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让慈善在救灾工作中更为专业、有序、有效?《中国之治》栏目本期邀请的对话嘉宾是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共同探讨慈善事业的专业化管理、如何开辟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读懂“中国之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2020年1月2日起,人民网推出《中国之治》栏目,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国之治”,解析发展背后的“中国密码”。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
本期对话嘉宾: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武汉战“疫”慈善机构工作被质疑 主因出在物资调度机制
人民网记者: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武汉战“疫”中有一些慈善机构的工作受到公众质疑,面对质疑,您觉得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王振耀:你提到的慈善机构工作受到公众质疑这个现象,就拿近期的武汉战“疫”工作来看,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出在物资调度体系方面,缺乏以医院和重点社区的需求为本来确立捐赠物资支援和保障的体制,物流运输经历的程序式审批过多,时间过长,这样的机制和程序需要尽快调整,要更为直接、更为便捷。
如何让慈善在救灾工作中更为专业、有序、有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汶川大地震救援时我当时是在一线组织救灾工作,亲身体会到大灾时期调度物资的极大困难,因此才建议实施一省对一县的对口支援体制。对于慈善机构而言,面对公众质疑,我认为最需要做的是一方面给政府建议优化捐赠审批程序,尽量不要让捐赠物资都集中到一个仓库地点通过分类检验、报送分配方案等审批程序后再分发出去,救灾物资特别是捐赠物资的调度和有关审批环节尽量直接、快捷,否则容易出现物资调度受装卸瓶颈和审批程序的影响而产生滞后性现象;另一方面我觉得应该鼓励慈善组织发挥其特有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促进慈善组织之间的多样性合作,划分重点对口支持的医院和社区来组织捐赠,使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机制,让民间组织参与日常性的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王振耀:中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管理的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全面参与到管理与服务过程之中,这是未来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服务机构和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运营及管理的基本挑战。不仅管理人员要专业,还需要专业管理技术、专业管理标准和专业管理程序的支撑。
中国建立现代慈善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需要的是开展积极的社会对话,包括政府与民间的对话、民间不同类别组织之间的对话等,以促成全社会对于慈善法的广泛共识。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现代慈善观念的公民教育也是十分需要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社会大众在建设现代慈善体系方面形成基本的共识,从而较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使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社会动力。
迎接现代慈善战略转型 践行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民网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您是如何理解的?
王振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的行动指南。
以社会组织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慈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内在需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社会的再组织化,确立政府与社会的双强机制;以服务养老、儿童、残疾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业是现代慈善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需要转变简单社会管治的理念,发展以人为本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专业组织,以此完成中国社会的现代性重构。
人民网记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的数亿爱心开启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公益元年。从2008年到2020年,这十几年间,您觉得中国的公益环境有什么变化?
王振耀:我认为中国的公益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6年颁布实施《慈善法》,是一个历史分水岭,从此以后我们才开始系统建立依法行善的体系,理解什么叫现代慈善。现代慈善前提是有法可依,有了《慈善法》之后,大家就慢慢接受一个观念:依法行善,依法治善,这是一个转折。这恰恰也是新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慈善法》是一座金山 但它的宝藏远未被挖掘出来
人民网记者:您觉得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当前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王振耀:当前的挑战从宏观而言,就是如何切实贯彻好《慈善法》。可以说,这部法是一座金山,但它的宝藏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具体而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专业化管理亟待提升,需要与社会服务能力有效结合。此外,全民的慈善热情如何和一些大的平台进行对接还存在缺陷;近年来适合中国慈善行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体系初步成型,但还存在着一些障碍。
税收特别是慈善信托的免税问题已经成为是目前制约企业、个人捐赠以及公益基金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一个突出问题,包括股权捐赠在内的各类非现金捐赠、公益组织投资收益的税收以及慈善组织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标准等,尤其是慈善法如何进一步落实为各类具体的行政管理规章,都是公益领域的热点议题。
慈善精神就是一种大爱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爱的力量
人民网记者:您所理解的慈善精神是什么?
王振耀:我眼中的慈善精神就是一种大爱,一种奉献。尤其是在灾难面前,我觉得应该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为民族、为社会作出奉献,这是我们最根本的慈善精神。这种大爱可以跨越地区、跨越民族、甚至跨越种族的界限。我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爱的力量,大爱才是真正的力量。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如果用中国的词就叫“兼爱”,现代流行的说法叫“博爱”。博爱是超越于家庭、超越于阶级、甚至超越于国家的。要带着理解和包容、带着宽广的胸怀去帮助他人,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真正把慈善的力量释放出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