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的望果节也源自藏族。该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谷物成熟收割时节,在被认为是鸟王的大雁南飞之前过此节日。在藏语中,“望”为耕地之意,果为“转圈”,“望果”即为转庄稼地之意。这个节日来自苯教,起源于雅砻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的农业区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大约5世纪之时,该地农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木耕,兴修水渠,引水灌溉。苯教教主建议国王布德贡杰教农民绕转庄稼之地,祈求上天降福、保佑丰收。苯教在西藏占主导地位时期,望果节得到推广。以村为单位,由苯教巫师主持进行。过节时,全体村民结队转庄稼地。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捧香和高举经幡的人,随后是举着“达达”(缠绕哈达的木棍)和羊右脚的苯教巫师,村民拿着青稞穗、麦穗跟随其后逐一转村落的耕地,回到村中将谷穗插在谷仓或供在佛龛上,以求“收地气”“保丰收”。
宁玛派兴起后,吸收了苯教的望果节,并加入宁玛派的内容,在转地时念宁玛派咒语。格鲁派也接受了望果节,又增加了举佛像、背经书的仪式。以门隅勒布的斯木、贡日村为例,它们属于半农半牧地区,望果节一般在七月十五举行,其节日气氛兼具苯教、宁玛派、格鲁派特色。斯木村是在白日寺喇嘛的带领下进行的,队伍前面有“乐队”敲鼓击锣。壮年男子举着白色经幡旗帜走在队伍中间,喇嘛走在乐队后面,队伍是背经书的村民。转时喇嘛要念咒语和经文。转完回到村中场地饮酒、唱歌,进行热闹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