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区块链不仅帮助中国社会企业家提高了中国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可信度和筹资水平,还助力了一个更去中心化且自主的慈善部门。
去“中心化”的慈善事业发展创新模式
中国的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目前注册的社会组织已经有 80 多万家,几乎是 2011 年的两倍。这一增长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根据《2018 年世界捐助指数》,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捐赠国,已经有超过 5000 万中国人注册成为志愿者。
慈善机构和公众的参与迅速增加,吸引了更多来自富有捐赠者和私营企业的捐款。目前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企业部门。根据《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17),2017 年中国的慈善捐赠总额为 1499.86 亿元,占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 0.18%。其中,企业捐赠价值为963.34 亿元人民币,占捐赠总额的 64.23%,其次是个人捐赠(占 23.28%)。
个人捐赠也持续上涨。哈佛大学罗伊和莱拉 • 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 年至 2016 年间,中国排名前 100 位的慈善家的捐款增长了两倍多,达到 36亿美元。
中国科技巨头们充分利用拥有数亿用户的中国丰富的数字生态系统,发明了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新方式。个人可以将他们的各种活动转化为捐赠资金或商品,企业或组织会将其提供给各种事业和组织。例如,腾讯与“慈善星期二”合作,发起了一项全球倡议, 呼吁微信用户在2017年11月23日至28日期间捐赠至少1000步(靠用户的移动设备计数),以帮助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共有 500 万名参与者捐赠了 668 亿步,这些捐赠折合成了 440万元人民币,由顺丰快递赞助。
然而,尽管中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功,仍面临许多持续挑战。其中最严重的挑战是缺乏透明度。根据 2018 年中基透明指数,接受调查的 4960 家中国基金会的平均得分仅为 33.5 分(满分为 100 分),大多数基金会的得分不及格。调查还发现,透明度是大多数捐助者最关心的问题。此外,几起备受瞩目的丑闻使得公众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信任度下降。例如,2011 年,声称是中国红十字会某分支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交名流郭美美因炫富而受到了广泛谴责,导致中国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持续数年下降,她后来也因非法经营赌场而被捕。此外,未曾出现负面新闻的慈善机构也出现了衰落。最近,随着互联网慈善事业的发展,许多众筹欺诈和草根组织从慈善活动中牟取暴利的事件也被曝光。这个领域也受到制度限制。尽管新的《慈善法》已经出台,小型慈善组织仍然面临难以获得筹款资格的阻碍。
这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幸运的是,中国的慈善家和企业家已经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使用加密货币比特币的基础区块链技术,为该行业建立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框架,为小型组织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区块链并不难理解:由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字信息或记录的“区块”连接而成。当数字记录被创建时,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将对其进行确认,并将它们与链中的先前条目配对。由于这个分布式网络保留了区块链,所以没有人能够控制它,并且它还是故障安全的。[故障安全是指即使发生了某种故障,也不会对人员或其他设备造成伤害(或者将伤害最小化)。
区块链能够从三个方面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改革。首先,它的分类账目使公众能够监测捐款情况,从而鼓励透明和有效的捐款。其次,较小的草根组织可以利用其分散、开放的平台,公开筹集资金,独立开展项目,否则这些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最后,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透明的、有活力的社区组织构成的慈善部门将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贫困问题和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问题,不受企业和政府的影响,从而激发公众的信心。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大的信任——
科技公司已经尝试了区块链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蚂蚁金服集团是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事业的先驱。2016 年,它与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了一项小型试验,为 10 名听力障碍儿童筹集资金,很快便从 5 万名捐助者那里筹集了 198400 元人民币。这次成功的试验激发了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整合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中,平台上的慈善组织利用支付宝系统筹集资金。
区块链使得每一笔捐赠都是透明、不变和可追踪的,所以捐赠者可以监视他们的资金何时何地被转移和使用。慈善机构,尤其是那些受到丑闻打击、需要重新赢得公众信任的慈善机构,欢迎蚂蚁金服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呼吁。
区块链有助于赢得公众对包括慈善捐款在内的交易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资金就会流入。
数据显示,更高的透明度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蚂蚁金服 2017 年运营报告显示,自 2017 年 3 月蚂蚁金服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来,1.9 亿中国人在 9 个月内向 799个区块链支持项目捐赠了 3.39 亿元人民币。这一趋势反过来又使公众在慈善事业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竞争性的筹资市场逐渐取代了由国家主导的赠款制度。如今,即使是国有慈善组织,也依赖区块链驱动的慈善平台向公众筹集资金。
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这些平台筹集了多少资金,而是有多少人或小额捐助者将他们的捐款委托给它们。
慈善机构把这些信任票作为可信的记录,用来说服占中国慈善捐款最大份额的企业捐赠者。例如,中国红十字会现在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筹资目标为 20 万元人民币的常规项目,而这是它在自己的网站上做不到的。100 多家具有公开筹款资格的慈善机构跟随中国红十字会,加入了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因为没有公众的捐款,它们就无法蓬勃发展;没有区块链平台所提供的公众信任,就没法确保获得这么多的公众捐款。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大的自主权——
区块链不仅让社会企业家提高了透明度,而且还帮助小型社会组织成长,使其更加自主。轻松筹是民政部首批认可的 13 家公开募捐平台之一,拥有 5.5 亿用户,是中国最大的区块链式医疗捐赠平台,面向那些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它既促进了慈善机构的在线筹资活动,也使个人用户能够在线筹资。在过去的3年里,它为 160 万家庭筹集了 200 多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
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李汐表示 :“由于区块链是一种抽象的底层技术,不是一种可视化产品,我们必须将其转化为一种视觉上有吸引力且易于访问的形式。”“捐助者越理解区块链,就越信任它。”
轻松筹正在利用区块链创建一个具有更大自主权、去中心化的社会组织社区。此前,许多中国社会组织由于没有公开募捐资格而衰落。根据现行规定,它们只能通过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合作,才能在网上为自己的项目筹集资金,并需要为此放弃一部分对项目的控制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汐和他的团队将特许经营模式融入慈善实践中。作为特许经营商,轻松筹将其数字筹款平台免费授权给特许经营商,比如一个小型社会组织。加盟商平台的布局和功能与轻松筹平台相似,在阳光链网上占有一个节点。通过这种方式,加盟商可以独立开展公众募捐活动,并通过在微信上的订阅账户中添加该活动来增加其风险敞口。
怀化志愿者协会是与轻松筹合作的社会组织之一。怀化是湘西一个多山的农村地区,贫困、健康问题严重。继中央政府承诺到 2020 年消除农村贫困之后,怀化市地方政府也将扶贫工作列为优先事项,并欢迎轻松筹和怀化志愿者协会开展由区块链驱动的慈善活动。在当地卫生局的支持下,轻松筹和怀化志愿者协会一起,与怀化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大学法学院及公共行政学院合作,发起了一场名为“微爱互助”的募捐活动,旨在解决由疾病或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问题。在医疗保健方面需要帮助的个人可以在微爱平台上申请捐款,该平台与阳光链网络相关联。微爱募集的资金是以透明的方式处理的,这有助于怀化志愿者协会避免曾经玷污许多草根组织声誉的腐败嫌疑。自 2018 年 7 月采用区块链平台以来,微爱在三个月内已向 60000 多人筹集了 200 多万元人民币,并在其平台的主页上更新捐款统计数据。
“采用区块链平台不仅确保了问责制和透明度,还使我们第一次能够独立进行公共筹资。”怀化志愿者协会执行会长杨晓军表示。他在这家草根组织工作了 10 年。“这样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运作项目。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将像我们这样的草根组织从一个辅助参与者转变为该领域的领先参与者。”
微爱的成功表明,区块链平台可以帮助中国欠发达地区融入更大的经济体系。新兴技术在中国农村的渗透率远低于大都市地区,因此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区块链技术一无所知。为支持微爱的努力,志愿者在当地医院建立了互助网站,以提高公众意识,并帮助寻求经济援助的患者在平台上提出筹资请求。在帮助筹集资金之后,志愿者们会跟踪病人,以获得反馈,了解他们如何使用捐款,并在平台上发布他们的反馈。
鉴于目前取得的成功,轻松筹和杨晓军的团队正在考虑将微爱模式推广到湖南省其他面临疾病问题的贫困地区。如果他们的尝试获得成功,将进一步示范由区块链驱动的慈善做法如何通过挖掘社区社会组织的潜力来改善地方一级的公共福利。微爱的模式在科技部门、公共部门和地方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了良性的伙伴关系。这些试验的成功反过来又增加了慈善部门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大程度的一体化——
虽然区块链驱动的创新在中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项技术更多鼓舞人心的应用仍值得期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基于区块链的慈善实践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信息的可信度。由于缺少电子财务和个人记录,捐款接受者将相关信息手工添加到区块链平台。
“要让区块链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的需求,需要该行业内外的大量数据。”在线互助平台众托帮的CEO乔克表示,“如果医疗和财务记录等信息能够以加密形式添加到区块链中,并由慈善机构访问,将提高筹资效率。”众托帮正在利用区块链创建一个数据库心链,帮助企业和个人捐赠者根据自己的慈善活动建立数字记录。
一个开始试验的好方法是设法在政府和慈善机构之间分享已登记贫困家庭的数据,因为许多慈善财政资助对象属于农村地区的已登记贫困家庭。在国家扶贫运动中,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穷人数据库,这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领先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Ziggurat正在为陕西省扶贫办公室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以记录贫困家庭的财务状况,包括其交易历史和详细的资产记录。
让慈善机构获得它们需要的数据需要跨部门的合作,但是由于对安全和隐私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猖獗的电信诈骗、身份盗窃和伪造卡,慈善部门内外很少进行电子信息共享。这些罪行绝大部分都是个人资料的泄露和盗窃。
如果区块链成功促进了慈善部门内外的数据共享,它将带来更大的连通性和更高的规模效率,这是大型集中运营商以前必须做到的。随着更多的参与者同意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共享数据,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将得到发展。慈善机构将能够整合其他部门的信息,如住房、医疗保健、银行、社会保险和政府,慈善部门将实现更大的透明度、有效性和信任。政府监管者也将欢迎这种新的做法,因为这不仅可以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监督慈善部门,并更容易地查明违规行为和潜在的腐败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解决保健费用问题——
企业家还可以将区块链应用于其他紧迫的社会问题,如飙升的医疗保健成本。虽然中国 95% 的人口享受国有医疗保险,但由于各种原因,重症或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可能很高。首先,中国有三大医疗支出来源 : 地方政府补贴、国有保险和自费。费用的实际承付范围因区域而异。由于地区间的不平衡,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人从地方政府获得的补贴通常较少,因此他们必须支付比生活在富裕城市的人更大比例的医疗费用。其次,医院和地方卫生局对报销进行了限制,以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和欺诈。因此,在实践中,报销费用的范围低于理论上的报销额度。最后,保险范围没有扩大到许多基本医疗服务和药品。例如,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不少门诊药物是不报销的。
由于这些原因,重病会导致公民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以癌症为例 : 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甚至中产家庭,都因为高昂的放疗、化疗和抗癌药物的价格而难以支付治疗费用,这些药物大部分都是昂贵的进口产品,而国家医疗保险并不将其包括在内。2018 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一个商人从印度走私癌症药物到中国的真实故事,该片的票房成绩奇高。这部电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他们担心医疗费用和因病致贫的可能性。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轻松筹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互助平台。其中一个项目有助于防止 18 至 50 岁的癌症患者或 29 种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因医疗账单而倾家荡产(年龄在50 至 65 岁之间的人有资格参加其他项目)。该项目一次性会员费仅为 10 元。参加者必须在参加该计划时身体状况良好,并且必须根据年龄通过 180 天或 360 天的观察期。试观察结束后,患有该项目所涵盖的严重疾病之一并通过轻松筹和第三方机构背景调查的会员,最多可获得 30 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费补贴。申请人须提供收据正本、诊断证明书及其他有关病历,才可获得经济援助。评估的依据是申请人的资格、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费用。由于有 6000 万用户,该项目的所有成员分担费用,通常每人不超过 1 元人民币。参与者定期收到关于他们的钱去了哪里、谁在使用它以及为什么使用它的信息。如果没有人申请经济支持,则会员费将继续保留在用户的账户中,其覆盖范围将一直有效,直到余额降至 3 元人民币以下。然后,用户可以重新填充账户以保留在程序中,也可以退出。到目前为止,已有 1318 名用户得到了该方案的资金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模式——
中国区块链慈善事业的发展远远不止于发展该行业和确保其透明度与问责制。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慈善捐赠模式,是真正以社区为基础的。与“局外人”经营的慈善事业不同,这一新慈善事业鼓励会员直接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解决共同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慈善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建立。”乔克说,“这项计划不是依赖外界的支持和资源,而是强调社区成员互相协助的重要性。这种分散的自治机制反映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
与传统的中国慈善不同,基于区块链的慈善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同意来管理的。这项新技术建立了一个共识机制,使慈善机构在没有中央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开展慈善活动。通过参与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慈善活动,参与者认识到想要发展壮大,他们必须依靠公众支持和社会资源,而不是政府官员的认可。
基于区块链的慈善事业也在扩大该行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通过促进慈善行业内外的协作和整合,区块链正在将慈善变成一个战略召集人,将包括慈善机构、企业、政府机构和监管机构在内的多个行为体聚集在一起,以更具建设性、透明度和效率的方式,为共同利益而努力。
虽然区块链给慈善界带来了许多这样的好处,但它仍然是新的和实验性的,并面临着许多障碍。慈善事业依赖的不仅仅是透明的捐款流动,人的参与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区块链改善了问责制,但仍有必要进行监督,以监测记录在平台上的人员和数据。中国和世界在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推动慈善事业的潜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内容摘自《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9》,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编辑部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原文选自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Summer 2019 Issue,原标题为 China’s New Model of Blockchain-Driven Philanthropy。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9》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编辑部著
一本书了解社会创新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让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区块链、人工智能、3D打印等在给社会创新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是否也触发了科技的“黑暗面”?技术是否会助长“人性之恶”? 我们如何确保“科技向善”,尽可能避免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援助,如何保持初心,不适得其反呢?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系列,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囊括社会创新领域的经验、总结,以及专家学者对社会创新方面新的见解,有助于指导和激励来自世界各地和社会各个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业和政府)的社会创新活动。
从国际化的知识分享中探求对本地创新实践有意义的内容,并努力与之对话,摆脱文本的局限,将社会创新的专业化知识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职业经验与生活常识连接起来,丰富我们的创新理论和策略想象力,融会贯通文本与实践。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