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注】性骚扰故事:放心吧,我们会把伪善的魔鬼像垃圾一样倒掉

 

 

有一天,我的女性朋友X告诉我:

 

她被上司叫到办公室,上司一改往日的稳重正派,突然将手搭在了她的肩上。然后盯着她说,跟着他可以升职等等balabala好处……

 

随后,上司的手顺势要揽她的腰。

 

如果你听到,第一反应是不是想到“性骚扰”?

 

除此以外,还会义愤填膺地劝X离这家伙远点儿。

 

X当时厉言拒绝并推开他,但是对这个上司恶心了很久。

 

还好没多久,那个上司因为工作关系被调离到其他部门。

 

 

 

来自pixabay

我的另一个女性朋友Y也遇到一件事。

 

她生性开朗,长得漂亮也爱打扮。可是,她总会碰到几个男同事有意无意的言语挑逗。

 

一晚更过分的是:借着工作加班,两个男同事联谋起来想对她使坏,把她围堵在一间办公室,不让她走,想对她动手动脚。

 

她在惊慌中被两个男人抓伤了,一番争斗后逃跑出来并报了警,惊魂未定的她心理所受到的伤害无法计量。

 

警察的到来救了她。

 

后来她离开了那家公司,还是一家比较有名的外企。

 

......

 

可惜,这两个故事都不是艺术,是真实存在的“性骚扰”事件。

 

 

受害者边遭遇性骚扰边吃着哑巴亏

 

我们从理论源头来谈谈这类事。

 

在国际上,“性骚扰“指以带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针对被骚扰对象引起对方的不悦感。虽然够不上强暴和耍流氓,但是它确实侵犯了他人的“性权利”的行为。不论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在什么人之间,也不论是不是真的触及了对方的身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潘绥铭曾说,“性骚扰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它之所以能够在西方率先产生,是因为那里的妇女运动经过百年的奋斗,终于把这个概念普及开来。可是在我们中国,直到现在也仍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所以人们的不理解很正常。”

 

我们通常理解的性骚扰,主要是关于肢体上的骚扰。比如说,触摸对方性的敏感部位等等。但是,这种对性骚扰的理解是过于狭隘的,似乎只有在公共场所的“耍流氓”才算;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强暴”(强奸)才算。

 

来自pixabay

 

其实,“性骚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肢体骚扰,还包括言语骚扰。这些性骚扰,会带给当事人强烈的屈辱感和不安全感。

 

 

譬如,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有人对你说“黄话”和讲“荤段子”;有人从微信给你发一个色情短片;或者别人谈论性,故意让你听到,你又不想听到,这都是性骚扰

 

 

职场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如此对话场面。

 

甲说:“只是讲个笑话而已,这是在活跃气氛,你那么认真干嘛?”你无语。

 

乙说:“不小心碰你一下(胸),又不是故意的,何必那么紧张?”你气愤无语。

 

又如,某知名人士丙在受访后临走还对女主持人说,“你甜美的外表蒙蔽了我”......

 

不是你太敏感了,是这些无底线的试探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

 

其实,只要你不喜欢听,对方还不停止,那就是言语性骚扰

 

从言语性骚扰上升到行为性骚扰,是很多女性在职场上会碰到的难以面对的大难题。

 

常见的情形,女性边遭遇着性骚扰边吃着哑巴亏。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海清遭遇过的职场性骚扰。她的色狼上司是个性骚扰“惯犯”,除了对海清及助理小金,还有其他受害者。

 

 

 

 

最初,海清也保持了沉默和隐忍。因为这种言行不仅损害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在工作中处于不利地位或难以忍受的敌意环境中。

 

职场性骚扰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我们可以看看有关职场性骚扰的调查数据。

 

《2018年中国职场性骚扰调查报告》显示,9成女白领遭遇职场性骚扰

 

在遭遇过职场性骚扰的150名女性受访者中,90.7%的女性遭到过来自上司或者同事的性骚扰,其中还有26.7%的女性同时遭受过来自上司和同事的性骚扰

 

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曾经告诉媒体,2018年国内那波“me too”运动后,前来就性骚扰问题进行法律咨询的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其中发生在职场的性骚扰案件较为突出。

 

职场性骚扰不仅包括企事业单位里来自上级、同事或客户的性骚扰,也包括校园性骚扰、医患领域性骚扰等等。骚扰者利用职位上的优势,以答应录用或者升职、提薪等为条件强迫对方提供性回报,如果对方拒绝就不录用或者降职、减薪甚至辞退等。

 

无独有偶,近几年来,不少高校教授、媒体人以及知名企业家被曝光在性骚扰/性侵事件中,受害人多为高校学生、志愿者、普通白领等等,其中也不乏著名作家。

 

 

以往,面对职场、校园“性骚扰”“性侵犯”,社会舆论都只是进行道德评判,很少用触犯法律的标准来评判。加之这类事件的受害人,被屡屡用利益和名声相威胁。由此,很多性骚扰事件不仅难以曝光,还会演化为性侵事件。

 

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曾以“中国人的性”为主题对全中国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惊讶:性骚扰不仅仅为男性骚扰女性,同性之间的性骚扰也占很大比例。

 

意外的是,和我们理解的有所不同的是,性骚扰并非主要利用权势关系来实施的,发生性骚扰最多的是在基本相互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其次是陌生的人际关系中,“仗势欺人”的反而是少数。

 

同时,性骚扰的加害人和受害人,从文化程度或职业等级上看,不存在明显差异。

 

任何人都可能是性骚扰的加害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人。

 

 

从虚拟到现实,无处不在的性骚扰

 

性骚扰事件就发生在你或我的周围,或者发生在你熟悉的人身上。

 

不用说,人性可以坏到你无法想像的样子。

 

从“性骚扰“开始上升到开始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此类事件孰不可忍。

 

2014年,北京电视台某档养生节目女主持人回忆,有个男网友对她有长达三年之久的骚扰。

 

早期他向女主持人表示爱意,“我现在还是单身,什么时候我可以和我心目中日思夜想的女神牵手在一起。”遭到主持人微博拉黑后,他表现出了伤害别人的想法。包括打车试图跟踪主持人的车,还在微博发出信息,“我喜欢的女人我就要把她追到手,如果得不到,那我就毁了她,别人也休想得到。”

 

 

来自pixabay

之后,女主持人报警这名男性才罢休并道歉。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 1.2 亿名女孩在 20 岁之前曾遭受过性侵犯;同时,全球有35%的女性曾遭受过精神、身体方面的暴力。

 

最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一份有关报告,暗示着人工智能界也许也需要一场反性骚扰运动。从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到“米娘”小爱,再到微软小娜,这些“虚拟女性”遭遇到男用户的性骚扰语言时,总是会顺从地回应。

 

在联合国的测试里,当用户对 Siri 说出「你是个荡妇」,Siri 可能会回答称「如果我能,我会脸红」。这句回答也被联合国当作报告标题,作为语音助手性别偏见的反面教材。

 

 

 

 

因为AI的虚拟性,有人认为此举有点“小题大做”。

 

而且,如今某些网络游戏在设计女性角色,有的言语低俗化,有的故意袒胸露背。游戏设计者可以甩锅说“游戏初衷和性别歧视、性骚扰无关“。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到处有意想不到的“黑色性侵暗流”

 

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江长期关注国内的性别问题。2018年7月28日,常江用自己的微博账号开了一个“I’ll Be Your Voice”(我愿为你发声)话题标签,表示愿意帮助那些曾经遭遇性侵害、性骚扰

 

 

倡议发出后的那天晚上,大约在3个小时内他收到了超过100条私信留言。目睹了那条“潜伏在地下的庞大、黑色的性侵害暗流”,常江感到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差不多三分之一是来自农村女性的。仅次于农村受侵害女性的,是尚未走入社会和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女性,这一群体是性骚扰的主要受害者。

 

 

 

除此之外,发声的还有企业女白领、基层女公务员、女性自由职业者、女教师,甚至有一些全职妈妈等等,她们几乎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

 

常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身处安全地带的男性读者,在读到这些受害者经历的时候,尚且陷入暂时性精神抑郁,那些亲历伤痛的女性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多么灰暗和痛苦。

 

 

来自pixabay

2018年7月23日,南京大学支教类社团“彩云协会”的微信公号曝出“支教女队员遭遇支教地游民性骚扰”事件,揭开了这晦暗角落的一隅。

 

支教女孩被当地游民进行言语、行为的性骚扰,被偷内衣内裤,女学生洗澡还被当地小青年偷拍视频并传播,其中一些肇事者,还是本地未成年的青少年。其中,话语权最小、生活选择最少的当地农村女性所遭受的则更甚。

 

豆瓣上曾经有过一个帖子,楼主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曾经遭受过性骚扰的女生回复数字1,从未经历性骚扰的回复数字0。惊人的是,下面好几百的回复量,内容全是1。

 

去年,在公益圈#ME TOO运动的推动下,接连曝出了包括乙肝反歧视领袖雷闯,公益环保领军人物冯永锋,公益倡导、筹款典范人物邓飞,公益组织民主化“开会专家”袁天鹏等一大批公益名人在内的性侵、性骚扰事件。

 

这些人在公益圈的影响力很大,当时犹如地震般带给了公益圈重重一创。

 

每一个站出来揭露性侵的女孩背后,很可能已经有超过10个以上曾遭遇过性骚扰的女孩。

 

所以,往往一个女孩选择站出来后,会有更多女孩站出来声援。

 

 

 

 

受害者的穿着不是任何犯罪的理由

 

2015年,联合国妇女署发布的《反对针对妇女和女童的网络暴力》的报告曾提及,在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女性中,有73%的妇女表示自己曾暴露于网络暴力,其中18岁至24岁大学与职业初期年龄段的青年女性更容易遭受网络性别暴力,包括暴力威胁、缠绕和性骚扰

 

网络性别暴力频发的现象,它由此指向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整个社会系统,都在潜意识里维护侵害者而非受害者的利益”。

 

很多网民在强奸案、猥亵案的事件评论中,表示“你怎么不多穿点”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这是在性羞辱之上对女性的一种恶意欺凌。

 

这时候不去谴责施害者,反而指责女性的穿着,说这些话的人,和那些猥琐的变态、道德沦丧的强奸犯,有区别吗?

 

白俄罗斯女子手举标语抗议性骚扰(来自环球网)

前段时间,比利时的一个展览也在网上流传,这个展览展出的是一些女性被性侵犯时的穿着,绝大部分穿着都非常普通,根本谈不上暴露。我国著名的性学家李银河表示:“如果暴露会成为性犯罪的理由,那海滩和游泳馆岂不是每分钟都要犯罪了?”

 

 

比利时布鲁塞尔展出了女性被性侵时穿的衣物(来自网络)

 

我国刑法中有“侮辱妇女罪“,专门制裁这种犯罪行为,受害者的穿着打扮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也不能为犯罪者减罪。

我们没有理由谅解污言秽语

 

随着女性性骚扰意识增强,对不平等的权力结构的觉醒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从法律上看,性骚扰者的做法虽然具备了社会危害性,但刑事违法性和刑事处罚性还达不到,所以还不能认定构成犯罪。

 

由于没有特殊规定,目前进入司法程序的性骚扰案件均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证据规则。但是,由于事发突然,被骚扰者通常没有思想准备,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的证据。

 

我国法律对 “性骚扰”“性侵犯”的诠释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强奸行为的定义,没有明确说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行为定义。

 

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要对私底下的“性骚扰”乃至性犯罪接受吗?

 

性骚扰这个问题上,女性不应该仅仅依赖法律的保护,而是应该对任何一种性骚扰奋起反击。

 

之前有报道表示,专在地铁公交猥亵女性的“顶族”,谈到他们选择受害者时,他们会选对视时回避他们眼神的女生,选择那种看上去羞涩乖巧的女生。

 

遇到变态不可以软弱!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果掺杂到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的,必须报警,会有拘留和处罚等着他。

 

《法律与秩序》里讲到:性暴力侵犯者无论来自哪一个社会阶层,都是卑鄙的人渣。

 

在欧美、 日本等地,不少高校都设有学校性骚扰防止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可以搜集证据、调查事件,甚至可以对查实有该行为的教职员工一票否决。希望我们的高校尽快都有相关举措。

 

此外,更盼望我国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 明晰 “性侵” 或 “性骚扰” 相关概念和审判维度, 通过严谨的法律条例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尊严与权利, 维护司法公正, 让法律真正保护每个人。

致敬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女孩

 

遇到性骚扰,我的两个女友x和y,都敢于反抗并保护自己,我对她们的行动表示相当的钦佩。

 

站出来发声的女孩子,她们面临各种压力,尤其是从根植于我们文化传统的性别歧视桎梏中挺身而出,是应该被我们所有人尊敬的。

 

有网友说的很有道理,“压垮性骚扰、性侵害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就是她们身边人的不理解、冷漠及逃避”。

 

 

来自pixabay

鼓励受害者们毫无障碍地将这件事情全部表达出来,即使我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你到底有多痛苦,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们在这里支持你。

 

 

公众心里也有一杆秤,他们掂量得出分量,分得清真伪与善恶。

 

也希望她周边的亲人、朋友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不给予关注也不要去耻笑挖苦对方,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伪善  伪善词条  倒掉  倒掉词条  性骚扰  性骚扰词条  魔鬼  魔鬼词条  放心  放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