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此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限于医疗卫生的专业性,很多公益组织难以有效参与和深度介入,作为中国呼吸健康领域的公益机构,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大爱清尘”)累积近10年的专业经验被应用到疫情救助中。从除夕开始,截至2月22日15时,大爱清尘已累计向湖北15地市195家医院直接捐赠2632台呼吸机与制氧机。其对接的湖北省医疗机构多达560家。
专业性的公益力量如何参与疫情救援?有哪些短板和不足?专业优势之外,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社会创新家》专访了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大爱清尘”)理事长王克勤。
1:凭借专长专业服务湖北医护
《社会创新家》:大爱清尘大年初一便成立了驰援小组,介入很快,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
王克勤:我做过26年调查记者,培养出来一个特质:敏感。
当时已经定性是肺炎,是肺组织的疾病。大爱清尘从事尘肺病呼吸科专业医疗公益救援10年之久,依据所积累的经验,我们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此次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面临的呼吸困难与尘肺病患者具有相似性。在我们医疗专家委员会指导下,除夕即启动驰援湖北,专注在已做了十年的呼吸机制氧机捐赠配送上。用我们已有成熟的采购配送流程与通道为湖北服务。
作为专业的呼吸健康领域的公益组织,必须早早站出来,主动担当责任。
另外,我们大爱清尘的价值观是人道主义,救命重于山。所以面临生死,我们必须坚定上阵,这是我们守护生命的必须选择。
2015年9月21日,王克勤带领大爱清尘贵州团队在印江县天堂镇了解尘肺农民情况
《社会创新家》:这次疫情应对中,你们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性是如何体现并发挥作用的?
王克勤:一开始,我发现全世界的人都在找口罩和防护服。跟那些资金实力、关系网络强大的个人和机构相比,我们是不具有竞争力的。但我们做了近10年尘肺病农民救助,一直给他们捐赠呼吸机和制氧机,这是我们的专长。
我们早在2014年便成立了“医疗专家委员会”,里面30多位专家都是中国呼吸健康领域的顶级权威。譬如,委员会名誉主委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第一个上报疫情的武汉医生张继先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也是大爱清尘志愿者;而张继先所在医院副院长凌瑞杰则兼任大爱清尘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我们发现,新冠肺炎患者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尘肺病患者一样——呼吸困难。我们便向专家们请教,专家们建议大爱清尘应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专心做呼吸机和制氧机捐赠。
大爱清尘第二届医疗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社会创新家》:起初疫情还不明朗,当时大爱清尘对疫情做了怎样的评估?
王克勤:我接触传染病比较早,因为我妻子原来在传染病科室工作过很久,所以我对传染病比一般人敏感。第一时间我分析了很多资料,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但是会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也只能通过媒体报道、专家分析做评判。而钟南山的许多分析很权威,他认为疫情非常严重。所以,基于对疫情的评估我们认为关键时刻,大爱清尘必须主动担责。
《社会创新家》:你们跟当地卫健委或其他政府部门有接触吗?是否也建立了协作机制?
王克勤:也有一些政府部门跟我们联系,我们也没做过多联络。为啥?因为我们总原则是把事干了,把呼吸机和制氧机赶紧送到医院,很多患者眼巴巴在等着,救命如火。所以我们直送医院,一对一。我们原来给全中国的尘肺病农民送机器,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的,一对一,直接到达患者所在村庄,到达患者家里。
我们不过是把我们成熟的流程复制到此次救援行动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分工协作都很清晰。
湖北省孝感市代管县级市应城市医院收到大爱清尘捐赠的呼吸机
《社会创新家》:这次救援工作,大爱清尘覆盖了15个地市的近200家医院和武汉的各社区,依靠是怎样的组织网络?这些医院、社区都是怎样对接的?需求如何掌握到的?是此前就有所覆盖还是疫情发生后紧急建立的联络?
王克勤:在整个驰援湖北工作中,我们以需求引导筹款工作,我们有一个工作小组,有4个专职人员,电话联系各地市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征集需求,整理联系微博求助信息,电话联系地市级疫情指挥部征询呼吸机和制氧机需求,主动对接湖北本土发起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发动大爱清尘在黄冈、宜昌当地的自有工作团队等。了解到真实准确需求后,我们根据需求配货,货到了以后,再打电话给医院的联系人,让他们去接货。
对社区开展的制氧机定点投放,是由我们的救援中心专门对接社区卫生中心,同时对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行力进行评估考察。根据同事保守预估,我们联系对接的湖北省内医疗机构总数560家,其中定点医院达到400家,武汉市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家。
《社会创新家》:当时医院的需求整体是怎样的情况?呼吸机、制氧机的缺口有多大?
王克勤:大爱清尘对医院的选择有捐赠标准,要核实每家医院的需求。譬如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副院长是我们医疗专家委员会的副主委。他一直在跟我通电话。他说需要呼吸机,让我赶紧发,而且不是他们一家医院要,很多医院都需要。
你想,他说我这一个医院就需要几十台,那全湖北省那么多医院,何况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呢。谁都没想到肺炎患者出现“井喷”,这就必然导致各种医疗物资需求非常紧迫,缺口都很大。
2:疫情援助,不是一窝蜂大会战
《社会创新家》:你们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就近居家隔离氧气支持,当时是怎么发现社区这个需求点的?
王克勤:社区需求的发现,是因为当时的收治条件能力有限,很多患者都在居家隔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跟踪随访,而我们本身就是做尘肺病农民社区救援出身的,这几年一直在基层借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尘肺病康复工作。这是我们原来很传统的工作模式,刚好很适配这次的疫情。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事情一定要长期积累。只有做到专长和专业,在关键的时刻,一上手就直接会干了。
《社会创新家》:参与救援的资金从哪里来?
王克勤:在支付宝、微公益等平台发起众筹项目,也如我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的企业、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这次众筹也是我们做的不太理想的版块。譬如第一次众筹,基于此前的形势,本着对执行结果的保证和及捐赠人负责态度,大家的意见是,将筹款目标设为40多万即100台呼吸机。不过,他们对整个疫情的把控和判断还是比较偏保守了。
《社会创新家》:你们公示名单里,支援的城市并不是新闻里最受关注的城市,而是有很多小乡镇医院,大爱清尘的判断或原则是什么?
王克勤:湖北省内,武汉之外的地区医疗条件相对差,做疫情援助,不是一窝蜂大会战,关键是把东西具体送到最需要的医院和患者手里。我们捐赠呼吸机和制氧机的目的是解救患者的危难,让他们保住生命,这是原则,哪里需要就要送哪里。
大爱清尘众筹第一期医疗物资
《社会创新家》:物资不经由指定机构,曾一度无法获得物流支持,你们当时的物流运输是如何解决的?
王克勤:刚开始好难。我们是正月初二晚上就把第一个项目款筹上了,起步额度太小了,40多万元的目标,1个小时就筹满了。第二天就开始采购,轻车熟路,我们和供货商都是长期合作。难就难在湖北的物流管制,一天一变,有时候一天变两次,不断出政策,而且我们是捐赠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我们便不断找物流公司,这个物流公司不干,那个物流公司人又不在。那几天很痛苦、很煎熬,还有指定机构的公告,我当时就头大。
我们坚持直送医院与患者手里,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起作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所有捐资人的基本态度是直送给医院,担心呼吸机被最后搁到了仓库里去。于是,我们承诺,所有呼吸机和制氧机直送医院。这是一个承诺。
针对相关部门的管制政策,当时我都做好了写检查的准备,必须自己直送。我做调查记者将近30年,写过的检查太多了,只要能把湖北患者帮到,只要能救民与水火,咋样都成。
倒腾来倒腾去,最后找到了物流公司,又遭遇厂家发货人员不够的问题。总之一波三折,除夕开始的工作,最后正月初六第一批物资才送达医院。
《社会创新家》:社会组织参与疫情救援期间,慈善募捐的政策和流程有多次调整,从指定五家机构到不准绕开武汉市红十字会,再到定向捐赠流程调整,而后空间又有一定程度收紧,你怎么看待这些规定和一连串变化?
王克勤:这是民众的需求与相关部门的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的博弈,最终还是民众的利益胜出,患者的生死为大。
《社会创新家》:你们有和其他社会组织有合作吗?哪些合作?合作机制是怎样的?
王克勤:我们一直都是自己干。我也进到一些群里,每次有人说有钱了有资源了,然后我一问,就又没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我们低头干吧。大爱清尘的做法一直比较笨拙,这可能与我这个人太笨有关。
我自己做调查记者累计送进监狱160多人,拉下的官员在四五十人,然而我个人安然无恙。其中最核心的经验是:不断求证、不断核实,做到真实、精准,铁证如山。不踏实,不行动;不清楚,不发言。我个人几十年坚持一个原则:只在自己懂的领域发表意见与观点。不会乱讲,否则祸害无穷。
3:形势不明朗,一点不敢乐观
《社会创新家》:至今一个月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你们工作内容有调整吗?
王克勤:我并没这么乐观,还有很多医院很缺呼吸机和制氧机,我们的服务还很不到位。前几天,我们专门负责各地呼吸机需求信息统计的主管,说现在很多地方缺口还不小。包括昨天,武汉市青山区,还需要呼吸机,按理都到武汉市中心了,这么多物资了,还是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别说其他地县了。
所以现在还别变,疫情形势还很不明朗,你看钟南山这么说,我们也跟我们的一些呼吸科专家交流,他们也认为现在一点都不敢乐观。
《社会创新家》:你们工作现在遇到哪些困难?
王克勤:筹资速度很慢。我们支付宝进行第3次筹款了,还是缺口很大,期望有钱的基金会支持我们这些扎实做事的执行机构。
《社会创新家》:大爱清尘有多少员工和志愿者,这些人整体医疗专业知识大致是什么样的?此次参与到救援工作中的有多少人?
王克勤:全职员工有16人,志愿者是13000多人,在全国有近100个工作区站。我大年三十晚上发布工作令,全体进入“战时”状态,所有人都在线远程工作。当时执行秘书长陈中和回湖北黄石探亲,被委任担任驰援湖北工作组组长,回湖北黄冈探亲的品牌发展中心主任陈雪则担任副组长。
我们的全职人员都要学习呼吸科医学常识,每月举行两次业务培训会。我们的执行秘书长专门到上海肺科医院学习一两个月。我们救援中心的主任和主管也都专门到上海肺科医院呼吸病科去学习了一个月,跟着大夫上门诊查房,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我们对员工要求必须要懂得四大常识:医疗常识、尘肺病农民常识、公益常识、和还有大爱清尘基础知识。这四大常识是要闭卷考试的,纳入报酬、晋升等考核。
2018年1月23日,王克勤在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与当班医生分析尘肺病患者胸片
《社会创新家》: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心理状态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王克勤:非常好!正月初八,有两位年轻的伙伴发来信息,说特别有成就感。那些医院医生运送呼吸机和制氧机的照片,尤其是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照片大家发群里,都特别激动,觉得我们在做救命的有意义的事情,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家觉得,因为自己的努力,给他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就是价值。
《社会创新家》:这次救援,对大爱清尘整体表现评价如何?
王克勤:我前几天把这次行动特点做了一个总结。我们这次很讲究科学性和专业性,因为我们是一个专业的机构,我们不能像没搞过呼吸健康的人那样操作,我们的操作模式在整个救援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特点如下:
一、行动迅速。除夕夜“大爱清尘”即发布驰援湖北令,进入战时状态。初一11时成立驰援湖北工作组,委任返鄂探亲两位伙伴为工作组正副组长,调度所有事务。
二、发挥专长。作为长期为尘肺病农民捐赠呼吸机、制氧机的呼吸健康类公益组织,发力自己专长的领域,运用成熟的物资采购流程,专心致志捐赠呼吸机以及制氧机。
三、直达医院。医疗物资呼吸机捐赠不经其他环节,直接送达湖北各医院临床使用,至今已经送达15个地市的195家医院。
四、从整体到个体,从医院-社区-个人的援助模式。针对本次疫情大爱清尘一方面开展对定点医院捐赠呼吸机,缓解医院治疗中的设备缺少状况,另一方面针对早期许多患者居家隔离的情况,在武汉市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投放制氧机,减轻患者呼吸困难。
五、分工协作,专业操作。自初一开始,大爱清尘便将专职人员分成若干组,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医院需求对接组、物资采购组、物流运输组。
《社会创新家》:有哪些之前经验没覆盖到的?
王克勤:我们长期形成的制氧机呼吸机配送模式是,资料给厂家,厂家给物流,我们给患者和志愿者通知什么时候接收,收到后发资料发照片给我们反馈,原来是这样操作的。这次物流出问题,这种临机处理,是之前没有的经验,我们对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4: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社会创新家》:可预见的未来,关于疫情应对,大爱清尘可能还有哪几个阶段的任务要做?
王克勤:我们现在已经在规划是否给肺炎患者提供呼吸健康方面的后续的配套服务。我们一直给尘肺病人做一系列的康复配套服务。具体我们还得请教我们的医疗专家,看这个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是否适应,首先要考虑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社会创新家》:评估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有什么感到遗憾的吗?
王克勤:我觉得我们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湖北的各个医院、医疗机构做好辅助,为患者减轻痛苦。我们在做我们能做的事情。有所遗憾的是,我们给湖北各个医院提供的呼吸机和制氧机还是太少了。我们从大年初一就在做这个事情,按理来说应该提供更多,做得更好。
再一个,我们这次的短板是对外宣传做的很不够,我们更擅长执行,相对来说,整合资源这块特别弱,这也是我没做好工作。之后复盘,这是我们需要做深入总结的,也是我应该检讨的。
《社会创新家》:这次疫情折射出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仅从公益慈善上看,对这次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表现,你作何评价?你觉得暴露出哪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王克勤:这一次给我一个启示,各个领域确实需要一些很专业的机构去做事,让我们的公益服务更加专业,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社会服务做最大化的贡献。这也是公益慈善经过这次疫情应该深入反思的。
已接受大爱清尘捐赠呼吸机与制氧机的医院名单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