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梨视频拍客卧底网络筹款平台水滴筹,拍客视频中显示,一段时间以来,水滴筹在全国40座以上城市招募大量正式和兼职“收款顾问”,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互联网众筹这类新生事物,对一些因贫困而无法救治的人而言,不亚于“及时雨”。但这种救助模式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严格规范流程和管理,铲除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
新华每日电讯也发文表示:现在还远不到否定网络众筹模式的程度。我们不放过可能破坏社会互信的“小恶”,也没必要因管理漏洞否定网络众筹的“大善”。
央媒的接连发声,为此次事件定了调: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水滴筹。
水滴筹的是与非
作为一家公益属性很重的公司,水滴筹从成立至今三年多的时间,累计帮助患者筹集了235亿元的治疗金,帮助很多无钱医治的大病患者度过难关,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而让水滴公司从一家创业公司迅速成为和拼多多、快手等同样体量的“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之一的原因,则在于他自下而上的解决了大病用户的切实需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他正在尝试解决一个难解的社会问题。
人民日报曾引用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的观点认为,保险保障对下沉市场用户发挥了“保护网”的作用,让消费者从“想消费”到“敢消费”:“水滴有人患上大病,这个家庭的大多数收入都会花到治病上,整个家庭都不会有多余的钱用于其他消费,因此为已经得了大病或者还没有得病的用户提供一份保险保障就很有必要了。”
我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这和水滴筹平台大部分用户所在区域重合度非常高。公开资料显示,水滴筹三四线用户占比超过80%。
下沉市场的大病患者,往往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率较低,无人辅助很难顺畅的完成筹款发布工作,这也是水滴筹方面解释发起地推团队的原因。
但人员多了、市场大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梨视频报道中展露出来的,地推团队为了所谓的“业绩”扫楼,对患者情况审核不够充分等。
笔者认为,这不是大病筹款行业的错,而是水滴公司管理上的疏漏。
事件曝光当天(11月30日),水滴筹立刻发出整改声明: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我们将给以严惩。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
随后,12月2日,水滴筹再次致歉并认错,水滴表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并将调整绩效管理方式: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同时成立独立的服务监督团队,发现和查处不同渠道反馈的问题。
公益和商业水火不容?
有人质疑水滴公司以筹款业务获客,转化后为保险业务牟利,其实作为一家商业公司,需要盈利以保证自身健康持续的运转。毕竟,水滴筹是一家商业主体而非社会组织,由筹款业务向保险业务的转化,也是在保险保障教育场景下的合规动作。
公益和商业本没有办法“泾渭分明”,有商业助力的公益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纵观国内公益组织,以阿里公益和腾讯公益为例,其背后也是有国内两大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收入作为支撑。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公益应该纯粹,如果有人愿意免费做这件事,往往会得到舆论的盛赞。但是,这种行为又能持续多久呢?我们不应该因为一家公司同时拥有商业和公益两部分属性,就本能的发起质询和抵制。
商业与公益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老师称之为“商业向左,公益向右”。水滴筹的这次舆情危机,则提出了警示,商业与公益再模糊,还是要有一条线。简单说,应该就是可以用公益的心来做商业,但不能用商业的心来做公益。
水滴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沈鹏,将公司的使命定为“保障亿万家庭”,水滴筹的成立初衷,也是为了那些得了病看不起的穷人。水滴筹从诞生第一天起,便坚持0服务费,不向筹款用户收取一分钱(当时行业内的其他平台普遍向用户收取2%-5%左右的手续费,以维持正常运营)。对于水滴筹团队而言,他们不仅想为困难大病家庭提供求助的工具,还想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额外给用户一份来自水滴筹平台的善意。
中国唯一一所慈善大学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校长孙伟说,公益难为,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更难。他在朋友圈说:“我自己也在做公益,也是一条极其艰难之路。我多次使用水滴筹,水滴筹对于筹款人捐款人分文不取。在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上,竟然还会出现争议和负面消息。我坚决无条件支持水滴筹。”
据公开报道,水滴筹所在的水滴公司今年已经拿到近16亿元人民币的总融资,出资方包括博裕资本、腾讯、高榕资本、IDG资本、蓝驰创投、创新工场等。投资者要回报,压力之下如何才能不蒙眼狂奔;公益心之下如何才能走出公众认可的商业模式,这都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重大问题。
最后,引用新华每日电讯一句话送给水滴筹:相关平台一定不能把网络众筹当成一门普通生意,任何一次负面新闻,都可能破坏行业形象。水滴筹的当务之急,是要重塑社会信任。在现行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之前,网络众筹平台应有更多主动作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