取灵感。

《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19》讲述的八个公益案例都选自“长江公益奖”获奖项目,并由北京弘益文化有限公司的采编团队深入采写,细节丰富详实。

 

 

无论是震惊世界的小海豚合唱团、寻找下一个梵高的WABC无障碍艺途,还是为了对历史和个体生命尊重的“烈士父母关怀计划”、和视障朋友一起“看”世界的心目基金会;无论是为孩子跑出未来的玉树智慧教室、解开学子寒门之困的“精英助力计划”,还是让农民持股的精准扶贫、道阻且长,一直在路上的“行”系列公益,每一个故事都是爱的接力与放大,都是善意与美好的探寻与分享,更是在面对社会不足时,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

 

 

为呈现专业视角,每一个案例都邀请了一名专家进行点评与解读,他们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爱德基金会理事长邱仲辉,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吕成刚,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窦瑞刚。

 

 

公益是爱心与智慧的结合,除了分享公益精神,本书更希望助力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希望与读者探讨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与挑战,包括如何定义并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的设计、执行、评估、筹款及传播,项目模式的创新与可持续性,公益机构的能力建设,公益与商业的结合,企业家精神等主题。

 

 

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却失去自重心,那些沉醉在过往,滞留在今日,那些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愿本书的出版能让故事中的人物群像被看见,让更多人汲取智慧与力量,从而共塑更美好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原  中原词条  脱贫  脱贫词条  长江  长江词条  答卷  答卷词条  攻坚  攻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