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波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猫熊谷家庭农场创始人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
一个从生态学博士到大山养蜂人的故事。蜜蜂是“君主立宪制”!我们都以为蜂王的绝对权威,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蜜蜂们的去中心化组织、模块化管理、高度分工协作以及蜂王新老交替…它们的神奇之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他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蜜蜂如何寻找蜂箱新家,如何通过舞蹈传递信息,如何勘察现场,如何抵御侵略、如何回报乡人保护了大熊猫...。
他的老师对他说:“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山里需要你!”他,做到了。
我现在是一个养蜂人,我养蜂的地方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平武县,这里也是我曾经做博士论文的地方,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一个做大熊猫栖息地研究的人,为什么跑去养蜂了呢?因为我相信用小蜜蜂可以保护大熊猫。
根据我们最新的一次大熊猫调查,中国一共有1800多只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四川、陕西还有甘肃的49个县里,在这49个县里,平武县的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达到了300多只,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
但是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却并不富裕,长期以来平武县也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和很多其他地方一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在很多时候都存在着矛盾。
在我养蜂的地方不远有一个小山村,当地人称寡妇村,为什么叫寡妇村呢?在90年代的时候,这个村里的很多人都参与了偷猎大熊猫的活动,在一次严打过程中,村里的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被抓进去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输的一个案例。我们能不能在平武县找到一条既能够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够保护好大熊猫的道路呢?
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养蜂。平武县的养蜂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80%,在大森林中有很多的蜜源植物,而这些蜜源植物当中又有很多是药用植物,所以当地的蜂蜜你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从2016年开始,平武县委、县政府也把养蜂业作为扶贫攻坚中的支柱产业来抓,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就像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养蜂业在平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8年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是我做博士论文时候,常驻的小山村里的村支书,他跟我说,村里的蜂群减少了80-90%,让我帮着想想办法。我当时查了很多资料,也买了很多资料给他寄了过去,但是没过几天,村支书又给我打电话了,他说:小张,你再别给我们寄这些东西了。我说:为啥?他说:我们这儿没人能看得懂。
我想:这可怎么办呢?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对养蜂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而且我发现小蜜蜂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我想:要不然我来试一试。但是把北京的工作辞掉,到山里面去做一个养蜂人,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所以在做最后的决定之前,我回到了我的研究生母校—北京林业大学,找到了我们的老书记胡汉斌教授,跟他聊了聊我的想法,他听完了以后就对我说:小张你去吧,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山里不一样。于是我就把北京的工作辞掉,跑到山里面去做了一个养蜂人。
当地人养蜂很有意思,他们把一段木头从中间剖开,里面挖空,模仿成一个树洞的样子,然后放到山里面,野生的蜜蜂就会飞到蜂巢里面开始筑巢,农民就把这个蜂巢搬回到自家的房前屋后。
在秋天取蜜的时候,他们会把蜂巢一块一块的割下来,然后压榨、过滤,虽然蜂蜜的质量非常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在取蜜的时候,会伤害到很多蜜蜂的幼虫。
打个比方:房东向房客收取租金天经地义,但是你收租就收租吧,你还把人家的孩子给弄死,这就不讲道理了,对不对。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在取蜜的时候不伤害到蜜蜂的幼虫呢?答案是有的。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在一本明朝的古籍里面看到有一种蜂箱叫“格子蜂箱”,这种蜂箱在取蜜的时候,不会伤害到蜜蜂的幼虫。
我们都知道蜜蜂筑巢的时候,它是从上往下筑的,这个巢从上往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最上面是蜜区,就是蜜蜂储存蜂蜜的地方;中间是粉区,是蜜蜂储存花粉的地方;最下面是子区,是蜂王产卵、蜂群哺育幼虫的地方。这种格子蜂箱在取蜜的时候,只会取到最上面的蜜区,中间的粉区和最下面的子区是碰不到的。
从理论上说,这种蜂箱非常符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效果应该会好一些,但是当我把这个蜂箱做出来后,当地老百姓看到后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说:你这蜂箱太小了吧。有的人说:我们这儿的蜜蜂住惯了我们的这种蜂箱,可能住不惯你这种。
一开始我还跟老百姓解释几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蜜蜂的分蜂,我决定还是用事实来说话。
分蜂是怎么回事呢?在春天老蜂王会带领一部分工蜂,飞出蜂巢到外面去,另外寻找一个新的家园,老的蜂巢就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这部分工蜂了。那飞出来的这一部分蜜蜂,它们会在蜂巢周围选择一棵大树,然后在底下结成一个团,这群蜜蜂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它们的新家,如果遇到一场大雨,它们还没有寻找到新家的话,那么这群蜜蜂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这群蜜蜂是如何寻找到新家的呢?
它们会派出一些侦察蜂飞到四面八方去,如果有一个侦察蜂找到一个新家以后,它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把这个蜂巢看一遍,自己做一个评估,然后飞回到分蜂团上去。它会以舞蹈的形式,把蜂巢的位置信息告诉给其他的蜜蜂,那如果这个蜂巢条件非常好的话,蜜蜂跳舞的时候就会非常地兴奋,那么这种兴奋的舞蹈,就会吸引更多的蜜蜂来看它跳舞,这些观众们看完跳舞以后,它们会干什么呢?
它们也会飞到这个新蜂巢那儿去,自己去看一眼,看看这个家伙说的到底对不对,它们看完以后发现,果然就像它说的一样,这个蜂巢确实条件非常好,那么它们飞回来以后也会非常兴奋地跳舞,反复这样几次以后,整个蜂群就会形成一个共识,大家就会一起飞到这个新蜂巢里面去。
所以说一个蜂巢好不好,是谁说了算呢?是住在这里面的蜜蜂说了算的,那么同样一项技术好不好,是谁说了算呢?是使用这项技术的农民们说了算的。
所以我就想:莫不如在取蜜的时候,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事实来说话。
从一开始养蜂到最后的取蜜中间有半年的时间,这中间也出现了很多的故事。我首先遇到了倒春寒。
本来前一天还是风和日丽,但是突然来了一场寒潮,气温一下子就从20℃降到了10℃,而且还伴随着阴雨的天气,大家知道在阴雨天的时候,蜜蜂是不会出巢工作的,它们会留在蜂巢里面,吃蜂巢里存储的蜂蜜,当这些蜂蜜吃完了以后,这些蜜蜂就会受冻挨饿。那有一天我在蜂园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蜂箱的门口没有蜜蜂进出了,我就觉得不对劲,然后我打开了一个蜂巢的观察窗,发现里面的蜜蜂都挤在一起,很多蜜蜂已经饿得动不了了,我马上就拿了一罐蜂蜜来喂给这群蜜蜂,能动的蜜蜂马上就从蜂团上爬下来吃这些蜂蜜,当它们吃饱了以后,大家知道它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吗?它们爬回到蜂团之上,把蜂蜜喂给那些不能动弹的同伴们。
到了第二天,太阳也出来了,气温也回升了,我看到所有的蜂群都恢复了正常,我不知道小蜜蜂会不会感谢人类,但当我看到它们正常工作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奖励。
我经常会在蜂园里,看到有马蜂飞到蜂场里面捉蜜蜂吃,那天我就看到有一只马蜂飞到蜂门口,它背对着蜂门捕捉回巢的这些蜜蜂,因为回巢的蜜蜂身体里装满了花蜜和花粉,它们飞行的时候就比较笨拙,没有那么敏捷了。但是这只马蜂也有可能是个新手,它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抓到蜜蜂,它就想钻到蜂巢里面去大吃一顿。如果马蜂一旦钻到蜂巢里以后,蜂王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蜂王一旦出现问题 这群蜜蜂也会出现问题,蜜蜂们会竭尽全力地防止马蜂钻到蜂巢里面,就在这只马蜂在蜂巢门口转悠的时候,蜂门口的守卫蜂,就从五六只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四十只。
当这只马蜂爬到了蜂门口,准备钻进去的时候,守卫蜂中的一只蜜蜂,就直直地朝这只马蜂扑了过去,然后马蜂马上就把这只蜜蜂给紧紧地咬住了,当这只马蜂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这一只蜜蜂身上的时候,其它的守卫蜂一拥而上.
把这只马蜂紧紧地围在了中间,并且在不停地振动着身体,马蜂的最高耐受温度是46℃,蜜蜂的最高耐受温度是47℃,蜜蜂通过震动自己的身体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蜂团的温度上升到了47℃,就活活的把围在中间的这只马蜂给热死了,或者叫给烤死了,所以说即使面对貌似强大的敌人,只要找对方法,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对付它们。
有的朋友会说:既然马蜂这么讨厌,你为什么不找到蜂巢,把马蜂的巢给它一窝端了不就完了吗。这个从技术上看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我并不主张这么做,为什么?因为马蜂除了吃蜜蜂之外,它还会吃森林中的很多其他的害虫,比如说蜡螟,蜡螟会在花朵上产卵,蜜蜂在采花的时候,就会把这个卵带回到蜂巢里面,卵孵化成幼虫以后,会在蜜蜂的巢里面钻洞,那蜜蜂的幼虫就没法孵化了,孵化失败的幼虫会在巢里面烂掉、臭掉,最后整群蜜蜂就会把这个蜂巢抛弃掉。
那马蜂就会吃掉很多的蜡螟。马蜂就好比是草原上的狼一样,很多时候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养的羊,就把狼赶尽杀绝,最后发现草原上的鼠兔泛滥成灾了,草场最后退化,那羊最后也养不好了。其实马蜂来了以后,养蜂人帮着蜜蜂把马蜂赶走就行了。
但是在这片大山里,还有一种动物是人类跟蜜蜂都赶不走的,这就是黑熊。每年老百姓养的蜜蜂都会被黑熊吃掉很多,因为大家都知道,狗熊也是国家保护动物也不能随便伤害,那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狗熊吃蜂蜜,狗熊是怎么吃蜂蜜的呢?它们到了蜂场以后,会把一个蜂箱的上半部分用两个前爪端起来,然后走到50米或者100米开外的地方,再用两个爪子把这个蜂巢,一块一块地给挖下来,然后吃掉,吃完了以后它会返回到蜂场,然后再搬下一个。
这就非常像人吃自助餐,取餐的地儿跟吃饭的地儿不在一块,但是狗熊跟人类的区别是狗熊不会浪费,它吃完了以后它不会祸害其它的蜂巢,吃饱了它就走了。
狗熊吃蜂蜜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自然教育的素材,如果把它能够拍下来的话,肯定有很多人愿意看,而且狗熊吃蜂蜜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春天,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狗熊尤其是母狗熊,它带崽需要分泌很多的奶水,这个时候山里面又没有什么可吃的,营养丰富的蜂蜜就成为它们每天寻找的对象了。
在未来,我们想发起一个“让熊妈妈吃饱饭”的活动,就是我们会在山里面放一些蜂箱,就让狗熊过来吃,当它们吃饱了以后,就不会去祸害农民的蜂箱了,我想发起“让熊妈妈吃饱饭活动”的时候,我们会在蜂箱周围设立一些摄像头,放到网上直播,然后大家可以实时地看到狗熊是如何吃蜂蜜的。
在养蜂中,我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被蜂蛰,一个老师傅曾经对我说:这一关你要过去,你可以有意识地让蜜蜂多蛰你几下。我平时有的时候就不带什么防护用品就去蜂场里面。
但是有一次阴天的时候,我在管理蜂箱的时候,把蜂箱一打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我左胳膊就被蜜蜂蛰了20多下。因为阴天下雨的时候,刚才讲了蜜蜂不会出巢工作,它们的情绪会非常的暴躁,有一只蜜蜂蛰完以后 它会释放出信息素,其它的蜜蜂会捕捉到这种信息素,然后蜂拥而至过来蛰我,所以说那天我被蛰了20多下以后人就休克了,直接被送到了医院里。以后大家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跟蜜蜂接触的话,还是做好防护。
终于到了取蜜的季节,取蜜的时候呢,十里八乡的农户都到了我的蜂场里,来看我的格子蜂箱到底怎么样,最后的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格子蜂箱无论是它的产量还是质量,都非常的让人满意,但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还不是格子蜂箱的蜂蜜产了多少,而是跟我在一起工作的一个农民大哥,他能够非常熟练地向其他农民讲格子蜂箱如何使用。
当地的政府也做了很多的蜂箱,免费地交给当地的村民,让大家来用这种技术来发展养蜂业,现在这片大森林已经变成了老百姓的蜜库和钱库。
当地村民也成立了一个志愿巡护队,如果现在有人敢在山里面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老百姓这一关都很难过去。
其实我养蜂的地方都是中华蜜蜂,在过去的100年间,中华蜜蜂的分布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三,我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发起了一个给蜜蜂安家的计划。
就是大家众筹,给这些当地的中华蜜蜂们做蜂巢,然后我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蜜蜂,到了取蜜的时候,这些认养蜂群的人,或者叫众筹蜂箱的人,他们会得到当地生产出来的非常好的蜂蜜。因为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这项技术交给农民们,让农民们跟我一起,把中华蜜蜂的种群重新地繁盛起来,然后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腰杆挺直了,把钱挣到,最后老百姓也高兴,生活在那里的大熊猫,还有其它的野生动物包括黑熊都会很高兴。
2019年平武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而且很多以前没有大熊猫的地方,又重新出现了大熊猫。我的本科母校是河北农业大学,有一位老师叫李保国,他经常给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现在李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今天在这里我仍然想对他说:李老师,我做到了。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